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中沉默的創傷:烏克蘭士兵遭俄軍性犯罪
ZAKER
2025-04-07 21:09:33
在俄烏戰爭的陰影下,一個長期被忽視的悲劇正逐漸浮出水麵——烏克蘭男性成為俄軍性暴力受害者的事實,正撕開戰爭罪行的另一道血腥傷口。據
Le Monde 最新調查報道,許多遭受性侵的烏克蘭男性因社會偏見與羞恥感選擇沉默,而他們的創傷正在國際社會的忽視中潰爛。
“他們用槍指著我的頭,然後輪流侵犯我。”化名“安德烈”的32歲烏克蘭士兵顫抖著回憶。2023年,他在東部戰線被俘後,遭遇了俄軍士兵長達數小時的性虐待。類似案例並非孤例:烏克蘭人權組織“自由之聲”(Voice
of
Freedom)記錄顯示,自2022年開戰以來,至少147名男性軍人或平民遭遇係統性性暴力,但實際數字可能更高——因為絕大多數受害者拒絕公開指控。
社會對男性受害者的刻板印象成為告發的阻礙。基輔心理援助中心負責人奧莉加·科瓦連科(Olga
Kovalenko)坦言:“許多受害者擔心被貼上‘軟弱’標簽,甚至遭到二次傷害。”一名曾為受害士兵提供治療的醫生匿名透露,一名19歲新兵因不堪羞辱試圖自殺,他反複說:寧願死在戰場上。
然而,這些罪行可能被刻意掩蓋。聯合國烏克蘭危機獨立調查委員會2024年報告指出,俄軍常將性暴力作為“摧毀抵抗意誌的工具”,但相關調查因證據收集困難而舉步維艱。海牙國際刑事法院(ICC)檢察官卡裏姆·汗(Karim
Khan)曾公開呼籲受害者挺身而出,但至今僅有3起涉及男性受害者的案件進入司法程序。
這場沉默的苦難背後,是國際法的無力與現實政治的冰冷。盡管《羅馬規約》明確將性暴力列為戰爭罪,但俄羅斯早在2016年就拒絕承認ICC管轄權。而西方國家對烏克蘭的支持也鮮少提及這一議題——烏克蘭人權專員德米特羅·盧比涅茨(Dmytro
Lubinets)直言:“我們需要更多專業心理支持和司法援助,而不僅是武器。”
當鏡頭聚焦於前線的炮火時,這些受害者仍在黑暗中掙紮。一位化名“伊霍爾”的農民在采訪尾聲突然崩潰:“我的身體回來了,但靈魂留在了那個地窖裏。”他的哭訴,或許是這場戰爭中最刺耳卻最被忽略的警報。
無論如何,我們都希望戰爭早日結束,還人間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