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仍不斷有新的內幕消息冒出。
比如二人戀情期間的視頻與照片、金賽綸生前日記、以及女方其他婚戀經曆錄音......
真假難辨,爭議越來越多。
目前金秀賢新作部分停擺,中韓網友掀起抵製活動,要求其退圈。
事件最終結果,大概還需等待觀察。
但金秀賢的公眾形象,確實已到人人喊打的地步。
而魚叔注意到,受到金秀賢事件影響,一部電影也遭到了批判。
這就是,韓國導演樸讚鬱的名作之一,《老男孩》。
因金秀賢被扒出,曾在采訪中透露自己的人生電影是《老男孩》。
「看了17遍,連台詞都背下來了,最喜歡的場麵就是結局」
一時間,不少網友湧進《老男孩》的電影評論區怒刷一星。
質疑這是一部宣揚洗白戀童癖的大爛片。
誰喜歡,誰就是和金秀賢一樣的變態。
當然,也有很多人覺得這麽武斷地搞罪名連坐,是冤枉了電影本身。
到底冤不冤?
也是時候來重新聊一聊這部22年前的猛片了——
《老男孩》
????
樸讚鬱作為當下韓國最著名的導演之一,許多作品大家都不陌生。
早年成名的《共同警備區》,尺度驚人的《小姐》,與湯唯合作的?《分手的決心》......?
其中最為知名的,還是「複仇三部曲」:
《我要複仇》《老男孩》《親切的金子》。
他的作品視聽語言十分突出,極具個人風格。
內容上又擅長描摹非常規的人物關係,挑戰極端的人性試煉。
出軌、亂倫、殺夫、師生、同性......
這導致樸讚鬱的作品在獲得無數讚譽的同時,也常常陷入很大的爭議之中。
《老男孩》當年上映時,也受到諸多質疑。
昆汀作為當年戛納電影節的評審團主席,對這部電影格外欣賞有加,才助其拿下評審團大獎。
多年過去,樸讚鬱及其作品的影界地位已經得到廣泛認可。
沒想到,這次因為金秀賢事件,躺槍被罵。
雖然相信不少魚友已經看過這部電影,但聊影片如何被罵之前,咱們還是先來簡單回顧一下故事。
主角吳大秀(崔岷植 飾)在一次醉酒鬧事後被神秘人擄走。
不知得罪了誰,就被一關15年。
囚禁期間,他通過電視看到妻子被殺,女兒失蹤,自己成了凶殺嫌疑人。
吳大秀從起初的抗爭逐漸淪為絕望,多次嚐試自殺,卻又被反複救回。
人到極限便會生出決心,吳大秀開始策劃複仇。
他逐一寫下得罪過的人員名單,思考仇人的可能性。
還每天學著電視裏的拳擊比賽鍛煉,並用筷子挖牆準備越獄。
眼看成功在望,吳大秀突然被釋放,扔在了一處頂樓。
他的人生重新開始,很快在壽司店遇到了年輕的愛人美道(薑惠貞 飾)。
在美道的陪伴和幫助下,吳大秀的複仇正式開始。
他逐一追查到監獄位置,和綁架自己的幕後指使人。
一個個找上門,討回血債。
一切順利,宛如一出爽劇。
但吳大秀很快發現,自己的一切行動都是被人牽著走的。
目的是為了將吳大秀帶去最後真正毀滅級的懲罰。
接下來,我們重點聊聊部分網友對《老男孩》的討伐。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是這部電影的亂倫劇情和炸裂三觀。
片中,懲罰吳大秀的幕後指使人李佑鎮(劉智泰 飾),動機也是複仇。
他少年時與親姐姐相戀,被吳大秀撞破並傳播,而且謠言越傳越歪。
