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星期二,中國宣布在台灣島周邊舉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演練在台灣周邊實施“精準打擊”,演練對“海上目標”實施封鎖和攻擊。
當天,法國世界報刊出了其記者蒂博在台灣新竹和基隆的實地報道。相關的文章介紹了中國空軍戰機每天都進行的空中入侵給台灣空軍的人員和裝備都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法國世界報的文章寫道,中國軍機的入侵考驗著台灣,考驗著台灣的戰鬥機飛行員。每一天,中國空軍戰機都在越來越接近台灣的地方飛行,迫使台灣軍隊在裝備遠遠不足的情況下動用兵力和裝備。台灣軍隊必須每次都做好攔截的準備,以防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鬥機不折回去。當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鬥機入侵的時候,要麽是已經在巡邏的飛機被調去應對,要麽就是新竹基地這樣的基地飛行員緊急起飛。近年來,這種情況一直在增加。
解放軍飛機越來越頻繁地越界
法國世界報寫道,雖然台灣擁有事實上的主權,但中國仍視
台灣為中國的一個省份,並威脅在必要時使用武力控製台灣。位於台灣海峽上的“中線”未經正式承認,是一條默認的分界線,但中國越界的現象日益頻繁。2022年夏天,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訪問台灣後,北京就無視這條假想線了。2021年,解放軍飛機越過“中線”的次數是953架次,根據台灣國防部的統計,2024年,是3070架次,三年內,平均每天入侵的次數從2.6架次增加到8.4架次。
每當有中國飛機接近時,台灣地麵控製中心就會通過無線電安全頻道不斷地重複:“你已經越界,禁止通過!”但中國戰機還是飛過去了。有時,中國方麵回複說,我們在我們自己家,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這時候,台灣方麵駕駛幻影戰機的飛行員必須進行目視接觸,以顯示台灣的存在。台灣飛行員為了展示台灣的存在,有時不得不飛到離解放軍的飛機不到300米的地方。
大量消耗人員和裝備
對於台灣來說,這些持續不斷的應對越界的中國軍機的需求既訓練了大量的人員和裝備,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員和裝備。
盡管各基地輪流提供緊急起飛服務,但裝備的使用率仍然很高。在台灣西北部的新竹,法國達索公司1997年交付的飛機仍在飛行,台灣購買了60架達索公司的飛機。但台灣的軍事力量主要由大約140架美國F-16戰機和大約100架本土設計的、於20世紀90年代生產的戰鬥機組成。
在中國一邊,中國的軍工廠正在全速運轉,為共產黨領導層
放棄政治手段、試圖通過軍事手段統一做準備。麵對中國的崛起,隻有美國仍然同意向台灣提供軍用飛機。2019年,華盛頓批準出售66架新型F-16戰機,第一架於3月28日從南卡州的洛克希德·馬丁工廠出廠。
而中國擁有2000多架作戰的飛機。中國多次進行環島封鎖或登陸的模擬演習,中國的飽和戰略對飛行員、對裝備的可用性甚至對兵力都造成壓力。
放寬招聘的標準
台灣也麵臨人口老齡化問題。台灣現役職業軍人的人數在三年內減少了1萬2千人,從2021年的16萬4千884人減少到2024年的15萬2千885人。與私營部門相比,軍隊的工資缺乏競爭力。
為了應對這一下降的趨勢,台灣政府已於2024年起將兵役期從四個月延長到一年。征兵標準也放寬了,如果有紋身圖案但圖案不在臉上的話,就可以參軍,另外,男性身高上限的標準(2米)被取消了,從2月份起也將身高下限從1.52米降到了1.50米。正步訓練和典禮上的刺刀演示均被取消,因為這些訓練太過正式,讓年輕人回憶起1949年至1987年“白色恐怖”時期軍隊與獨裁政權之間的聯係。
此外,台灣軍方還增加了征兵的活動。3月份的一個早晨,三艘氣勢磅礴的台灣海軍艦艇、一艘補給艦和兩艘護衛艦停泊在台灣島北端的基隆港,邀請高中生和當地居民去看看他們是否考慮參軍。在補給船的後甲板上,軍官們向參觀者分發宣傳冊,上麵有寫:“你就是我們要招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