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四川綿陽,一名52歲婦女在三台縣血漿站獻血漿後昏迷,送醫搶救至21日,搶救無效身亡。
2月25日,三台縣衛生健康局表示已經牽頭成立聯合調查組,正在調查核實,發現違法行為,將依法嚴肅處理。
血漿站引發的爭議事件不在少數。
2024年8月,山西一血漿站推出學生限時捐血漿滿4次或以上,可額外獲得200元人民幣助學補助活動。
同樣是山西,去年初,“19歲少年疑8月內賣血16次猝死”事件曾引發廣泛關注。
三次事件中,血漿站利益驅動的宣傳形式讓人們開始擔憂,“以錢促獻”方式可能會適得其反,並催生一個奇怪的利益鏈條。
獻血漿不同於獻血,屬於成分獻血的一種,是通過專門的血液分離機將血漿分離出來,剩餘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可以回輸到獻血者體內。
廣東一家三甲醫院的醫生表示,按照規定捐獻血漿的話,對人體健康不會產生長期影響,通常建議獻血漿後,要加強營養,多吃高蛋白的食物,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目前有單采血漿站超700家,從地域分布來看,相關企業多集中在廣東、廣西等省份。
根據上海證券報2024年初文章援引的數據顯示,國內原料血漿需求量已超1.6萬噸/年,而2022年國內單采血漿站共采集血漿約1.02萬噸,存在著5000噸的供應缺口。
不僅市場需求量大,血液製品企業的利潤也十分可觀。
此外,2023年5家血液製品上市公司的血液製品毛利率在40%-70%之間。
由此可見,正是龐大的市場需求和高額的利潤率刺激著國內“血漿經濟”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