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趙露思坐著輪椅被送往急診,經過一係列檢查被診斷為分離式轉化障礙。
是由心理、社會文化、生理等因素引起的精神心理疾病,該病三個月期間容易複發,半年後複發的概率就會變小。
那麽,對趙露思來說,三個月就是一個關卡,盡可能在這個期間不受任何刺激。
否則,病情加重。
從去年12月27日到2025年3月20日,將近三個月,而趙露思的狀態一如反常。
20號這一天,她幹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全平台單向取關所有人。
第二件,掛黑粉反對開盒(人肉搜索)。
有人罵她是內娛第一脆弱。
也有人罵她有顆敏感的玻璃心不適合做明星。
該說不說,網友是真罵到點上了。
趙露思,確實不適合做藝人。
因為她,可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了。
在意到,害怕被觀眾看到自己多麵性格,而不敢錄製綜藝。
在意到,別人攻擊她的容貌,她能陷入重度容貌焦慮。
哪怕馬麗麵對麵勸她,別人的嘴管不住,那就做自己,讓自己開心就好。
顯然,她功力未到,全在內耗自己。
並長期把“好相處”奉為處事法寶,遇事後一忍再忍,直到身心忍無可忍。
也正是這場病,把趙露思病“黑化”了。
在意還是那麽在意,卻不忍了:什麽事都沒自己重要。
個人信息被開盒?
告!
發短信罵她?
曝光!
罵她化妝不好看?
就化!
主打一個:老娘要內耗你。
當然,外耗的結果是引來更猛烈的謾罵。
但!
這對此時的趙露思來說,已經沒那麽重要了,她想要的就是把情緒釋放出去。
雖說,作為藝人公開黑粉的辱罵並不正能量。
可相比所謂的“正能量”,開盒與網暴更顯得沒素質。
雖說,作為頭部流量女藝人,在工作期間不采用專業化妝師,而是以個人審美化妝,引起粉絲的不滿。
可相比所謂的“好看”,悅己豈不是更重要?
一場大病,趙露思看開了,她不再是一忍再忍的“小白兔”,而是將個性和故事內容排在外貌與妝容之前的鈕鈷祿·露絲。
她不再忍痛把扔來的磚頭拿來種鮮花,而是狠狠地扔回去,並告訴所有人自己的立場:讓花成為花。
即你可以說我化得不好看,但不可以對我網絡暴力。
這也就是她所說的:允許萬物如其是。
發現了嗎?
大病後的趙露思,最大的變化就是注重個體,並設立邊界保護個體。
相較以前勸自己想開點,不要陷入情緒漩渦中,如今的她,是直接解決問題與內心情緒,然後往前看。
自渡不是忍,而是解決問題。
方式變了,心態也變了。
透過她的社交賬號就能看出,以前發布的大都是劇宣、雜誌照等跟工作相關的內容,幾乎每天都在連軸轉,看不到一點“活人”影子。
生病後的她開始學著慢下來,學英語、做點心、陪寵物、喂喂魚、養養植物、做做家務。
通過這些生活小事去化解內心情緒,把一切看起來很糟的情況變成最好的寶貝。
她說,當感受被感受到,才是最重要的。
這不就是向內尋,然後自救?
看著一個內核不穩的姑娘,在自救後逐漸開始在乎本我感受,既心疼又欣慰。
女性本就該更愛自己,而不是試圖通過自己的付出,從別人那裏獲得愛。
學會反擊的趙露思霸氣側漏,但處境也很尷尬。
對外,她的標簽成了“抑鬱症患者”。
那麽,她自然就成了道德上應該被同情與憐愛方,外界的所有批評聲音都將會被定義為“沒有同情心”。
但是呢,選擇外放情緒的趙露思,戰鬥力又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弱,更沒有去隱藏情緒與個人生活,而是繼續曝光在大眾視野。
這就造成,她頂著“抑鬱症患者”頭銜,幹著萬眾矚目的工作,接收著她在意的負麵評論,輸出著她的不滿。
病情得不到緩解,路人緣也變差了,唯一好處就是有討論度。
可是有討論度就會有批評,有批評自然會產生情緒,產生情緒就會加重病情。
如此反複,完全就是個惡性循環。
所以,她真正的訴求是什麽?
“黑化”是自救不假,但絕非妙招。
熱度與好感全要,必然不是件易事,所以真正的自救,除了有個對外輸出的大心髒,還要有能讓人閉嘴的業務能力,這才是一個演員的立足之本。
很欣賞她“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態,那是曆經千帆後的領悟。
可迭代之快的娛樂圈,終究是等不了靠吃青春飯的流量小花在試錯中成長。
何時,趙露思能把惡性循環變良性循環,把無解局麵變有解局麵,才是真的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