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達利歐
從橋水基金退休之後,達利歐把更多精力放在了觀察和思考現實世界的種種挑戰中。自2024年起,他反複強調一個觀點:「債務與貨幣、社會內部衝突、大國地緣政治、自然災害和新技術發明,這五大力量將重塑未來世界。在接下來的三到五年內,由於這些力量的作用,我們將經曆類似於時光隧道的變化,進入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2025年第一個季度已經結束,我們見證了不少大事:DeepSeek帶給AI行業的震撼、黃金價格屢破新高、特朗普2.0攪動風雲……但在達利歐的預測中,還有一些東西正在醞釀。
今天,我們將他的最新觀點分享給你。
作者:瑞·達利歐
來源:中信書院整理自達利歐最新訪談和文章
1.關於投資
黃金有優勢,但警惕追漲
目前,黃金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儲備貨幣,僅次於美元和歐元,超過了日元。這表明,各國對傳統債券市場的信心正在下降,黃金正逐漸成為更重要的避險資產。這不僅僅是經濟因素的影響,地緣政治風險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來說,理想的財富儲存方式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點:國際化,不依賴於某個國家的貨幣體係;可流動,易於跨境轉移;相對私密,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資產安全。
此外,還有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政府的「沒收」風險。沒收並不意味著直接征用,可能以稅收形式出現,比如房地產。
一一對應下來,最純粹的財富儲存方式就是黃金。
黃金有幾個獨特的優勢:它可以在國家之間自由流動;各國央行將其作為儲備資產;它比比特幣更難監管,可以更「私密」地持有;政府無法輕易地對黃金征稅,但比特幣則不同——政府知道比特幣的交易路徑,很容易對其進行監管和征稅。
所以我認為未來的價值儲存手段可能更偏向黃金、比特幣。在經濟危機時,當你投資組合中的其他資產表現不佳時,黃金通常會表現良好。但我強調一點,我並不是在鼓吹黃金。未來的不確定性遠遠大於我們所知道的一切,因此,我們必須保持謙遜。
此外,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投資者不應該在市場情緒過熱時盲目加碼,警惕「追漲」。
在投資中,大多數人的最大問題是,他們傾向於認為過去表現最好的投資,就是未來最好的投資。事實是,最好的公司並不一定是最好的投資,就像賽馬比賽中,最優秀的馬匹也未必是最值得下注的馬,因為賠率已經反映了一切。當某個資產變得過於昂貴時,它反而更可能下跌,而不是繼續上漲。
這種現象很常見,比如現在的人工智能公司,投資者往往會在它們價格飆升後才湧入市場。當前的AI領域與1998-1999年的互聯網泡沫非常相似。
在泡沫中,購買估值過高的優質公司股票,不如以低價買入估值合理的普通公司股票,這就是周期。當前利率可能上升,因為供需失衡導致資產定價偏高。因此,AI領域的炒作可能使超大規模企業難以盈利,真正的機會在於技術的實際應用。
我想向大家傳達的核心觀點是:知道如何平衡投資組合,是最重要的事情。正確的做法是建立合理的投資組合,進行適當的多元化配置。最好投資組合中應該始終持有10到15個相互之間低相關的資產。
如果你持有大量債券或類似資產,那麽在一個典型的投資組合中,合理的黃金配置比例大約在10%-15%。這樣的配置可以提供保護,同時優化投資組合的風險收益比。
2.關於科技創新
AI是一場「國家級戰爭」,中美都輸不起
在未來,會有顛覆者,也會有被顛覆者。重要的不是誰在製造這些技術,而是誰能最有效地應用這些技術,並由此帶來變革。
AI競爭比企業盈利更重要。這不僅僅是商業競爭,而是一場「國家級戰爭」,中國和美國都輸不起,因為AI影響的不隻是經濟,而是全球競爭格局。
我認為不會出現一國獨霸的局麵,從概率角度來看,中美會有不同的發展路徑。
美國在諾貝爾獎得主數量上領先世界,擁有全球最好的大學、法律體係和資本市場體係。良好的創新環境決定了美國在發明最好的芯片方麵擁有獨一無二的競爭力,雖然中國在芯片發明方麵可能有些落後,但在芯片製造和AI應用方麵卻會領先。比如,DeepSeek的低成本策略。
