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萬億大基建!中國,正在拚命挖運河

萬億大基建!中國,正在拚命挖運河

文章來源: 國民經略 於 2025-03-12 09:37:48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人工運河,被視為“逆天改命”的力量。

日前,湖南以代表團名義提出“將湘桂運河列入國家‘十五五’(2025年-2030年)規劃”的建議,這是湖南第二次以全團名義提出類似建議。

無獨有偶,湖北以代表團名義提交“關於加快漢湘桂內河航運大通道湖北段工程建設的建議”,漢湘桂運河從陝西經湖北、湖南直抵廣西。

不僅如此,去年湖北團代表聯名提交5件重點建議,其中之一是“加快推進荊漢運河工程前期工作”。

此前,江西省有關負責人帶隊走訪交通部,懇請交通運輸部大力支持加快推進浙贛粵運河工程前期工作。

……

當前,中國正在興起一輪運河熱。

從安徽到廣西,從湖南、湖北到江西,乃至地處中原腹地的河南,無不將運河置於新一輪大基建的關鍵位置。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在運河航運領域的投資(包括規劃)規模合計近萬億元,單條運河最高預計投資額超過3000億元。

運河為何這麽熱?大建運河,到底為的是什麽?

01

哪些省份正在拚命建運河?

新一輪人工運河建設熱潮,始於安徽和廣西。

投資800多億元的安徽江淮運河已於2023年通航,連通長江、淮河,助力安徽形成“雙通道達海、兩運河入江、河江海聯運”的水運格局。

投資700億元的廣西平陸運河正在建設中,預計2026年底竣工,徹底扭轉南寧輾轉500多公裏,從廣州港出海的尷尬。

隨後,湖南與廣西之間的湘桂運河、以江西中心的浙贛粵運河、湖北的荊漢運河先後被提上日程。

水運並不發達的河南,也提出開鑿運河,打通內河,聯通長三角。

一時之間,多個中西部省份,加入人工運河的競逐戰,試圖在新一輪萬億大基建中分得一杯羹,重塑“中部沿海化”的交通格局。

湖北本是水運大省,坐擁長江水道,但荊州段“九曲回腸”,影響航運,為此截彎取直,打造荊漢運河,寄托著通行萬噸巨輪的期望。

地處中原的河南,一次性謀劃了47個航運項目,打造淮河、沙潁河、沱澮河、唐白河4條通江達海集疏運新通道,直抵長三角出海口。

與之相比,湘桂運河、贛粵運河,都以打通長江、珠江兩大水係為目標,構建縱貫全國的水運網絡。

湘桂運河之於湖南,意在長江之外,再造珠江通道,形成“北上長江,南下珠江”的雙入海通道,長沙、株洲、衡陽等內陸城市從中受益。

浙贛粵運河之於江西,意義更為重大。一頭連著浙江的京杭運河和長江出海口,一頭連著大灣區,江西試圖恢複水運時代的優勢,再造贛鄱千年水道。

不難看出,拚命建運河,不隻是爭搶新基建的短期舉動,更是重塑 “中西部沿海化”的雄心。

02

拚命建運河的,為何都是中西部省份?

過去10多年來,中西部地區堪稱大基建的最大受益者.

高鐵、高速帶來的百億級千億級大投資,經由固投直接拉動經濟增長。

如今,當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成為現實,高鐵、高速趨於飽和,水運成了新一輪大基建發力的方向。

水運的特點在於運量大、成本小、效益高,成本隻有鐵路的1/2、公路的1/5、航空的1/20,天然適合大宗散貨運輸。

如果說國際大循環時代,沿海城市的港口舉足輕重,造就沿海城市的集體崛起。

那麽國內大循環、國家戰略腹地的橫空出世,內陸河運的地位再次凸顯,中西部將會從中受益。

根據官方規劃,我國將打造世界級港口群,構建橫貫東西、輻射南北的水運主通道,一批人工運河項目就此被提上日程。

目前,我國已有長江、珠江、京杭運河三大內河網絡,覆蓋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和東部多個省份,但中西部仍有大量空白地帶。

近年來,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可謂大勢所趨,但陸路物流成本高企成為最大攔路虎。

這種背景下,借助人工運河,打造江河聯通的水運網絡,重塑物流競爭優勢,再造“內陸沿海化”的格局,就成了共同選擇。

運河之於中西部省份,不隻是短期的固定資產投資,更能產生長期而綜合的經濟效益。

一條平陸運河,據估算建設期預計帶動GDP增長累計(不折現)800億元,到運營時期帶動的綜合收益隻高不低。

所以,無論是為了萬億大投資,還是為了產業轉移和長遠發展需求,人工運河的重要性都不容低估。

03

大建運河,為何都要尋求國家支持?

