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針對火災高發頻發、上升勢頭明顯的重點場所,亡人火災易發多發的重點人群,北京正在開展消防安全“降險除患”春季整治行動,其中有樓道堆物、拾荒囤物等生活習慣的人員,特別是老年群體,是此次行動關注重點對象之一。
北京晚報記者從全市各區了解到,消防部門與街道、社區、物業及誌願者等力量聯手,探索治理新方法,高效快速消除樓道安全隱患。“一戶一策”,為老人量身定製雜物清理方案。
5次溝通
10小時清出8噸雜物
“每次經過這裏,我們都捂著鼻子迅速通過,根本不敢呼吸!”“家中堆積那麽多雜物,肯定存在安全隱患,希望能盡快清理!”在西城區德勝街道六鋪炕南小街社區,不斷有居民反映,一老人拾荒囤物“上癮”,家中堆積物過多,嚴重影響周圍居民的居住環境和正常生活。
此前,社區網格員、民警、消防救援人員都曾多次上門,但協調未果。近日,有居民稱,長時間未見到老人,敲門也未見響應,社區工作人員迅速聯係派出所,開鎖上門查看。
開門的一瞬間,刺鼻的氣味撲麵而來,堆積如山的雜物讓人無處落腳。經過查看,該居民並未在家中,社區工作人員懸著的心放了下來,但眼前的嚴重消防隱患,讓他們下定決心,做通這位老人的思想工作。
此後,社區工作人員多次上門,並在門上張貼公告,經過前後5次耐心溝通,終於取得了這名老人的同意。近日,消防部門聯合街道、社區、物業和保潔人員開展聯合行動,協助老人清理家中廢品雜物。
清理現場,大家一邊安撫老人情緒,一邊克服空間狹小、搬運困難等難題,經過長達10餘小時的緊張清理,在老人家中共清運出8車、每車約1噸的堆積物。不少居民表示,此舉解決了他們一塊長久的“心病”。
“掃碼上報”
樓道堆物隱患無處遁形
在石景山區八角街道,消防部門聯合街道,用“智網實格”治理樓道堆物問題,通過二維碼,就能實現“即時發現—快速響應—閉環處置”的治理機製。
“樓道堆物,占用消防通道這類問題,以前靠網格員巡查,處理周期長,現在隻需‘掃一掃’就能解決。”八角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依托“石網E通”智慧平台,居民發現安全隱患後,隻需用手機掃描樓道內的專屬二維碼,即可實時上報問題。
網格長通過平台接收任務後,需在1小時內完成現場核實,並聯動物業、消防部門等力量啟動處置流程。據悉,“石網E通”目前尚處於試運行階段,但其高效便捷的特點已得到不少居民的認可和應用。
2月24日,八角中裏社區22號樓的一位居民通過“石網E通”反映,某單元樓三層公共區域放置的鐵欄杆已滯留4天,存在安全隱患。社區工作人員接報後,迅速聯係物業上門,經核實為業主棄置物品,物業隨即協助清理。“從匿名上報到解決隻用半天,既避免了鄰裏間麵對麵衝突,又提高了效率。”社區工作人員說。
八角中裏社區還將每月第一周固定為可燃雜物“集中大掃除周”,由社區、物業和誌願者聯合清理公共區域雜物,同“石網E通”的常態化監督形成“雙機製”防線。
“一戶一策”
為拾荒老人提供儲物鐵皮櫃
近日,朝陽區消防救援支隊聯合各街道及社區、物業等,針對高齡、殘障、獨居及有拾荒行為的老年群體,“一戶一策”開展“敲門見麵”行動,幫助他們消除消防安全隱患。
2月21日,朝陽消防亞運村大隊的防火監督員與亞運村街道的工作人員再次來到中科院華嚴北裏小區的一棟居民樓,對一對83歲和76歲的老兩口開展回訪與幫扶。
老人家中被各種雜物占據,僅留出一條狹窄的通道供通行。
據悉,這對老夫婦平時獨自生活,兒子在東北工作,其中,一位老人腿腳不便,基本足不出戶,另一位老人每晚堅持拾荒,將拾得的廢品帶回家中,其家中被各種雜物占據,僅留出一條狹窄的通道供通行,存在嚴重火災隱患。
在工作人員勸解和清理過程中,兩位老人雖然表示理解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並會在每晚睡前檢查一遍家中的電源是否關閉,但由於對堆積的雜物有一種依賴心理,並不願清走家中這些雜物。
街道出資幫老人購買了鐵質收納櫃,減少火災風險。
針對這一情況,工作人員結合老人的生活習慣和情感需求,為老人量身定製了解決方案:一方麵協助老人清理出大部分的雜物,另一方麵,由街道出資幫老人購買了鐵質收納櫃,將老人特別想要留下的物品有序收納在鐵皮櫃中,這樣既有效減少了老人家中可燃物品的堆放,減少了火災風險,也能保障老人居住環境的整潔與安全。
據悉,目前,朝陽區已完成第一批356名拾荒老人囤積雜物的清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