所以,當我們談論中美AI科技競賽這件事時,這和技術的應用有關,而不一定是製造最好、最貴的技術。在製造業領域,中國生產高效且成本低,能將製造業思維與AI自動化結合,在芯片應用和機器人技術上取得領先。在電動車市場和太陽能領域中我們已經看到了類似的情況。
中國以極其低廉的成本製造了全球33%的產品,比美國、德國和日本的總和還多。有時候在全球化競爭中,利潤沒有那麽重要,價格和市場占有率更關鍵。
此外,我們不能忽視AI帶來的衝擊,主要有兩個層麵:短期來看,即使AI能帶來利潤和生產力增長,但它的影響不會立刻顯現,遠遠不夠彌補當前的供需失衡;長期來看,如何分配這塊「新蛋糕」,將成為一個極具爭議的問題。
這正是為什麽必須采取一個係統性的、多層次的應對策略,而不能僅僅依賴技術進步來填補財政缺口,自然解決問題。
人工智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工業革命,因為它影響了所有的思考,意味著人類將在提高生活水平方麵取得更大的進步。但AI時代,我認為核心問題是人類如何共處。新技術既能用於戰爭,也會導致大規模失業。
以美國為例,人們往往將其視為一個整體,但實際上,3.3億人口中,1%(約300萬人)是創新主力,他們進入頂尖大學,創辦獨角獸企業;接下來的10%受益於他們;再接下來的30%生活尚可;而底層60%的閱讀水平低於六年級,生產力低下。
大量人口缺乏生產力,導致收入不足,社會問題凸顯。
我認為,關鍵在於我們能否妥善應對這些挑戰。例如,我們是否會對抗新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可以被用於武器嗎?這些決定必須比人類思考速度更快的速度做出,在未來五年和十年內將特別重要。
3.關於中美關係
「朝貢體係」和「地中海模式」的差異
中西方的兩種模式——西方的直接對抗和中國的長期謀略——一直延續到今天,影響著全球的地緣政治格局。
中國的國際關係模式可以稱之為「朝貢體係」,其核心邏輯是:權力決定你的國際地位。在這個體係下,權力更強的國家處於更高的層級,較弱的國家應當向更強者朝貢。更強的國家則應給予相應的尊重和保護,以維護和諧,而不是製造衝突。他們的目標是實現和諧與繁榮,而不是通過戰爭製造破壞。
而美國的國際關係邏輯可以稱為「地中海模式」。這種模式源於西方曆史上的長期戰爭傳統,在這個體係中,沒有固定的邊界,人們不斷地為了利益和權力進行戰爭。實際上,在17世紀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署之前,國家的概念並不像今天這樣清晰。在這之前,歐洲列強之間沒有固定國界,他們習慣於相互交戰。
麵對競爭,不同的國家有著完全不同的策略和態度。這也正是我們現在在芯片戰爭中看到的情況。我認為全球秩序向對抗性轉變的趨勢已不可逆轉,且推進速度超乎預期。
4.關於未來經濟
「大債務周期」還沒被真正理解
在過去50年的全球宏觀投資生涯中,我的思維方式總是關注經濟機製,理解它們是如何運作的——「多少債務才算過多?」「債務的臨界點在哪裏?」「國家如何處理債務?」
我認為當前我們正處於一個拐點——「大債務周期」。
短期債務周期很好理解,經濟疲軟時,通脹下降,央行放鬆信貸,經濟開始複蘇,股市上漲。直到信貸擴張過度,通脹上升,央行開始緊縮,經濟再度降溫,如此循環往複。
但「大債務周期」的運作方式卻沒被真正理解,而我們現在正處於這個周期的臨界點。在政府債務龐大且快速增長的今天,如果不首先研究其他情況是如何發生的,就認為這次與以往不同,在我看來是一種危險的疏忽。
隨著信用擴張,債務償還成本上升,最終會擠壓消費能力。
你可以看到,美國政府正經曆這個過程——利息支出越來越高,債務償還成本吞噬了財政預算。這正是我們現在麵臨的問題:杠杆率過高,風險加劇。
當一個經濟體的債務規模過大時,政府不得不繼續借新債來償還舊債;投資者開始意識到風險,債務評級下降;融資成本上升,市場要求更高的利率;高利率進一步增加債務負擔,形成惡性循環。這就是所謂的「債務死亡螺旋(Debt Spiral)」。
如果美國立法者不能把美國從債務死亡螺旋中拉出來,那麽美國很可能要麵臨經濟「心髒病發作」(經濟危機就像心髒病,通常是由供需失衡引發的)。控製美國的債務負擔將是特朗普第二屆任期內的「首要大問題」。如果特朗普繼續減稅,美國的赤字將達到GDP的7.5%。
對此,我的解決辦法是「3%方案」,也就是必須將財政赤字削減到GDP的3%,美國的財政狀況才能健康。這裏有三個關鍵點:第一,盡快行動;第二,行動要快;第三,要在經濟狀況良好時行動。換句話說,就是現在。