導致姐姐深受輿論困擾,最終自殺。
此事之後,李佑鎮將罪責全部怪罪於吳大秀的長舌。
為此,李佑鎮設計,讓吳大秀也受亂倫煎熬。
他秘密將吳大秀失蹤的女兒美道養大,催眠二人相愛。
並錄製下這對父女的激情場麵,將其當成壓垮吳大秀的最後一根稻草。
雙向複仇,兩段亂倫的炸裂情節……
這一切,都被網友解讀成金秀賢本人的變態心理寫照。
「金秀賢能看17遍,心理怕是有疾病」
其次,電影反常規的結局。
吳大秀為了換來女兒美道的安全,並守護其天真。
決定剪掉?自己的舌頭,向?李佑鎮贖罪。
但,吳大秀自己卻被真相折磨到崩潰。
他隻得求助催眠師,讓自己忘掉這一切。
影片結尾處,美道再次找到了吳大秀,二人在雪中相擁。
望著遠處白雪覆蓋的群山,故事落幕。
如此收尾,被視為對戀童癖的洗白。
父女年齡懸殊,又極端背離倫理道德,竟然還能在一起。
很多人覺得,金秀賢喜歡這樣的結局,一定在其中找到了變態的自我投射。
這種電影的存在,也被認為是試圖以藝術之名洗腦觀眾美化犯罪。
此外,片中的著名台詞也被視為說出了金秀賢自我辯駁的心理。
讓整部電影,都像是為其之流站台的宣言。
「縱使我是禽獸,難道就沒有資格生存嗎?」
這些質疑乍看相當貼合。
但魚叔覺得,但凡真的看過這部電影,上述說法就基本不攻自破。
首先,拍攝亂倫情節,就等於宣揚立場嗎?
樸讚鬱的「複仇三部曲」,探討的就是複仇行為的意義。
他在描述《老男孩》中複仇情節時這麽說:
「我電影裏那些人的行為,都是因為不願把過失歸咎於自己,才把行動目標對準旁人。」
片中,李佑鎮對吳大秀的圈禁和設計,是為了報複他傳謠逼死姐姐。
但當複仇完成,觀眾才得知事情的另一麵。
姐姐並非獨自死去,弟弟李佑鎮本可以救起她,卻在最後放了手。
這一次放手,折磨了李佑鎮一生。
向吳大秀複仇,成了他轉嫁痛苦的方式。
「報仇可以消氣,報仇有益健康,但報完仇又如何,舊日的創傷一樣會隱隱作痛。」
所以即便複仇成功,李佑鎮卻覺得「活著還有什麽意思」。
他口中與姐姐「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敢相愛,真的能成立嗎?
這一場自我欺騙,終究隻能淪為懦弱的證明。
另一邊,吳大秀的複仇也從「正義」形象一路滑坡。
故事開場,吳大秀救下一位頂樓的輕生者。
他拉住對方的行為,看上去與李佑鎮的放手是那麽不同。
但緊接著,吳大秀向其傾訴完不幸後就徑直離開。
輕生者本就不多的生欲被輕視加壓,於是再次下墜,卻未得到吳大秀一次回頭。
那些善舉,其實都是出於自私。
而吳大秀的結局,也並非單薄的「洗白」這麽簡單。
他看似忘掉了真相,卻又出現了以往慣常的痛苦笑容。
催眠是否有用,與前麵吳大秀和李佑鎮的對話呼應,值得細想。
而當父女共同望向飛雪山川,也並未就此封死結局。
正如導演所說,意象的作用取決於觀眾的態度。
「如果你們希望他們『不好』,山巒就意味著坎坷。如果你們希望他們『好』,遠山背後就是紅紅的落日」
而這個「好」或「不好」,亦需要對電影「反俄狄浦斯」式命運悲劇的深入理解,和對人性原罪的感知,才有可能獲得一個短暫的答案。
而不是隻出於立場表態,就恨電影本身。
