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芯片巨頭英偉達定於2月26日舉行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電話會議。
路透社24日稱,在英偉達即將公布業績時,市場對昂貴的人工智能(AI)芯片的需求成為關注焦點。中國推出低成本、高效能的AI模型DeepSeek並震撼世界後,投資者對英偉達AI芯片的巨額支出產生懷疑。
報道指出,英偉達是過去兩年全球大型科技公司AI浪潮的最大受益者,全球市值已上升至第二,其股價是2023年和2024年表現最好的股票之一。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發布的AI模型轟動全球,使用極低的成本實現了匹敵美國頂級AI模型的效果,得到從業者的廣泛稱讚。同時,一些投資者開始懷疑,英偉達的尖端芯片是否對於在AI競賽中取得優勢仍然至關重要。
持有英偉達股票的金融服務或投資公司Spear
Invest首席投資官伊萬娜·德勒夫斯卡表示:“投資者一直非常關注DeepSeek及其對AI芯片需求的影響。因此,如果英偉達能夠證明他們仍然能夠‘超越並提高’,這對該公司股票來說將是一個相當積極的影響。”
近兩年,英偉達成長為全球市值第二大的公司,僅次於蘋果 路透社製圖(下同)
去年3月,英偉達宣布重磅推出新一代AI芯片架構Blackwell,預計Blackwell芯片的出貨量預計將在第四季度加速增長,繼而增加該公司在第四季度的營收。到目前為止,市場對英偉達AI芯片的需求並未減弱。微軟、Meta等大客戶此前表示,他們計劃繼續加大對AI數據中心的投入。
但分析師預計,由於推出一款新型複雜芯片的成本增加,英偉達第四季度的利潤率將受到擠壓。
根據倫敦證券交易所的數據,預計英偉達第四季度營收將增加72%,達到380.5億美元。這將是英偉達七個季度以來的最低增幅,此前該公司收入已連續五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增長。
美國《財富》雜誌也指出,幾年來,英偉達已經讓投資者習慣了這樣一個世界:該公司每個季度的業績都超出他們的預期。這同時意味著,如果業績低於預期,其股價就會受到重創。
貝爾德董事總經理泰德·莫頓森表示,英偉達必須做到“如往常一樣的超越”,否則就會“敗北”。
數據顯示,英偉達收入增長開始放緩
過去兩年,得益於AI大模型對算力獲取的焦慮,英偉達股價如日中天飆漲,但隨著DeepSeek的橫空出世,讓市場對英偉達的“算力神話”產生動搖。截至美東時間2月3日,英偉達股價對比1月的高點,累計跌幅達23.8%,總市值累計蒸發893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5萬億元)。
2月初,摩根士丹利發布最新研究報告,將英偉達AI芯片GB200
NVL72(在NVLink域中支持72個GPU)的2025年出貨量從3萬到3.5萬大幅下調至2萬到2.5萬件。在最壞的情況下,出貨量可能低於2萬件。
與此同時,中國工程師們加班加點,國產算力開始相繼和DeepSeek聯手。華為、阿裏雲、百度智能雲、騰訊雲、京東雲、天翼雲、字節跳動火山引擎等國內多個雲平台,已官宣了對DeepSeek的支持和適配。
據路透社2月10日報道,OpenAI正在通過開發其首款自家AI芯片,以減少其對英偉達芯片的需求。有芯片行業媒體評價稱,OpenAI打響了拋棄英偉達第一槍。
當地時間20日,英偉達CEO黃仁勳首度回應“DeepSeek衝擊”。他表示,DeepSeep-R1推理模型“令人印象深刻”,並稱讚DeepSeek的創新提振了AI產業的活力,“R1模型在全球激起的活力令人驚歎”。
黃仁勳表示,投資者似乎認為,“向AI問一個問題,它會立即給出一個答案”,顯然這種思考模式是錯誤的。他說,AI的後訓練(post-training)階段才是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學習解決問題的關鍵環節”。教會人工智能模型更好地“推理”是科技行業的下一個擴展前沿,仍然依賴於巨大的計算能力。
他說,DeepSeek的推理功能使其在得到更高質量回答前進行大量“思考”,這將推動算力需求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