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底”麥當勞:他在日常生活中爭取“革命”
紐約時報
2025-02-24 18:51:30
2月,在香港舉行新聞發布會之前,藝術家程展緯在麥當勞門外等候。
不久前在香港的一家麥當勞,52歲的程展緯正在當班,八個小時的工作時間裏,他擦拭桌子,清理托盤中吃了一半的薯條,把杯子裏的汽水和奶茶倒掉,還要把鼓鼓囊囊的垃圾袋拖到垃圾箱。
對他來講,這份兼職的主要目的並非維持生計,而是為了他的重要目標做調查工作:在這個世界上收入差距最大的城市裏,用藝術為從事卑微工作的人發聲,改善他們的待遇。
然而,這個項目在上個月戛然而止,在公開呼籲香港的麥當勞門店恢複員工的帶薪用餐時間後,他遭到解雇。程展緯沒有氣餒,他仍在繼續努力——即便在這座城市,更廣泛的政治抗議活動的範圍已經縮小。
“許多人已經接受了不可以對工作場所發表批評意見的事實。但員工的存在不僅僅是為了創造利潤,”程展緯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有權在公共場合表達自己的觀點。”
2月,在遭麥當勞解雇後,程展緯在香港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使用的一些道具。
過去20年裏,程展緯的活動橫跨藝術和行動主義兩個領域,贏得了廣泛的支持者,同時網上也有一些反對的聲音,稱他是在博眼球、搞噱頭。
工作場所既是他的靈感來源,也是他的畫布,從為博物館的保安提供凳子,到為地鐵的保潔員提供更多關懷,他都曾經四處奔走努力。
香港的最低工資標準為每小時40港元,僅勉強夠支付基本的生活費用。這裏沒有集體談判法,因為沒有法律義務,因此承認工會的雇主也相對較少。
盡管如此,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工會在政治上很活躍,經常參加示威活動,向港府施壓。1997年香港回歸後,中國領導人曾承諾給予香港“高度自治”,隨著香港人對於他們認為削弱此承諾的行為發起抵製,這樣的示威活動變得更為常見。
但持續一年且時有暴力發生的反政府抗議活動導致北京在2020年采取鎮壓行動,並實施了一項國家安全法,這使得異議的聲音受到壓製,許多曾經活躍的工會遭到解散。
香港的一些勞動組織者因他們的親民主激進主義被判違法並入獄。前立法會議員、勞動權益倡導者李卓人自2021年以來一直在獄中候審,政府還懸賞通緝另一名勞工活動人士——現居英國的蒙兆達。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所所長曾銳生表示,就勞工活動本身而言,香港政府不太可能將其視為對國家安全的潛在威脅,尤其是如果勞工活動針對的是大公司而非政府機構。
他說:“困難之處在於,在香港,你做什麽,以及會受到怎樣的對待,並不總是那麽清楚。因此,人們對自己能說什麽、不能說什麽變得更加謹慎。”
壓力還在加大:香港在周三提出修例,賦予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新工會的權力。
程展緯表示,他的行動主義始終關注的是民生問題,他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情並沒有什麽不對或存在風險。
程展緯在香港一家麥當勞排隊點餐,攝於2月。
他說,在新冠疫情期間,情況一度變得緊張,當時當局打擊所有可能吸引人群聚集的行為。他說,警方在地鐵站搜查並盤問他,當時他穿著保潔的製服,外麵套著一個垃圾袋,上麵用膠帶寫著“最低工資,最高風險,最少支持”。
地鐵的運營方——港鐵後來提高了合同清潔工的時薪。
程展緯擁有香港中文大學美術碩士學位,曾參加世界各地的展覽和駐留項目,包括去年在紐約,他在那裏收集易拉罐和其他可回收物品,以實現“公民藝術家”的努力。他的一些視頻、照片和雕塑作品被香港M+和英國利物浦Open
Eye Gallery等博物館收藏。他的項目“臥底工人”入圍了2019年的可見獎(Visible
Award),這是一個針對社會參與藝術作品的獎項。
在大約十年時間裏,他在母校和香港理工大學兼職教授藝術,包括一門頗受歡迎的“創意公民”課程,他的學生接受培訓成為保安並匯報他們的經曆。(他說,他對社區活動的靈感可以追溯到2007年,當時人們把自己鎖在一起,試圖讓一個曆史悠久的渡輪碼頭免遭拆除。)
去年8月,他放棄了教學工作,通過眾籌籌集了25700美元(約合20萬港幣)的捐款,這樣就可以把更多的時間花在藝術創作上,他還在快餐連鎖店、一家中式肉鋪打過短工,在香港迪士尼樂園當過保潔員。雖然他用的是真名,但他說經理通常並不知道他以往的行動,他們更關心的是有人來填補空缺。
在麥當勞工作期間,已婚並育有一個十幾歲女兒的程展緯在Instagram和Facebook上發布了類似日記的記錄文。為了說明一個典型輪班期間的重複性勞作,他記錄下每天的步數,並製作了自己沒完沒了地收拾沒喝完的飲料杯的照片。
程展緯表示,他之所以喜歡研究麥當勞,是因為來自各行各業的顧客將這裏作為一個公共空間來使用,賦予了它香港的特色。在他之前工作過的大埔店——那裏是一個中產階級社區,年長的常客們帶著保溫杯、報紙和小說來到店裏,坐在自己的老位置上,每隔一段時間就給保溫杯續上免費的熱水。
2017年,程展緯曾經為收銀員和保安爭取坐下的權利。
程展緯說,讓他佩服的是,香港麥當勞的首席執行官黎韋詩跟他一樣,也曾在麥當勞做了幾個月的低級員工。他在給她的一封公開信中提到了這段經曆,這封信於1月發表在香港《明報》。
“你一定知道因為沒有飯鍾錢,有不少同事草草食完就工作,又或放棄休息,”他說。
他在幾周後就被解雇了。香港麥當勞由一家中國私募股權公司擁有,該公司的代表沒有回應《紐約時報》的置評請求。麥當勞的一位發言人告訴香港媒體,程展緯將內部營運和商業資訊分享給外界,而且公司告訴過他不要這樣做。程展緯否認了這些指控,稱自己隻是分享了對工作場所的觀察。
一些觀察人士表示,隨著程展緯的抱負越來越大,他的工作重點沒有以前那麽突出了。曾以程展緯為研究對象撰寫博士論文的香港藝術家黃慧妍表示,有時很難理解他在麥當勞的目的——直到他被解雇。
“有很多番茄醬包和自拍,”黃慧妍說。
飲食及酒店業職工總會代表溫柏堅說,程展緯的策略平衡了傳統工會更強硬的做法。“他知道如何在讚美和批評之間找到一個中間地帶,”他說。“他研究同事之間的關係和紐帶。他成為社區的一部分。
今年2月,程展緯在香港的一家麥當勞舉行新聞發布會。一位勞工組織者說:“他研究同事之間的關係和紐帶。”
本月,程展緯、溫柏堅和三名來自其他勞工和環保團體的代表表示,他們將成立一個名為“我們的M記聯盟”的團體。在新聞發布會上,這些代表們戴著麥當勞派對帽,表示他們希望推動麥當勞關注來自員工和更廣泛公眾的建議。
程展緯表示,他計劃花更多時間在第一線,爭取微小而有意義的變革,並加強勞動者之間的關係。“我希望革命就出現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