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星期二(2月25日)再次發生海底通信電纜全斷事件,疑似遭中國權宜輪下錨拖斷,一艘多哥籍貨輪被扣押,船上八名船員均為中國籍。台灣當局表示,不排除又是中國的灰色地帶侵擾行動。台灣2月25日發生海底通信電纜疑遭切斷事件。一艘具有中資背景的貨輪隨後被台方扣押。台灣海洋委員會海巡署發表聲明說,多哥籍貨輪“宏泰58”當天淩晨在台南將軍漁港外海下錨,疑似拖斷連結台灣本島與離島澎湖的“台澎三號”海纜。詳細:https://t.co/tOsataORpZ pic.twitter.com/DTpRTBGhDI
— 美國之音中文網 (@VOAChinese) February 25, 2025
根據台灣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聲明,多哥籍貨輪“宏泰58”當天淩晨在台南將軍漁港外海下錨,疑似拖斷連結台灣本島與離島澎湖的“台澎三號”海纜。
台灣《自由時報》報道,該船已確認為中資貨輪,也是台灣當局鎖定具中資背景的52艘中國“權宜船”之一。
台灣海巡署稱,“宏泰58”貨輪自上星期六(2月22日)晚間開始就在“台澎三號”海纜以北0.5海裏一帶滯留,期間廣播均無回應,海巡署進行全程監控。台灣海巡巡防艇在星期二淩晨2時30分許,發現該輪下錨滯留,因此實施廣播驅離。
至淩晨3時許,該輪開始往西北方駛離,不久後海巡署接獲海纜斷裂的消息,立即“以現行犯攔停‘宏泰58’”。由於海象不佳無法登船檢查,海巡署出動三艘艦艇將該輪押返台南安平港調查。
台灣海巡署表示,全案依“國安層級”處理原則,報請地檢署指揮偵辦。
值得注意的是,該輪船舷外觀為“宏泰168”,海巡署要攔查並以無線電與該輪通聯時,船員也自稱為“宏泰168”,但船舶自動識別係統(AIS)顯示為“宏泰58”,相關疑點將並案查證。
台灣海巡署稱,該貨輪經查為中資背景的“權宜輪”,船上八名船員均為中國籍,不排除為中國灰色地帶侵擾行動,但實際斷纜原因尚待進一步調查厘清。
“權宜輪”是指船隻注冊國籍與船東不同的船隻。
台灣數位發展部當天則表示,“台澎三號”發生全斷障礙後,已指示將原本經由該海纜傳輸的語音通信與互聯網服務,移轉至台灣、澎湖、金門之間的其他海纜,海纜斷裂並未影響通信。
台灣數發部也表示,台灣的14條國際海纜及10條國內離島海纜都已納入關鍵基礎設施,未來將秉持“備援再備援”的原則,強化離島通信網絡韌性,提升整體穩定性。
台灣“中央廣播電台”報道,總統府發言人李問星期二在“RightsCon全球數位人權大會”強調,維係穩定暢通的通訊對於守護民主政治環境非常重要,台灣正研擬各種措施,以強化對海底纜線的保護及通訊韌性,包括建立多層次備援係統,以及與國際夥伴加強交流,合作推動通訊科技產業的“非紅供應鏈”。
海底電纜事故增加 今年已發生五起
2025年至今,台灣已發生五起海底電纜故障事件;過去兩年則分別發生三起。
今年1月3日,一艘在喀麥隆和坦桑尼亞注冊的中國權宜輪“順興39”(SHUNXIN 39)涉嫌拖錨損壞台灣東北海域的國際海底電纜,之後關閉船舶自動識別係統逃逸。此事引起台北當局高度警覺,加強保護海底通信電纜。
“順興39”香港籍船東否認與破壞海底電纜有關。
今年1月15日與22日,連接台灣本島與離島馬祖的“台馬二號”與“台馬三號”海底電纜分別通報障礙後斷聯;數發部表示,這兩條海纜中斷原因均是芯線老化。2月16日,原已排修的“台馬二號”再次發生芯線斷裂障礙,並進一步發展為全斷狀態。
2023年2月,兩條連接馬祖群島的海底電纜在六天內接連被切斷,使馬祖互聯網服務中斷。
台灣當局當時表示,是兩艘中國船隻損壞海纜,但無法證明是北京當局刻意破壞。當時馬祖居民長達月餘無法上網,之後台灣當局擴充微波備援設施,如今海纜中斷已大致不影響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