當然,魚叔也能理解,對電影的審判聲裏,藏著觀眾意識的改變,和為不公發聲的願望。
近來,受到重新審視的不隻有《老男孩》,還有一大批「大叔電影/劇集」。
在不少人看來,這些作品都是滋生金秀賢2.0的溫床。
因男女主年齡差設定,韓劇《我的大叔》也陷入「戀童」指控。
帶著內娛翻拍版,也麵臨擱置的可能。
《鬼怪》也在批鬥行列。
因為女主角是一名19歲的高中生,男主卻已經活了幾百歲了。
還有許多主打男女主年齡差的古早韓劇韓影,被拉出來重審。
比如《新娘18歲》《我的小小新娘》《純情漫畫》等。
女主角都是初高中生,而男主角則要大很多。
甚至,近兩年陷入「戀童」作品質疑的,不止韓國。
經典高分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洛麗塔》,日本動漫《犬夜叉》《百變小櫻》,內娛偶像劇《偷偷藏不住》,以及不少師生戀作品,都被拉上過審判台。
這其中,確實有不少作品中的情節,現在看來細思極恐,警鈴大作。
它們在「大叔文學/影視」作品風靡的年代,扭曲塑造了不少女性讀者/觀眾的浪漫愛意識形態。
借金秀賢事件的影響重新審視,未嚐不能重塑並推動創作觀念的更新進階。
但與此同時,也確實有不少可待商榷的。
就比如《我的大叔》。
劇集男女主角,確實有20歲的年齡差。
但女主角並不是未成年,而是21歲已經步入職場的成年人,且因父母債務見識過社會的陰暗麵。
其次,他們也並未真正相愛。
劇中最親密的動作,僅限一個擁抱,一次握手。
比起愛情,不同處境相似心境的共鳴,才是二人關係的主旨。
生活麵前,他們一樣疲憊不堪,逼仄厭世,在眾人不知道的地方動過無數次死意。
是比自己還要處境堪憂的對方,帶給彼此一點點無意的細小的希望,才堅定了他們各自活下去,走到未來的意誌。
這份人物關係充滿善意,坦坦蕩蕩,實在不是「戀童癖」標簽可以一棒子打死的。
說到底,我們耐心辨析,也不是為了洗白。
而是為了不讓真正優秀的創作者心血付諸東流,也是給創作的複雜性和可能性留存餘地。
杜絕戀童癖出現的,應該是法律係統的完善、社會意識的健全、教育觀念的提升和行業環境的清明……
而不是對著一部二十多年前的電影痛罵。
所謂,一部電影帶壞了一個人的思想,甚至毀掉了一個活生生的人。
這樣的說法,不也是一種逃避責任的借口嗎。
「看了17遍,連台詞都背下來了,最喜歡的場麵就是結局」
一時間,不少網友湧進《老男孩》的電影評論區怒刷一星。
質疑這是一部宣揚洗白戀童癖的大爛片。
誰喜歡,誰就是和金秀賢一樣的變態。
當然,也有很多人覺得這麽武斷地搞罪名連坐,是冤枉了電影本身。
到底冤不冤?
也是時候來重新聊一聊這部22年前的猛片了——
《老男孩》
????
樸讚鬱作為當下韓國最著名的導演之一,許多作品大家都不陌生。
早年成名的《共同警備區》,尺度驚人的《小姐》,與湯唯合作的?《分手的決心》......?
其中最為知名的,還是「複仇三部曲」:
《我要複仇》《老男孩》《親切的金子》。
他的作品視聽語言十分突出,極具個人風格。
內容上又擅長描摹非常規的人物關係,挑戰極端的人性試煉。
出軌、亂倫、殺夫、師生、同性......
