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曾是留學生在美國職場立足的起點,如今卻成為政壇爭議的焦點。
3月25日,美國眾議員Paul Gosar(親川普派)再次提交《高技能美國人公平法案》(H.R.
2315),主張徹底取消OPT項目——即F-1國際學生畢業後最長三年在美實習的工作通道。
他在法案中直言,OPT從未獲得國會正式授權,卻實質上繞過了H-1B的配額限製,每年允許10萬餘名外國畢業生留在美國工作。這不僅對美國本地畢業生構成不公平競爭,也因雇主無須為OPT雇員繳納社保和醫保,使企業用人成本低出10%-15%。Gosar聲稱,這種製度每年給信托基金帶來高達40億美元的損失。
雖然這已非他首次試圖廢除OPT(類似法案早在2019年和2021年就已提出),但此次法案重提,配合當前激進移民氛圍和科技公司政策收緊的背景,讓整個留學生群體倍感焦慮。
1
在過往,F-1→OPT→H-1B→PERM→綠卡,是許多留學生長期留美的主路徑。OPT為畢業生提供1至3年的工作緩衝期,這期間他們有機會嚐試多輪H-1B抽簽,再借助雇主完成PERM程序,逐步邁向美國永久居民身份。
但如今,這條路徑開始出現斷裂的風險——不是一處,而是處處斷裂:
OPT或被終止。Gosar的提案,直指F-1學生畢業後實習許可本身,意味著剛畢業就可能麵臨立即離境的壓力。
H-1B門檻大幅提高。參議員Bernie Sanders正推動“萊肯-萊利修正案”(Lankford-Riley
Amendment),擬大幅提高H-1B簽證的工資標準。例如要求薪資遠高於市場平均值,並強製采用“當地平均工資”作為支付基準。這將使留學生在轉入H-1B階段時遭遇更多限製。
PERM支持愈發稀缺。穀歌在3月26日的TGIF內部大會上宣布,未來不再為普通程序員崗位辦理PERM。這意味著,除AI、機器學習等“高技能、高稀缺”崗位外,大多數工程師無法再通過穀歌申請綠卡。
從實習、簽證,到雇主擔保和移民審核,每一個節點都變得更加收緊,最終指向的結果是:留美的主通道正在消失。
2
作為美國科技行業的代表,穀歌一直被認為是“身份綠洲”。許多留學生選擇加入穀歌,除了高薪資源和職業平台外,更重要的是這裏提供一條明確的綠卡路徑:
持F-1 → 申請OPT → 持E入職穀歌 → H-1B抽簽成功 → 走PERM → 提交I-140 → 等待排期 → 遞交I-485
→ 獲批綠卡
但現在,這條通路正被部分切斷。
事實上,穀歌在2023年底就曾因裁員潮暫停PERM流程,而這次,不再是“暫停”,而是“不再辦理”。這意味著,即便拿到H-1B,也不能再依賴穀歌走完移民流程。
原因是什麽?多方麵交織:
企業結構調整:AI浪潮席卷矽穀,大廠紛紛將資源轉向AI、雲計算、量子科技等新興領域。普通軟件工程崗位被邊緣化,資源自然也不再傾斜。
裁員壓力持續:從2023年至今,穀歌、亞馬遜、Meta等公司頻繁裁員,尚未啟動綠卡流程的員工顯然不在優先考慮之列。
勞工部審查趨嚴:PERM流程要求公司證明“無法雇傭合適的本地員工”。當前市場求職者過剩,企業很難再完成這一步,反而可能因合規壓力而被調查。
因此,對大部分普通崗位而言,即使在科技大廠,綠卡也不再是標配,而是“特權”。
3
OPT曾是留學生與美國職場之間最重要的緩衝期。按照現行規定,本科或碩士畢業生可獲得12個月OPT期,STEM專業還可額外延期24個月,總共三年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學生通常會嚐試抽簽獲得H-1B工簽,或尋求其他移民渠道。
一旦OPT取消,將產生多重連鎖反應:
職場入口關閉:留學生畢業即失去在美合法工作的身份,無法積累工作經驗,基本無法從校門跨入職場。
H-1B更加遙不可及:沒有OPT提供的實習期,學生將無法獲得雇主支持申請H-1B,或者在簽證抽簽期間繼續合法居留。
綠卡申請鏈條斷裂:沒有OPT就沒有工作經驗、沒有雇主、無法遞交H-1B和PERM,整個F-1至綠卡的流程形同中斷。
美國本地高校受影響:OPT是吸引國際學生赴美的重要因素。若該項目取消,美國高校的國際生比例恐將出現下滑,進一步影響學校財政和全球排名競爭力。
而從執行角度看,盡管目前該法案距離真正立法尚有距離,但政治風向已顯露端倪——“美國優先”已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政策驅動下的現實手段。
4
2025年的春天,美國留學生的身份焦慮從未如此真實。
OPT被提案取消、H-1B工資門檻擬上調、PERM流程不再普遍開放,這些本該支撐起“留美夢”的製度,如今卻變成一道道鐵門。而這三道門——剛畢業的OPT起點、轉換的H-1B中繼、終局的PERM綠卡——任何一道關不住,整個身份路徑都將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