在古代,一條京杭運河,耗費了數十年、數百萬人之力,卻惠及了後代所有人。

在當代,“基建狂魔”上天入地,技術早已不是問題,但任何投資都必須考慮投入與回報。

人工運河無不投資巨大,回報周期漫長。

投資動輒數百億乃至上千億元,而單靠通航收益本身30年都難以回本。

據研究測算,湘桂運河將按2000噸級標準建設,總投資約1500億元;而浙贛粵運河要翻山越嶺,全線總投資可能超過3000億元,即使地處平原地帶的荊漢運河,總投資也高達748億元。

湖北、湖南的財政收入都不到4000億元,江西隻有3000億元左右,財政自給率均不足50%,正常財政支出需要借助轉移支付。

顯然,僅靠一省之力,恐怕難以支撐如此龐大的超級工程。

因此,尋求國家規劃甚至財政上的直接支持,就成了共同選擇。

已通航的江淮運河,中央出資200多億元,安徽省市共同籌資400多億元,其他200多億元來自政策性銀行貸款。

正在開建的平陸運河,主要由廣西方麵出資建設,同時積極爭取中央車購稅補助資金、中央預算內投資,並獲得國家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基金)。

一個共識是,除非川藏鐵路這類戰略地位重要的超級工程,能獲得國家財政全力支持的隻是少數。

退一步講,隻要能納入國家規劃,中央財政補貼或多或少都會雨露均沾。

04

湖南、湖北、江西、河南的運河,誰能先行一步?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規劃即將啟動編製。一旦被納入十五五規劃,未來落地的可能性將會大幅提升。

不僅如此,如果納入部委專項規劃,或進入重點項目庫,獲得上級的財政補貼也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從過往規劃來看,湘桂運河、浙贛粵運河多次被納入部委規劃,但狀態一直都是“前期研究論證”。

如果能在十五五規劃中予以明確,或去掉“前期”的帽子,大概率會向前推進一步。

規劃隻是一方麵,有無經濟性價比、戰略價值、長遠意義,才是更根本的考量因素。

從成本投入來看,在“過緊日子”成為自上而下要求的當下,錢必然要花在刀刃上,千億級工程必然慎之又慎。

投資越大,地方財政可承受的能力就越弱,落地的節奏可能越慢。相反,投資額更為可控的項目,有可能先行一步。

從地域博弈來看,誰受益誰付出,能不能先行一步,取決於所在省份願意付出多大的努力和代價。

湘桂運河最大的受益者是湖南,浙贛粵運河的最大的受益者是江西,荊漢運河和河南的內河體係,都是省內之事。

從戰略價值來看,運河對所在省份意義自然毋庸諱言,但之於全國層麵,耗費上萬億建人工運河是否值得,則明顯存疑。

前不久,中科院院士陸大道發文,認為運河建設耗費巨大人力財力,但運輸需求並不明確,且普鐵、高速已可滿足貨物運輸需求,沒有必要“重複建設”。

香港大學前地理係主任王緝憲也有類似看法,運河主要運大宗散貨,包括煤炭、糧食、砂石、礦石等,但房地產、大基建時代都在遠去,運河需求勢必減弱。

因此,拚命建運河,與其說是“國運之戰”,不如說是“省運之戰”,競奪的是大基建大投資,也是未來發展權。

查看評論(8)

24小時熱點排行

川普獲高規格禮遇!阿聯酋派出正妹「甩發舞」
“在上海,飛機比鳥還多”
一路都是假的,但一路暢通無阻
交出5000億"投名狀",黃仁勳摘掉美國芯片"緊箍咒"
柴靜:沒有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24小時討論排行