這導致樸讚鬱的作品在獲得無數讚譽的同時,也常常陷入很大的爭議之中。
《老男孩》當年上映時,也受到諸多質疑。
昆汀作為當年戛納電影節的評審團主席,對這部電影格外欣賞有加,才助其拿下評審團大獎。
多年過去,樸讚鬱及其作品的影界地位已經得到廣泛認可。
沒想到,這次因為金秀賢事件,躺槍被罵。
雖然相信不少魚友已經看過這部電影,但聊影片如何被罵之前,咱們還是先來簡單回顧一下故事。
主角吳大秀(崔岷植 飾)在一次醉酒鬧事後被神秘人擄走。
不知得罪了誰,就被一關15年。
囚禁期間,他通過電視看到妻子被殺,女兒失蹤,自己成了凶殺嫌疑人。
吳大秀從起初的抗爭逐漸淪為絕望,多次嚐試自殺,卻又被反複救回。
人到極限便會生出決心,吳大秀開始策劃複仇。
他逐一寫下得罪過的人員名單,思考仇人的可能性。
還每天學著電視裏的拳擊比賽鍛煉,並用筷子挖牆準備越獄。
眼看成功在望,吳大秀突然被釋放,扔在了一處頂樓。
他的人生重新開始,很快在壽司店遇到了年輕的愛人美道(薑惠貞 飾)。
在美道的陪伴和幫助下,吳大秀的複仇正式開始。
他逐一追查到監獄位置,和綁架自己的幕後指使人。
一個個找上門,討回血債。
一切順利,宛如一出爽劇。
但吳大秀很快發現,自己的一切行動都是被人牽著走的。
目的是為了將吳大秀帶去最後真正毀滅級的懲罰。
接下來,我們重點聊聊部分網友對《老男孩》的討伐。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是這部電影的亂倫劇情和炸裂三觀。
片中,懲罰吳大秀的幕後指使人李佑鎮(劉智泰 飾),動機也是複仇。
他少年時與親姐姐相戀,被吳大秀撞破並傳播,而且謠言越傳越歪。
導致姐姐深受輿論困擾,最終自殺。
此事之後,李佑鎮將罪責全部怪罪於吳大秀的長舌。
為此,李佑鎮設計,讓吳大秀也受亂倫煎熬。
他秘密將吳大秀失蹤的女兒美道養大,催眠二人相愛。
並錄製下這對父女的激情場麵,將其當成壓垮吳大秀的最後一根稻草。
雙向複仇,兩段亂倫的炸裂情節……
這一切,都被網友解讀成金秀賢本人的變態心理寫照。
「金秀賢能看17遍,心理怕是有疾病」
其次,電影反常規的結局。
吳大秀為了換來女兒美道的安全,並守護其天真。
決定剪掉?自己的舌頭,向?李佑鎮贖罪。
但,吳大秀自己卻被真相折磨到崩潰。
他隻得求助催眠師,讓自己忘掉這一切。
影片結尾處,美道再次找到了吳大秀,二人在雪中相擁。
望著遠處白雪覆蓋的群山,故事落幕。
如此收尾,被視為對戀童癖的洗白。
父女年齡懸殊,又極端背離倫理道德,竟然還能在一起。
很多人覺得,金秀賢喜歡這樣的結局,一定在其中找到了變態的自我投射。
這種電影的存在,也被認為是試圖以藝術之名洗腦觀眾美化犯罪。
此外,片中的著名台詞也被視為說出了金秀賢自我辯駁的心理。
讓整部電影,都像是為其之流站台的宣言。
「縱使我是禽獸,難道就沒有資格生存嗎?」
這些質疑乍看相當貼合。
但魚叔覺得,但凡真的看過這部電影,上述說法就基本不攻自破。
首先,拍攝亂倫情節,就等於宣揚立場嗎?
樸讚鬱的「複仇三部曲」,探討的就是複仇行為的意義。
他在描述《老男孩》中複仇情節時這麽說:
「我電影裏那些人的行為,都是因為不願把過失歸咎於自己,才把行動目標對準旁人。」
片中,李佑鎮對吳大秀的圈禁和設計,是為了報複他傳謠逼死姐姐。
但當複仇完成,觀眾才得知事情的另一麵。
姐姐並非獨自死去,弟弟李佑鎮本可以救起她,卻在最後放了手。
這一次放手,折磨了李佑鎮一生。
向吳大秀複仇,成了他轉嫁痛苦的方式。
「報仇可以消氣,報仇有益健康,但報完仇又如何,舊日的創傷一樣會隱隱作痛。」
所以即便複仇成功,李佑鎮卻覺得「活著還有什麽意思」。
他口中與姐姐「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敢相愛,真的能成立嗎?
