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川普(Donald Trump)在對NBC News的電話訪問中突然變臉,對普京(Vladimir
Putin)表示“憤怒”,甚至威脅如果他認為俄烏停火協議未能達成是俄羅斯的責任的話,他將會對俄羅斯石油實施有長臂管轄效果的“次級製裁”,也即是製裁向俄羅斯購買石油的國家。一個月前,川普與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才剛在白宮公開吵架將後者掃地出門,如今卻突然親烏起來。
在訪問中,川普說:“如果我們正在進行談判,你可以說當普京開始質疑澤連斯基的可信度時,我非常生氣,非常憤怒……這不是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你明白嗎?”
“如果沒有達成協議,而我認為這是俄羅斯的錯,我將對俄羅斯實施次級製裁。”
他補充:“任何從俄羅斯購買石油的人都將無法將其產品,任何產品,不僅僅是石油,銷售到美國。”他又說將會向所有俄羅斯石油徵收25%至50%的關稅--這不知道是指直接製裁俄羅斯石油的稅率,還是同時指針對俄羅斯石油的“次級關稅”,正如早前川普宣布將向所有委內瑞拉石油買家實施25%的對美出口商品關稅一般(按:預計在4月2日實施)。
這種說法無疑是一種態度上的重大轉向。
川普上台之後,先派出國防部長赫格塞思(Pete
Hegseth)到歐洲宣稱不會讓烏克蘭加入北約、烏克蘭恢複2014年前領土不切實際,繼而主動同普京通電,打破2022年2月俄羅斯進軍烏克蘭以來整個西方外交孤立俄羅斯的陣線,並提前向俄羅斯讓步。
其後,美俄高級代表迅速在沙特展開會談,一時之間盧布匯價大升,外資重投俄羅斯、俄氣重新輸歐的輿論鋪陳甚囂塵上,俄羅斯什麽也沒有做就己經能一嚐“和平紅利”的甜頭。另一邊廂,川普則強硬要求烏克蘭簽署礦產協議,對美國交出天然資源,作為對過去三年多美國援助的回報,卻不提供烏克蘭全力要求的安全保證。
同一時間,川普大罵澤連斯基是個不經選舉的獨裁者,跟澤連斯基隔空口角,甚至同烏克蘭的反對黨派政客展開溝通,似乎是要試圖推翻澤連斯基政府。在2月24日的俄烏三周年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投票上,美國站到了俄羅斯一方,背棄了歐洲盟國,同俄羅斯聯手反對將俄烏戰爭形容為俄羅斯“入侵”的決議,又在安理會聯手通過不批評俄羅斯行動的促和決議。
2月28日,澤連斯基赴美,希望以簽下屈辱的礦產協議“拉住川普”,但他們的白宮橢圓形辦公室開場記者會卻不幸演變成罵戰。副總統萬斯(J.D.
Vance)指責澤連斯基不感恩、不尊重美國。川普直指澤連斯基手上沒有牌,聲稱他同普京多年“一起經曆了很多”。最後,礦產協議沒有簽成,澤連斯基被逐出白宮。
當人們以為美烏關係已經到了低穀的時候,川普政府更再下一城,不隻暫停對烏軍援,還暫停了對戰場態勢有即時影響的情報分享,即使澤連斯基去信川普道歉、聲言願在川普“有力”領導之下尋求停火、提出海、空、民用基建停火之後,也未能扭轉川普的親俄趨向。
停止情報分享期間,俄羅斯趁機在庫爾斯克州(Kursk)大舉反攻當地烏軍,烏軍失去了這一些烏佔俄土作為談判籌碼。從歐洲的角度看來,這幾乎是美俄聯手圍攻烏克蘭一般。
到3月11日,美烏在沙特進行談判,烏克蘭迅速接受了美國的30日臨時且可延期的全麵停火提案,美國馬上恢複軍援和情報分享。於此,烏克蘭和歐洲才看到了一絲曙光。
然而,當普京明確否定全麵停火方案之後,川普與普京通話,達成了對烏克蘭不利的“能源基建停火”(按:冬天過去,烏克蘭能源需求大減,而且除核電廠外已無關鍵供電設施可供襲擊;反而烏克蘭對於俄羅斯煉油廠的攻擊持續見效)。
3月23至25日,美烏和美俄分別在沙特談判停火細節。三方竟然隻達成了一個“黑海停火”的空泛協議,美方甚至同意協助解除間接影響俄羅斯食品和化肥出口的製裁,而俄方更將這個美方的承諾視為實施黑海停火的前提。
由於黑海停火實施與否對於黑海的局勢一點影響都沒有(按:烏克蘭海上航運已不受戰爭影響,俄羅斯的黑海艦隊也已經大體撤回俄境),美國首次提出鬆綁對俄製裁,可算是又一次的重大對俄讓步。
至此,人們難不懷疑川普版本的俄烏停火其實就是要烏克蘭接受俄羅斯條件的變相投降。
可是,到了25日晚,川普卻開始批評普京正在“拖延”停火協議。其後,在談到吞併格陵蘭的問題時,川普也罕有重提俄羅斯的侵略性為其理據之一。最後,到30日,川普自認對普京感到“憤怒”,為澤連斯基說起好話來,並威脅製裁俄羅斯石油。
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分析人士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川普唯一的確定性就是他的不確定性”。
問題是,川普施壓澤連斯基近一個半月之後,回頭過來再施壓普京,其實就是川普去年競選期間提出“24小時內達成停火”之後人們“一想便知”的停火策略--那就是“兩邊施壓”,一邊用軍援施壓烏克蘭,一邊用製裁或加大對烏軍援施壓俄羅斯。從如今被川普任命為俄烏問題特使的凱洛格(Keith
Kellogg,按:但他上任以來似乎已被架空)去年4月就公開發表過類似的“兩邊施壓”主張。
從這個角度來看,川普的俄烏政策可算是充滿“確定性”--來來回回,到最後也是回到“兩邊施壓”的唯一可見出路上麵。
2025年3月29日,美國佛羅裏達州,圖為川普與芬蘭總統斯圖布(Alexander
Stubb)在海湖莊園打高爾夫球。(截圖自TruthSocial@realDonaldTrump)
到底川普的俄烏停火政策是這種非常確定的“兩邊施壓”路向,還是連川普自己也沒有想清楚的不確定路線?對於這個問題本身,我們不能確定。
在不同的學術領域當中,有一個概念叫做“後設不確定性”(meta-uncertainty),那就是對一個不確定性的準確性本身的不確定性,也即是對某事的確定或不確定程度感到不確定,例如如果你根據天氣預報認為明天下雨的機率是30%,但你對這個預報沒有太大信心,那麽你的後設不確定性就是對這個30%估計的不確定。
可以說,從川普近兩個月來的俄烏停火操作來看,他的不確定性已經到了“後設”的級別。如果從驗證主義的角度來看,也許隻有“川普根本就是在亂來”才能解釋到這樣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