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健林
3月20日,一則股權凍結信息,將王健林和他執掌的萬達集團推上了風口浪尖。
萬達集團持有的北京萬達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80億股權,被河南省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全額凍結,凍結期限至2028年3月17日。
數額之巨大,震驚了資本市場。
● 圖片來源:天眼查
這不是萬達第一次遭遇股權凍結。
早在今年2月25日,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就凍結了大連萬達商業管理集團19.79億元股權;更早些的2月13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人民法院凍結了萬達文化產業有限公司1億元股權。
而除了股權凍結之外,萬達集團已經多次成為被執行人,從去年11月份至今,短短4個多月,被執行總金額超過60億元。
萬達集團掌門人王健林,這位昔日的中國首富,正麵臨著嚴峻的財務挑戰。
為緩解債務壓力,萬達集團近年來已先後賣出了30多個萬達廣場,僅在今年年初,就賣掉了5個。
不少人為王健林捏著一把汗。
有人說他還有翻身的本事,也有人認為他很難再重現昔日的輝煌,更多的人則敬他是條漢子——
沒有套現跑路,也沒有轉移資產,而是賣掉產業努力還債。
這種不逃避、不放棄的品質和擔當,在如今沉浮的商海中已很是難得。
從一方巨賈到負債纏身,王健林到底是怎麽走到這一步的?
萬達的前身
提到王健林,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大概就兩個字:有錢!
3次問鼎中國首富、2次問鼎亞洲首富,在地產界是跺一腳顫三顫的人物。
他的那句“先定一個小目標,掙它一個億”,直到現在仍是網絡上流傳的熱梗。
曾有媒體形容王健林賺錢的速度:“每10分鍾可以買一輛奔馳,每小時可以買一棟房子,每天近億元入袋。”
乍一聽以為玩笑,然而細算,才知道這種說法還是太保守了。
王健林財富增長最快的時候,一年賺了足足750億,平均下來每天能賺2個多億。
這種速度,簡直比印鈔機還快。
萬達集團在他的帶領下,一步步成長為世界級的商業巨頭,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期的萬達隻是一家瀕臨倒閉的小公司。
王健林是四川人,1954年出生,16歲初中畢業後參軍,從四川來到東北,成為一名邊防戰士。
他在部隊表現優異,服役了16年,1986年轉業到遼寧省大連市西崗區,擔任區政府辦公室主任。
● 王健林在部隊
多年的軍旅生涯,磨煉了王健林的膽識和意誌,他而立之年,迫切希望做一些事情。
1988年,區政府下屬的大連西崗住宅開發公司,因背負了149萬元巨額負債而瀕臨破產,區政府希望有人能拯救這個“爛攤子”。
其他人避之唯恐不及,王健林卻站了出來,主動接手了這家公司,這就是萬達的前身。
● 萬達集團前身——大連西崗住宅開發公司
靠“舊城改造”崛起
一開始,由於公司實力弱,拿不到房地產開發項目所需的配額,王健林隻能承接“舊城改造”這類不被看好的工程。
按當時多家國企的測算,這是賠錢買賣。
但王健林思想活絡,敢想敢幹。
他每天跑工地,一腳水一腳泥地跟工人一起幹活兒。舊城改造的活兒又髒又累,他發揮當兵時的闖勁兒,咬牙堅持了下來。
他在舊城改造上采用了4個創新——
暗廳改明廳、木窗改鋁合金窗、安裝防盜門、衛生間入戶。
這些如今看起來很小兒科的創新,在那個年代卻是開創性的,房屋的觀感和居住舒適性都有了質的提升。
● 1989年,萬達集團開發的大連市西崗區北京街舊城改造項目
通過這些項目,王健林不僅賺得了名聲,還為公司帶來了近千萬元的收益。
更重要的是,王健林帶領公司闖出了一條新路,使公司成為全國第一家開展大規模舊城改造的企業,公司迅速壯大。
● 青年時期的王健林
1991年,國家體改委決定從大連選出3家企業,作為東北地區首批股份製試點單位。
很多企業都在觀望,因為一旦成為試點單位,意味著公司將失去政府編製,沒了鐵飯碗。
而王健林第一個跑過去申請試點。
為什麽呢?