留學生無人機偷拍美航母 簽證吊銷關押15月後驅逐
特朗普在國內睚眥必報,中東之行卻展現寬容一麵
“4+4”沒那麽壞,但被“董小姐”搞砸了
印度S-400操作員陣亡!“梟龍”出手打爆防空神話?
DeepSinking!DeepSeek使用率暴跌 低過腰斬
最新研究成果,馬克思不但是中國人,還是回族!
哈佛大學校長「自願減薪25%」,控告白宮刪預算
加州變天了!非法移民不再享有免費醫療
阿聯酋兩排女性跳“甩發舞”迎接 特朗普大讚“我喜歡”
華男殺害女室友後冒充死者 騙走死者母親46.3萬美元
馬斯克再放豪言:每個人都會想要他們的個人機器人
中國留學生在美兼職開公交 每周10小時 月薪5600元
職場“海王”終於被抓了 上海灘“騙薪神話”的崩塌
伊朗:準備用永不製造核武 換美國解除經濟製裁
S媽透露汪小菲明天結婚 淩晨發文喊話:善待孩子
FBI前局長疑威脅要暗殺特朗普,執法單位介入調查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萬億大基建!中國,正在拚命挖運河

國民經略 2025-03-12 09:37:48

人工運河,被視為“逆天改命”的力量。

日前,湖南以代表團名義提出“將湘桂運河列入國家‘十五五’(2025年-2030年)規劃”的建議,這是湖南第二次以全團名義提出類似建議。

無獨有偶,湖北以代表團名義提交“關於加快漢湘桂內河航運大通道湖北段工程建設的建議”,漢湘桂運河從陝西經湖北、湖南直抵廣西。

不僅如此,去年湖北團代表聯名提交5件重點建議,其中之一是“加快推進荊漢運河工程前期工作”。

此前,江西省有關負責人帶隊走訪交通部,懇請交通運輸部大力支持加快推進浙贛粵運河工程前期工作。

……

當前,中國正在興起一輪運河熱。

從安徽到廣西,從湖南、湖北到江西,乃至地處中原腹地的河南,無不將運河置於新一輪大基建的關鍵位置。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在運河航運領域的投資(包括規劃)規模合計近萬億元,單條運河最高預計投資額超過3000億元。

運河為何這麽熱?大建運河,到底為的是什麽?

01

哪些省份正在拚命建運河?

新一輪人工運河建設熱潮,始於安徽和廣西。

投資800多億元的安徽江淮運河已於2023年通航,連通長江、淮河,助力安徽形成“雙通道達海、兩運河入江、河江海聯運”的水運格局。

投資700億元的廣西平陸運河正在建設中,預計2026年底竣工,徹底扭轉南寧輾轉500多公裏,從廣州港出海的尷尬。

隨後,湖南與廣西之間的湘桂運河、以江西中心的浙贛粵運河、湖北的荊漢運河先後被提上日程。

水運並不發達的河南,也提出開鑿運河,打通內河,聯通長三角。

一時之間,多個中西部省份,加入人工運河的競逐戰,試圖在新一輪萬億大基建中分得一杯羹,重塑“中部沿海化”的交通格局。

湖北本是水運大省,坐擁長江水道,但荊州段“九曲回腸”,影響航運,為此截彎取直,打造荊漢運河,寄托著通行萬噸巨輪的期望。

地處中原的河南,一次性謀劃了47個航運項目,打造淮河、沙潁河、沱澮河、唐白河4條通江達海集疏運新通道,直抵長三角出海口。

與之相比,湘桂運河、贛粵運河,都以打通長江、珠江兩大水係為目標,構建縱貫全國的水運網絡。

湘桂運河之於湖南,意在長江之外,再造珠江通道,形成“北上長江,南下珠江”的雙入海通道,長沙、株洲、衡陽等內陸城市從中受益。

浙贛粵運河之於江西,意義更為重大。一頭連著浙江的京杭運河和長江出海口,一頭連著大灣區,江西試圖恢複水運時代的優勢,再造贛鄱千年水道。

不難看出,拚命建運河,不隻是爭搶新基建的短期舉動,更是重塑 “中西部沿海化”的雄心。

02

拚命建運河的,為何都是中西部省份?

過去10多年來,中西部地區堪稱大基建的最大受益者.

