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全球征收所謂的“對等關稅”,引發了美國內外的強烈反應,美國主流媒體、專家學者以及許多普通網民紛紛想到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
上世紀20年代,美國生產力過剩導致產品滯銷,讓美國陷入對經濟危機的恐慌。以美國參議員裏德·斯姆特和眾議員威利斯·霍利為代表的政客認為,是歐洲不願購買美國農產品導致了美國農民收入暴跌。在1928年的總統大選期間,共和黨候選人赫伯特·胡佛向選民許諾,自己當選後將進一步提高關稅保護美國農民的利益。
1929年,美國參議員裏德·斯姆特和眾議員威利斯·霍利在國會大廈發表演講
在一些人的支持下,斯姆特和霍利二人起草了對外國進口產品加征關稅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草案。盡管該草案最初的加征範圍僅為進口農產品,但適逢美國1929年經濟危機剛剛爆發,許多民眾強烈要求加征範圍擴大到製造業產品。
經過一輪輪博弈和交換,計劃提高進口關稅的商品超過了2000種,涉及了全球多個和美國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剛當選總統的胡佛為了兌現承諾,不顧1000多名經濟學家的聯名反對,最終於1930年6月17日簽署了這份法案。
據美國彭博社、《財富》雜誌網及《新聞周刊》等多家美媒報道,許多美國專家及民眾認為,特朗普本次宣布加征關稅,在許多方麵都和《斯姆特-霍利關稅法》的簽署非常相似。
這些聲音指出,特朗普和胡佛均為共和黨人;從動機來說,特朗普此舉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兌現自己的競選承諾;更巧合的是,二人最早針對的目標都包括加拿大。1930年,為了報複美國,加拿大一邊提高美國商品的關稅,一邊積極與其他受美國政策影響的國家展開合作,對美國實施“貿易夾擊”。
而在特朗普當選後,他也曾多次就貿易問題攻擊加拿大,甚至放話“加拿大可以變成美國第51個州”。當地時間4月3日,加拿大升級了針對美國的反製措施,並加強了與墨西哥等國的貿易合作。
除了對比美國當下和此前的政策異同,更多美國人擔憂的是《斯姆特-霍利關稅法》造成的後果會在今天的美國重演。據美國官方數據顯示,該法案實施後不僅沒有幫助美國產品在國內外找到銷路,還因遭到多國抵製使得美國出口總額暴跌,大量工人失業,農民因此破產,加劇了“大蕭條”對民眾生活的衝擊。美國共和黨也因此在後續的國會兩院及大選中失利。
大蕭條期間在救濟所排隊領取食物的美國民眾
在社交媒體相關話題的評論區,有美國網民擔憂地表示,當年通過《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時,美國製造業還處在上升期,而對於目前已經產業空心化的美國而言,如今的做法會不會帶來更糟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