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觀察:十八年後,普京成了幕後老大
特朗普為什麽總是替普京代言,甚至對澤連斯基破口大罵?時評作家長平回顧慕尼黑安全會議的曆史,試圖解開這個謎團。
資料照片:2019年普京與特朗普在G20峰會上握手圖像來源: Shealah Craighead/White
House/IMAGO
(德國之聲中文網)最近我們頻繁聽到來自俄羅斯的消息,甚至普京本人的想法。這些信息都非常重要,比如俄方開出的烏克蘭侵略戰爭的和談條件。非同尋常的是,在很長時間裏,普京本人都不用露麵說話了,甚至克裏姆林宮發言人也不是俄方意見的主要傳遞者。
普京儼然成了一個幕後老大,美國總統特朗普和白宮高層官員們都成了他的“小弟”,忙著在前台為他傳話,替他辯解,按照他的思路汙蔑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甚至不惜為此跟歐洲盟友翻臉。美國白宮可以更名為俄羅斯駐華盛頓辦事處了。
讓很多美國人難以接受的是,這些“小弟”中,衝在最前麵,擼起袖子要跟老大的敵人直接幹架的人,就是他們的總統本人。2月19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發帖辱罵澤連斯基之後,連一些共和黨議員都坐不住了,小心翼翼地為自己撇清,稱“那是總統自己的想法”。《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大衛·伊格納修斯(David
Ignatius)稱,“這個周二對美國來說是黑暗的一天”,特朗普的言論“完全顛覆了道德觀念”。
慕安會上,“俄羅斯代表團”到底來沒來?
剛剛過去的慕尼黑安全會議,是這一曆史性變化的主要舞台。
在會議期間,美國官員一再明確表示,烏克蘭無法收回所有被俄占領土,烏克蘭不得加入北約,美國不會派遣維和部隊。在被問到俄羅斯會做什麽讓步的時候,他們或閃爍其詞,或拒絕回答。
如此這般赤裸裸地對俄羅斯有利的談判要求,難道不應該由俄羅斯的代表提出來嗎?
會議開始前一天,特朗普的確鄭重其事地對記者說——你沒有看錯,不是普京或者克裏姆林宮發言人說——俄羅斯將派代表前往慕尼黑參會。
他說:“俄羅斯將與我們的人一起在那裏”參加“明天在慕尼黑舉行的會議”。他還說:“烏克蘭也被邀請了。我不確定每個國家的具體與會人員,但俄羅斯、烏克蘭和美國的高級官員都會出席。”
這可是一個重大消息,而且是由美國總統親口發布的。於是,“美俄烏高層會談將在慕尼黑舉行”成為很多自媒體的大號字標題。
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副總統萬斯率領代表團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進行會晤圖像來源: Olha
Tanasiichuk/Ukrinform/ABACAPRESS.COM/picture alliance
會議主席霍伊斯根感到困惑,他完全不知道有任何受俄羅斯政府支持的代表團來到慕尼黑。澤連斯基也感到困惑:這麽重要的會談,他怎麽就不知道呢?
你已經猜到了,從頭到尾根本就沒有這回事。這位美國總統到底是發了癔症呢,還是提議了但沒有搞掂,或者就想耍弄媒體?
有人說“特朗普就是一個大嘴巴”,好像他因為隨時撒謊就獲得了免於追究的特權似的。我仍然堅持認為,特朗普的這些心理毛病背後,是不容忽視的國際秩序倫理問題。
今天,我們也許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看特朗普這個謊言——原來他根本就沒有撒謊,因為“俄羅斯代表團”真的來了:他們不是俄羅斯官員,勝似俄羅斯官員,他們比俄羅斯官員更加賣命地為普京搖旗呐喊。
這個代表團的領隊是美國副總統萬斯,重要成員包括國務卿盧比奧、美國國防部長皮特·海格塞斯(Pete
Hegseth)和美國烏克蘭事務特使基思·凱洛格(Keith Kellogg)。
十八年前,普京不得不親自登台吆喝
遠在克裏姆林宮的普京,從電視屏幕上看著這些美國政客鞍前馬後為他忙碌,一定會想起十八年前的一天。
那是2007年2月10日,同樣是慕尼黑安全會議現場,普京還沒有這麽好用的小弟,不得不親自上場向歐美“亮劍”。
2007年普京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言圖像來源: Matthias Schrader/picture alliance/dpa
他第一次撕破臉皮挑戰北約,譴責美國不顧國際規則,發展防禦係統,在全球發動戰爭,批評北約向波羅的海國家擴張,破壞俄羅斯勢力範圍。
這一天被載入史冊:它是冷戰之後國際秩序的一個轉折點。
當時,德國總理默克爾和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M·蓋茨(Robert M.