因為多年來在工程一線摸爬滾打的經曆,讓王健林深刻體會到,隨著公司壯大,原有的舊體製已經無法讓公司大展拳腳。
他舉了兩件事,這兩件事讓他記憶深刻:
一件是為了辭退兩個霸道的司機,他不得不向上級打申請,並最終跑到市領導麵前以辭職相要挾,才終於成功;
另一件則是他帶著員工們去公費旅遊。
“員工們跟我埋頭苦幹兩年多,趕上五一節,大家提議平時加班加點卻不能加工資,能不能出去集體旅遊一下。我想那是應該的呀!”
大家開開心心地到了景點,還沒等玩完,舉報信已經到了市紀委。
王健林挨了個通報批評,所幸有人求情才免去處分,但每名員工必須把公費200元補回來。
這件事讓王健林感覺很窩火,同時也讓他開始關注企業製度問題。
● 王健林
所以當得知股份製試點的時候,他早早地報了名,並成功爭取到了名額,這在整個東北地區都走在了前列。
1992年,大連西崗住宅開發公司正式改製為大連萬達房地產集團公司,此後的幾年,隨著國有股逐漸退出,萬達也漸漸成了王健林的萬達。
登上亞洲財富之巔
在房地產上的成功,讓萬達快速崛起,也讓王健林成了業內的名人。
但王健林的野心不止於此,在他看來,住宅開發現金流不穩定,要想追求長期、穩定的現金流,得搞商業地產。
“招世界500強和一流的企業做租戶,當一個持續收租的‘房東’。”
2000年,萬達集團正式進軍商業地產,在吉林長春建設了第一座萬達廣場——重慶路萬達廣場。
● 重慶路萬達廣場
總建築麵積6萬平方米,它不隻是一個購物中心,還集餐飲、娛樂、休閑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匯聚著沃爾瑪、紅星美凱龍等一眾知名品牌,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與同行們相比,王健林對商業地產有著更高維度的理解。
很多地產商至今認為商業地產就是做持有型物業收租,這種立意就比萬達差了許多。
萬達的商業地產不隻做物業收租,而是致力於打造城市核心地標,以多元化的業務組合和優質的服務吸引大量人流。
很多外地人來到一座新城市,會自然而然地將萬達廣場的落腳點視作這座城市的中央CBD(即中央商務區,是城市經濟實力和現代化麵貌展示的窗口)。
這種把“城市非中心”變成“城市中心”的能力,讓萬達名聲大噪,並逐漸贏得了各地政府的青睞。
他們紛紛拋出橄欖枝,以更優惠的土地價格,邀請萬達到他們所在的城市開發。
萬達也由此開啟了野蠻擴張模式,開始全國拿地,一座座萬達廣場在全國各大城市拔地而起。
●萬達廣場。圖片來源:攝圖網
同時,在萬達廣場的帶動下,王健林相繼成立萬達院線、萬達百貨、萬達文旅、萬達體育等,將觸手伸向眾多領域,開啟多元化發展。
其中萬達院線發展最為迅猛,不到10年便在全國擁有了百餘家影院、千餘塊銀幕,穩居國內市場份額第一。
2012年,萬達以31億美元巨資,收購全球第二大院線集團AMC,一舉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影院線運營商。
● 萬達影城。圖片來源:萬達官網
2015年,王健林以381億美元財富,超越李嘉誠,成為亞洲首富。
那時的萬達集團持有近300座萬達廣場、1300多家影院、80多家五星級酒店以及多項海外並購資產,資產總額達1.1萬億元人民幣,妥妥一座龐大的萬億級商業帝國。
摒棄“收租思維”,打造“消費場景引力場”,王健林以萬達廣場為核心的商業地產模式,成了萬達最耀眼的金字招牌,也成了國內商業地產的“教科書”。
王健林站在亞洲財富之巔,風頭無兩,他財大氣粗,投資邏輯也非常直接:“我買什麽能成為全球第一?”
