本周,在美國和中國的貿易戰全麵爆發之時,北京最時尚的購物區之一仍然熙熙攘攘。人們瀏覽著高檔香水,在咖啡店外閑逛,在網紅麵包店外排起長隊。
這正是中國政府希望看到的情景,因為它正在為中美貿易可能全麵破裂做準備。由於特朗普總統對中國商品維持至少125%的關稅,中國發誓不會讓步。除了用自己的關稅進行回擊——對所有從美國進口的商品征收84%的關稅——中國政府還承諾,將通過讓人民增加消費來彌補對出口的打擊,而出口是中國經濟目前所依賴的。
中國共產黨機關報《人民日報》周日發表評論稱,“麵對高關稅持續壓縮對美貿易空間,我們更要把擴大內需作為長期戰略,努力把消費打造成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壓艙石,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
但是說來容易做來難。
即使在征收關稅之前,中國的國內消費也很疲軟。疫情後的經濟複蘇乏力,工廠紛紛關閉,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作為許多中國中產階級家庭財富基石的房產價格暴跌。
就連北京購物區太古裏的熱鬧景象也具有欺騙性。中國人外出時越來越傾向於尋找便宜貨或隻是隨便逛逛。
38歲的曲楠是一家建築公司的創始人,他坐在太古裏的一家星巴克裏,但什麽東西都沒喝,隻是在那裏見朋友。
疫情前,瞿南外出就餐時一頓飯隨便就花掉大約兩三百元。但從疫情以後,他的業務減少了20%,現在隻有高質量的餐食才能讓他付出那樣的價錢。
“這個價格我還不如自己做,”他說。“現在的人消費觀也改變了,你不用去說,大家也會去有一個針對性、性能性價比的選擇。”
貿易戰可能會讓人們對消費更加謹慎,而消費恰恰是政府更優先考慮的問題。如果出口大幅放緩,從中國南方的服裝製造商到東部沿海的廚房電器製造商,每個人都可能受到傷害。反過來,這可能會導致工資下降或失業率上升。
“經濟是一體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是統一的,都是這些人,”中國商務部下屬一家研究所的研究員周密說。
在貿易緊張局勢開始升級之前,已經有跡象顯示中國人開始增加消費。
以舊換新的政府激勵措施刺激了汽車或電子產品的銷售。德意誌銀行3月份發布的一份中國消費者季度調查顯示,54%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財務狀況比一年前好,52%的人願意增加支出,這是一年來最多的。
在本月中國清明節長假期間,遊客湧入旅遊景點和餐館。官方數據顯示,國內旅行者達到1.26億人次,消費了575.5億元。這兩個數字都比前一年增加了6%以上,超過疫情之前的水平。
但隨後,特朗普向中國征收了驚人的新關稅。中國也以相應的關稅作為回應。
周三,中國東部城市南京的一個港口。特朗普總統已對中國商品征收至少125%的關稅。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在某些方麵,美國人更有可能直接受到關稅戰帶來的價格上漲的影響,因為進口商品構成了美國日常生活的基本要素。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大部分是中間產品,如大豆和農業設備,而不是消費品。自特朗普在第一個任期內征收關稅以來,中國一直在努力使其供應鏈多樣化。現在中國最大的大豆供應國是巴西而不是美國。
在中國,耐克等許多知名美國品牌不必大幅提高價格,因為它們的許多產品都是在美國以外生產的。一些美國的電子產品或汽車,比如雪佛蘭,價格會大幅上漲,但美國汽車製造商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本來就一直在下降。
耐克等一些美國品牌不必因為關稅而大幅提高在中國的價格,因為它們的許多產品都是在美國以外生產的。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42歲的葉毅(音)是北京的一名葡萄酒進口商,理論上他會受到關稅的傷害。他銷售的納帕穀葡萄酒每瓶售價約1000元。
但他說他並不擔心中國的新關稅,因為這麽貴的酒反正也沒人買。這種酒一度受到商務宴會的青睞,但隨著客戶越來越注重成本,他們會選擇來自澳大利亞或智利的更便宜的葡萄酒。
葉毅說,自2023年初以來,他的業務下降了70%到80%。他說,他不打算訂購更多的美國葡萄酒,正在尋找徹底退出這個行業的方法。
“現在基本上都是騎驢找馬,”葉毅用了一個中國成語來形容目前的權宜之計。
的確,中國消費麵臨的更大問題不是物價上漲,而是人們本身就不怎麽消費。
由於消費者要求更低的價格,許多中國公司陷入了破壞性的價格戰。近年來增長最快的一些品牌都是超廉價品牌。中國旅遊公司去哪兒網將清明節期間旅遊人數的上升部分歸因於酒店客房價格的降低。
即使關稅減少了美國的需求,或使美國的中間產品更加昂貴,從而嚴重打擊中國製造商,他們也可能試圖自己消化成本,以保持競爭力。
最近消費者信心的小幅增長可能已經消失了。中國股市本周大幅下跌,盡管政府穩定市場的努力有所幫助。在廣州等製造業中心,出口商的訂單被取消。
廣州的眾多小工廠之一。這家工廠生產餐廳用具。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從長遠來看,要讓消費者增加消費,就需要對中國有限的社會保障體係進行重大投資。重病的醫療費用對家庭來說可能是毀滅性的。尤其是來自農村的人,他們幾乎沒有養老金,也難以在城市獲得教育或醫療保健。
經濟學人智庫的中國問題分析師徐天辰表示:“如果人們對退休生活感到安全,在經曆疾病等重大生活事件後對財務狀況感到安全,我認為他們肯定會更願意消費。”
從曆史上看,中國領導人一直對擴大社會保障網持謹慎態度,理由之一是擔心會鼓勵懶惰。
但是徐天辰說他相信中國政府現在是在切實考慮進行改革,以支持消費。中國政府上個月表示,將努力提高工資、養老金和醫療福利。
“因為美中貿易沒有回頭路了,我想說,特別是在中國方麵,他們必須麵對現實,為中國經濟找到下一個引擎,”徐天辰說。
周三,上海的外灘牛雕塑。Hector Retamal/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這種實質性的變化可能需要數年時間。與此同時,消費者可能仍會對中國需要的那種消費持謹慎態度。
在購物區太古裏,42歲的攝影師趙勇(音)說,他希望政府能發放消費券,並推出其他政策來減弱貿易戰的影響。
但他把自己的錢投入了黃金——對於緊張不安的中國投資者來說,黃金是一種越來越受歡迎的選擇。
“不然你買什麽呢?房子你不能買,股票你不能買,自己做生意那不是傻子嗎,對吧?”趙勇說。“你看好這個東西還是我們對於整個環境判斷是悲觀的,所以我們才會選擇這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