這就像如果我是一名醫生,我正在和你談論你的病情,我會對你說,現在情況非常嚴重。所有這些都是重大問題。我無法準確告訴你債務危機會在哪一天爆發,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正在接近這個臨界點。我的猜測是,大約三年左右(誤差可能在一年上下)。
當然大債務周期隻是幾種相互關聯的力量之一,它們共同構成了我所說的整體大周期。世界秩序正在改變,我們必須理解這些變化,尤其是變化中的五大關鍵力量:
一是債務與貨幣的力量。信貸創造了購買力,推動資產價格上升,但同時也會帶來債務,形成經濟周期。我們經曆的正是這些周期。
二是國內政治和社會秩序。左翼、右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等,這與選舉密切相關。
三是全球秩序的變遷。二戰結束後,美國成為全球主導力量,美元成為主要貨幣……但這些秩序現在正在發生重要變化,加上大國之間的衝突,影響著我們所做的一切。
四是自然力量。從曆史上看,自然災害如幹旱、洪水和疫情導致的死亡人數甚至超過了戰爭,並顛覆了社會秩序。目前,全球變暖等問題同樣不可忽視。
五是科技力量。人類的新發明和新技術使生產力持續提高。在未來,沒有什麽比這些新技術更重要了。
這五個因素共同構成了和平與繁榮、衝突與蕭條的大循環,它們正在共同作用,幾乎讓我們進入了一個「時間加速」的階段。未來3到5年,世界將發生巨大變化。
5.關於個人發展
瑞·達利歐的三條人生建議
你可以決定追求任何目標,但必須了解自己的天性,知道自己是什麽樣的人——你的動力是什麽?什麽事情對你來說很無聊?你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麽?
人格評估和他人的反饋可以幫助你看清自己,但你也可以不斷嚐試,總結經驗,從中學到很多東西。如果你沒有把目標與自己的天性掛鉤,很可能會遭遇挫折,無法實現自我價值。
1. 想明白你想從生活中得到什麽,然後選擇適當的道路加勤奮工作獲得你想要的東西。
你的生活質量最終取決於你的選擇,因為工作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讓工作服從於你的人生目標。
對你來說,什麽才是重要的事?完成一項使命?賺錢?生活穩定?追求刺激和不可預知性?對於這些問題,不同時期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你無法回避這些問題。設想各種不同的機會,看哪條道路更符合你對生活的期望。
例如,考慮為別人打工還是自己創業。想象每條生活道路的樣子,其是否與你本人相契合。在回答問題時,最好請教一些有成功經驗或失敗教訓的過來人。
2.同事和工作場所比工作本身更重要。
同事和工作場所構成你的工作環境,而環境對你人格的影響超過對你工作的影響。
你的工作和大多數職業未來都會發生變化,變化方式超出人們的想象。你今天選擇的職業道路未來可能麵目全非,你以後可能會轉行,因此不要太執著於一條道路。
盡量接近那些品格、能力俱優的人,選擇在符合你天性的地方工作。找工作時,最重要的是這份工作能開闊你的視野,能讓你提問、學習和發展,這樣你就能慢慢了解這個世界,看清你自己和有價值的事物——最終在最適合你的事業上落腳。
3.要想同時擁有生活所需的金錢和理想的工作,必須拿出創意和靈活性。
一個簡單的生活常識是,想過上理想的生活,一方麵要有足夠的金錢來滿足物質需求,另一方麵還要有稱心的工作來實現自我價值——要得到這一切,你必須先滿足他人的需求。
有時你在朝著一個方向前進時,可能感覺還有其他目標、夢想值得探索。在這種情況下,我能給出的最好建議是,生活就像衝浪,當你趕上一波潮頭時,抓住機會站上去並往前衝,直至其逐漸回落。
不斷比較你當前的賽道和其他值得探索的可能性——看準時機,搭上一波最大的浪潮。
參考資料:
《原則》2025全新增訂版,瑞·達利歐著,中信出版,2025.02
《How Countries Go Broke: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Ray Dalio,2025.01
「All-In」播客:瑞·達利歐對話大衛·弗裏德伯格 ,2025.01
CONVERGE LIVE節目:瑞·達利歐對話馬克·貝尼奧夫,2025.03
美國記者塔克·卡爾森對瑞·達利歐的專訪,20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