跌落穀底
可俗話說:爬得越高、摔得越狠。
王健林和萬達集團輝煌的背後,隱患其實早已埋下,他那股敢拚敢闖的勁兒,帶著他走向更廣的舞台,卻也將他推向了深坑。
在過去的十幾年裏,王健林為了帶領萬達搶占市場,長期依賴高杠杆、高周轉的運營模式。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借入大量資金來增加投資規模,從而放大收益和風險。
房地產紅火的時候,萬達靠著這種模式開遍全國,賺得盆滿缽滿;
但隨著近年來房地產降溫,這種模式的致命弱點開始顯露。
高杠杆帶來的巨額債務,成了壓在萬達身上的沉重負擔,資金鏈吃緊,債務風險不斷攀升。
據悉,萬達資產負債率一度超過70%,負債額一度高達6000億元,每年光利息支出就超過300億元。
王健林雖然未雨綢繆,早早布局“去地產化”,試圖通過投資文娛、體育等領域分散風險,但這些業務的回報,完全無法彌補地產作為主業的虧空。
再加上國內融資環境日益收緊,萬達想吸引投資變得愈發困難。
● 萬達集團。圖片來源:攝圖網
為了緩解債務危機,從2017年開始,王健林不得不將萬達一係列重資產打包出售。
13個文旅項目低價甩賣給了融創,77家酒店以“骨折價”賣給了富力,萬達影業的部分股份也被出售,賣給了阿裏巴巴和文投控股。
“壯士斷腕”的背後,是王健林試圖卷土重來的決心。
不過,信任一旦破裂,就容易導致連鎖反應。
昔日的生意夥伴永輝超市、蘇寧易購等,先後向萬達追討債務,他們將萬達告上法庭,累計金額超180億元,部分案件已進入仲裁程序。
● 永輝超市向萬達追債
麵對滾滾而來的債務洪流,王健林沒有退縮和逃避,展現出了軍人出身的剛毅和韌性。
他守住三條原則——
2024年力保2.69萬套房產零爛尾、力保15萬員工工資按時發放、優先兌付小額債權人。
這是王健林四麵楚歌之下堅守的底線,也為他在困境中贏得了“良心企業家”的口碑。
做慈善,不塌房
很少有哪個企業家在巨額債務纏身時還能“不塌房”,王健林算是其中一個。
萬達蓬勃發展的那些年,王健林一直大搞慈善事業,這些善舉如今成了他形象的加分項。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王健林帶領萬達第一時間向災區捐款500萬元,成為災區收到的第一筆巨額現金捐助;並拿出6000萬元,重建在地震中嚴重損毀的都江堰市中醫院;當了解到綿陽市許多學校在地震中倒塌,又決定再捐3000萬元;再加上當時對成都商家的免租金政策,那一時期,萬達僅現金捐款就超過了1億元。
他還先後投入14億元,給貴州丹寨建了扶貧小鎮和職業學校,讓山溝裏的孩子們有學上,讓窮鄉僻壤變成了旅遊熱點,每年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500多萬人次。
● 丹寨萬達小鎮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圖片來源:萬達官網
2014年,福布斯中國慈善榜發布,王健林以4.38億元現金捐贈排名榜首,成為“中國首善”。
頻繁的捐助行為,反映了王健林對社會責任的認知。
他曾用6個字概括萬達的企業文化:“軍隊、學校、企業——萬達首先是一支部隊,然後才是一家公司。”
● 王健林
如今的王健林已經71歲,仍保留著軍人的作息習慣,總會比公司規定的上班時間早半小時到辦公室。
這位曾經的老兵,麵對股權凍結、資產拋售、盟友反目,始終試圖在債務危機中守住萬達的根基,而不是抽身而退。
或許他是跌倒了,但他從未認輸。
從昔日的問鼎首富到如今的四麵楚歌,王健林在商海中浮沉起落,從沒放下商人應有的體麵。
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經曆行業的陣痛後,興許有一天,王健林還會帶著他的萬達,強勢歸來。
●參考資料:[1] 紅星新聞|突發!王健林旗下大連萬達集團所持80億元股權被凍結
[2] 環球人物|王健林的四張麵孔
[3] 中國新聞網|王健林:在中國企業界我的讀書量算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