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滯留9個月回家!太空人不會走路 艱難生活才要開始

滯留9個月回家!太空人不會走路 艱難生活才要開始

文章來源: 中時新聞網 於 2025-03-18 09:01:4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滯留太空長達9個月的的NASA太空人威爾莫爾和威廉絲目前已經順利離開國際太空站。(圖/美聯社)

滯留太空長達9個月的的NASA太空人威爾莫爾(Butch Wilmore)和威廉絲(Suni Williams)目前已經順利離開國際太空站,約莫17小時後就能返回地球,然而回家後,兩人恐怕要麵對的是身體上漫長複健之路。

綜合外電報導,搭載NASA與俄羅斯太空人的SpaceX龍飛船成功脫離國際太空站,其中人員包含威爾莫爾、威廉絲,以及NASA太空人黑格(Nick Hague)與俄國太空人戈爾布諾夫(Aleksandr Gorbunov)。此次脫離過程為全自動操作,機組人員無需進行任何手動幹預。龍飛船現已開始為期 17 小時的返回地球之旅。

先前《每日郵報》報導,威廉絲曾與母校麻薩諸塞州尼達姆高中(Needham High School)學生透露,她基本上已經無法執行一些基本動作例如走路,“我已經在這裡待了夠久,現在我正試著回想走路的感覺。在這裡我沒走過路,沒坐過,也沒躺過”。

對此,NASA指出,長期處於微重力環境會對人體產生影響,因此該機構製定了一係列應對措施,其中關鍵之一是ISS太空人每日2小時的運動訓練,包括跑步機訓練、固定腳踏車運動和阻力訓練,以維持身體健康與工作能力。

而太空可能對人體的產生這6大負麵影響

1.骨骼與肌肉:無重力環境導致骨密度流失與肌肉萎縮,太空人需透過嚴格運動維持健康。

2.心血管係統:心髒在微重力中可能形狀改變並縮小 10%,血液量減少影響循環功能。

3.神經與適應地球重力:返回地球後,太空人可能出現站立困難、視線不穩、行走不適,需時間適應重力。

4.視力問題:SANS(太空相關神經眼症候群)可能導致眼後部腫脹與視力受損。

5.心理健康:太空環境導致情緒障礙、睡眠紊亂、認知衰退,影響返回地球後的適應能力。

6.輻射風險:國際太空站雖受部分地球磁場保護,但長期輻射暴露仍可能增加癌症風險。

NASA為返回地球的太空人設計一套為期45天的複健計劃,共分為3個階段:

第1階段:剛返回地球時,專注於恢複步行能力、靈活性以及肌肉強化。

第2階段:加入本體感覺訓練,幫助太空人恢複身體與大腦的協調能力,並進行心血管耐力訓練。

第3階段:太空人需進行功能性訓練,以恢複身體的最佳狀態。大多數太空人能在45天內恢複到出任務前的身體狀態,但某些人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才能完全複原,甚至永遠無法恢複原本的骨密度。

查看評論(29)

24小時熱點排行

黃仁勳:如果英偉達無法進入中國,那華為...
中又贏?巴基斯坦證實:使用J10戰機擊落印軍“陣風”
紐約時報:中國遠遠落後於美國的時代已經終結
今晚10點!特朗普預告:將宣布與某大國的 “重大協議”
習近平冒著無人機襲擊的危險來到莫斯科

24小時討論排行

近代最大規模纏鬥!125架戰機激戰1小時 38人喪命
散播假消息?印駁斥“巴擊落軍機”:拿舊照發文
沈陽將舉行紀念蘇軍“不朽軍團”遊行 中小學生也參加
川普對等關稅第一國!美國與英國簽署貿易協議
印巴之戰,讓人大吃一驚的背後...
印巴爆發近20年最嚴重衝突後,莫迪首次發聲
紐約時報:習近平訪俄為中國拉攏歐洲的努力蒙上陰影
習近平告訴普京 麵對“霸權騷擾”他與俄羅斯站在一起
不減息!川普發文大罵鮑威爾:蠢材 什麽都不懂
快訊!梵蒂岡冒白煙 新教皇當選
普京和習近平發表聯合聲明譴責美國,強調中俄互信
中西醫之爭,到底是哪一個更厲害?
中國同意與美國談判,但仍可能堅持強硬立場
印度稱摧毀巴防空係統 遭嘲諷:派幾架陣風來查看
印度空襲巴基斯坦後巴方報複是否無可避免?
被拜登懟急眼,白宮怒批:他是國家之恥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滯留9個月回家!太空人不會走路 艱難生活才要開始

中時新聞網 2025-03-18 09:01:44


滯留太空長達9個月的的NASA太空人威爾莫爾和威廉絲目前已經順利離開國際太空站。(圖/美聯社)

滯留太空長達9個月的的NASA太空人威爾莫爾(Butch Wilmore)和威廉絲(Suni Williams)目前已經順利離開國際太空站,約莫17小時後就能返回地球,然而回家後,兩人恐怕要麵對的是身體上漫長複健之路。

綜合外電報導,搭載NASA與俄羅斯太空人的SpaceX龍飛船成功脫離國際太空站,其中人員包含威爾莫爾、威廉絲,以及NASA太空人黑格(Nick Hague)與俄國太空人戈爾布諾夫(Aleksandr Gorbunov)。此次脫離過程為全自動操作,機組人員無需進行任何手動幹預。龍飛船現已開始為期 17 小時的返回地球之旅。

先前《每日郵報》報導,威廉絲曾與母校麻薩諸塞州尼達姆高中(Needham High School)學生透露,她基本上已經無法執行一些基本動作例如走路,“我已經在這裡待了夠久,現在我正試著回想走路的感覺。在這裡我沒走過路,沒坐過,也沒躺過”。

對此,NASA指出,長期處於微重力環境會對人體產生影響,因此該機構製定了一係列應對措施,其中關鍵之一是ISS太空人每日2小時的運動訓練,包括跑步機訓練、固定腳踏車運動和阻力訓練,以維持身體健康與工作能力。

而太空可能對人體的產生這6大負麵影響

1.骨骼與肌肉:無重力環境導致骨密度流失與肌肉萎縮,太空人需透過嚴格運動維持健康。

2.心血管係統:心髒在微重力中可能形狀改變並縮小 10%,血液量減少影響循環功能。

3.神經與適應地球重力:返回地球後,太空人可能出現站立困難、視線不穩、行走不適,需時間適應重力。

4.視力問題:SANS(太空相關神經眼症候群)可能導致眼後部腫脹與視力受損。

5.心理健康:太空環境導致情緒障礙、睡眠紊亂、認知衰退,影響返回地球後的適應能力。

6.輻射風險:國際太空站雖受部分地球磁場保護,但長期輻射暴露仍可能增加癌症風險。

NASA為返回地球的太空人設計一套為期45天的複健計劃,共分為3個階段:

第1階段:剛返回地球時,專注於恢複步行能力、靈活性以及肌肉強化。

第2階段:加入本體感覺訓練,幫助太空人恢複身體與大腦的協調能力,並進行心血管耐力訓練。

第3階段:太空人需進行功能性訓練,以恢複身體的最佳狀態。大多數太空人能在45天內恢複到出任務前的身體狀態,但某些人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才能完全複原,甚至永遠無法恢複原本的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