這一場自我欺騙,終究隻能淪為懦弱的證明。
另一邊,吳大秀的複仇也從「正義」形象一路滑坡。
故事開場,吳大秀救下一位頂樓的輕生者。
他拉住對方的行為,看上去與李佑鎮的放手是那麽不同。
但緊接著,吳大秀向其傾訴完不幸後就徑直離開。
輕生者本就不多的生欲被輕視加壓,於是再次下墜,卻未得到吳大秀一次回頭。
那些善舉,其實都是出於自私。
而吳大秀的結局,也並非單薄的「洗白」這麽簡單。
他看似忘掉了真相,卻又出現了以往慣常的痛苦笑容。
催眠是否有用,與前麵吳大秀和李佑鎮的對話呼應,值得細想。
而當父女共同望向飛雪山川,也並未就此封死結局。
正如導演所說,意象的作用取決於觀眾的態度。
「如果你們希望他們『不好』,山巒就意味著坎坷。如果你們希望他們『好』,遠山背後就是紅紅的落日」
而這個「好」或「不好」,亦需要對電影「反俄狄浦斯」式命運悲劇的深入理解,和對人性原罪的感知,才有可能獲得一個短暫的答案。
而不是隻出於立場表態,就恨電影本身。
當然,魚叔也能理解,對電影的審判聲裏,藏著觀眾意識的改變,和為不公發聲的願望。
近來,受到重新審視的不隻有《老男孩》,還有一大批「大叔電影/劇集」。
在不少人看來,這些作品都是滋生金秀賢2.0的溫床。
因男女主年齡差設定,韓劇《我的大叔》也陷入「戀童」指控。
帶著內娛翻拍版,也麵臨擱置的可能。
《鬼怪》也在批鬥行列。
因為女主角是一名19歲的高中生,男主卻已經活了幾百歲了。
還有許多主打男女主年齡差的古早韓劇韓影,被拉出來重審。
比如《新娘18歲》《我的小小新娘》《純情漫畫》等。
女主角都是初高中生,而男主角則要大很多。
甚至,近兩年陷入「戀童」作品質疑的,不止韓國。
經典高分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洛麗塔》,日本動漫《犬夜叉》《百變小櫻》,內娛偶像劇《偷偷藏不住》,以及不少師生戀作品,都被拉上過審判台。
這其中,確實有不少作品中的情節,現在看來細思極恐,警鈴大作。
它們在「大叔文學/影視」作品風靡的年代,扭曲塑造了不少女性讀者/觀眾的浪漫愛意識形態。
借金秀賢事件的影響重新審視,未嚐不能重塑並推動創作觀念的更新進階。
但與此同時,也確實有不少可待商榷的。
就比如《我的大叔》。
劇集男女主角,確實有20歲的年齡差。
但女主角並不是未成年,而是21歲已經步入職場的成年人,且因父母債務見識過社會的陰暗麵。
其次,他們也並未真正相愛。
劇中最親密的動作,僅限一個擁抱,一次握手。
比起愛情,不同處境相似心境的共鳴,才是二人關係的主旨。
生活麵前,他們一樣疲憊不堪,逼仄厭世,在眾人不知道的地方動過無數次死意。
是比自己還要處境堪憂的對方,帶給彼此一點點無意的細小的希望,才堅定了他們各自活下去,走到未來的意誌。
這份人物關係充滿善意,坦坦蕩蕩,實在不是「戀童癖」標簽可以一棒子打死的。
說到底,我們耐心辨析,也不是為了洗白。
而是為了不讓真正優秀的創作者心血付諸東流,也是給創作的複雜性和可能性留存餘地。
杜絕戀童癖出現的,應該是法律係統的完善、社會意識的健全、教育觀念的提升和行業環境的清明……
而不是對著一部二十多年前的電影痛罵。
所謂,一部電影帶壞了一個人的思想,甚至毀掉了一個活生生的人。
這樣的說法,不也是一種逃避責任的借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