高鐵、高速帶來的百億級千億級大投資,經由固投直接拉動經濟增長。

如今,當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成為現實,高鐵、高速趨於飽和,水運成了新一輪大基建發力的方向。

水運的特點在於運量大、成本小、效益高,成本隻有鐵路的1/2、公路的1/5、航空的1/20,天然適合大宗散貨運輸。

如果說國際大循環時代,沿海城市的港口舉足輕重,造就沿海城市的集體崛起。

那麽國內大循環、國家戰略腹地的橫空出世,內陸河運的地位再次凸顯,中西部將會從中受益。

根據官方規劃,我國將打造世界級港口群,構建橫貫東西、輻射南北的水運主通道,一批人工運河項目就此被提上日程。

目前,我國已有長江、珠江、京杭運河三大內河網絡,覆蓋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和東部多個省份,但中西部仍有大量空白地帶。

近年來,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可謂大勢所趨,但陸路物流成本高企成為最大攔路虎。

這種背景下,借助人工運河,打造江河聯通的水運網絡,重塑物流競爭優勢,再造“內陸沿海化”的格局,就成了共同選擇。

運河之於中西部省份,不隻是短期的固定資產投資,更能產生長期而綜合的經濟效益。

一條平陸運河,據估算建設期預計帶動GDP增長累計(不折現)800億元,到運營時期帶動的綜合收益隻高不低。

所以,無論是為了萬億大投資,還是為了產業轉移和長遠發展需求,人工運河的重要性都不容低估。

03

大建運河,為何都要尋求國家支持?

在古代,一條京杭運河,耗費了數十年、數百萬人之力,卻惠及了後代所有人。

在當代,“基建狂魔”上天入地,技術早已不是問題,但任何投資都必須考慮投入與回報。

人工運河無不投資巨大,回報周期漫長。

投資動輒數百億乃至上千億元,而單靠通航收益本身30年都難以回本。

據研究測算,湘桂運河將按2000噸級標準建設,總投資約1500億元;而浙贛粵運河要翻山越嶺,全線總投資可能超過3000億元,即使地處平原地帶的荊漢運河,總投資也高達748億元。

湖北、湖南的財政收入都不到4000億元,江西隻有3000億元左右,財政自給率均不足50%,正常財政支出需要借助轉移支付。

顯然,僅靠一省之力,恐怕難以支撐如此龐大的超級工程。

因此,尋求國家規劃甚至財政上的直接支持,就成了共同選擇。

已通航的江淮運河,中央出資200多億元,安徽省市共同籌資400多億元,其他200多億元來自政策性銀行貸款。

正在開建的平陸運河,主要由廣西方麵出資建設,同時積極爭取中央車購稅補助資金、中央預算內投資,並獲得國家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基金)。

一個共識是,除非川藏鐵路這類戰略地位重要的超級工程,能獲得國家財政全力支持的隻是少數。

退一步講,隻要能納入國家規劃,中央財政補貼或多或少都會雨露均沾。

04

湖南、湖北、江西、河南的運河,誰能先行一步?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規劃即將啟動編製。一旦被納入十五五規劃,未來落地的可能性將會大幅提升。

不僅如此,如果納入部委專項規劃,或進入重點項目庫,獲得上級的財政補貼也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從過往規劃來看,湘桂運河、浙贛粵運河多次被納入部委規劃,但狀態一直都是“前期研究論證”。

如果能在十五五規劃中予以明確,或去掉“前期”的帽子,大概率會向前推進一步。

規劃隻是一方麵,有無經濟性價比、戰略價值、長遠意義,才是更根本的考量因素。

從成本投入來看,在“過緊日子”成為自上而下要求的當下,錢必然要花在刀刃上,千億級工程必然慎之又慎。

投資越大,地方財政可承受的能力就越弱,落地的節奏可能越慢。相反,投資額更為可控的項目,有可能先行一步。

從地域博弈來看,誰受益誰付出,能不能先行一步,取決於所在省份願意付出多大的努力和代價。

湘桂運河最大的受益者是湖南,浙贛粵運河的最大的受益者是江西,荊漢運河和河南的內河體係,都是省內之事。

從戰略價值來看,運河對所在省份意義自然毋庸諱言,但之於全國層麵,耗費上萬億建人工運河是否值得,則明顯存疑。

前不久,中科院院士陸大道發文,認為運河建設耗費巨大人力財力,但運輸需求並不明確,且普鐵、高速已可滿足貨物運輸需求,沒有必要“重複建設”。

香港大學前地理係主任王緝憲也有類似看法,運河主要運大宗散貨,包括煤炭、糧食、砂石、礦石等,但房地產、大基建時代都在遠去,運河需求勢必減弱。

因此,拚命建運河,與其說是“國運之戰”,不如說是“省運之戰”,競奪的是大基建大投資,也是未來發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