Gates)坐在台下,臉色鐵青。蓋茨憤怒地將普京的言論斥為“冷戰遺毒”。
就在一周前,蓋茨放話說,美國需要強化軍力,應對任何勁敵。他還說,不知道俄羅斯、中國、朝鮮以及伊朗到底會往什麽方向發展。
朝鮮和伊朗是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劃定的“邪惡軸心國”。世人這才知道,原來俄羅斯和中國也位列其中。
時任美國參議員、共和黨總統熱門候選人約翰·麥凱恩(John
McCain)警告普京說:“莫斯科必須明白,隻要它在國內外的行為與歐美民主核心價值觀存在根本衝突,就不可能與西方建立真正的夥伴關係。”
麥凱恩對歐洲盟友大加讚賞,他強調,美國是在與西歐強國的合作下贏得冷戰的。
不得不說,當時的普京在大膽挑釁的同時,也有一些心虛。
在演講之後的問答環節,他說:“布什總統是個正派的人,我們可以與他合作。”
他還說,他曾與布什會談,布什對他說:“我認為俄羅斯和美國永遠不會成為敵人。”他表示:“對此,我很讚同。”他還邀請蓋茨訪問俄羅斯。
這部分聽上去是不是很像今天的特朗普?不同的是,他顯然並沒有迷戀小布什。
十八年後,普京未能得到慕尼黑安全會議的邀請,沒有資格出席這次會議。但事實上,他也真的不用勞煩自己了。他想說的話,從華盛頓趕來的這個“俄羅斯代表團”已經更有成效地表達了。
普京的罪行要嚴重得多
多年來,普京對歐洲有一個路人皆知的策略,那就是試圖通過支持極右翼政黨來削弱歐洲。
在2025年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副總統萬斯成了他的吹鼓手。萬斯以扭曲的言論自由邏輯,認為應該允許極右翼黨自由發展。他還暗示歐洲領導人:美國的敵人可以不是俄羅斯,也可以不是中國,但必須是歐洲內部的左翼文化。
同一天,萬斯會見了德國極右翼政黨的領導人,幕後的普京一定會感到滿意。
但是,特朗普不可能讓萬斯搶了風頭。他要帶給普京的,遠遠不隻是高興,甚至不止於驚喜。
普京一直宣稱,是烏克蘭和北約讓他“被逼無奈”發動了戰爭。他還通過俄羅斯媒體抹黑澤連斯基,質疑他的總統合法性。
現在,真的不用勞煩他出麵說這些話了。同樣的內容,特朗普比他更舍得跳起腳來大喊大叫。特朗普稱,烏克蘭“有一個允許戰爭發生的領導層,這場戰爭本不應該發生”。
他還說,澤連斯基在烏克蘭國內不受歡迎,民意支持率隻有4%。不同的民調顯示澤連斯基的支持率不一樣,有最新民調顯示為57%,超過特朗普的最高點。問題的關鍵是,特朗普的4%從哪裏來的?媒體的分析報道幾乎沒有異議:來自俄羅斯。
看過《教父》等電影的觀眾都知道,黑道老大說話通常都穩重含蓄一些,而前台的小嘍囉則需要大喊大叫。舉例說,2024年5月,普京如是說:“我們意識到,目前那位國家首領的合法性已經過期了。”聽眾要在腦子裏拐個彎,才明白他在說烏克蘭因為戰爭延後選舉的事。本周,輪到特朗普上場的時候,他是這樣說的:“未經選舉的獨裁者!”
特朗普在普京麵前的卑賤,連俄羅斯人都感到吃驚。俄羅斯前總統、現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韋傑夫在社交媒體X上寫道:“如果三個月前你告訴我這是美國總統說的話,我肯定會放聲大笑。”
真希望有人可以提醒特朗普,普京是雙手沾滿鮮血的戰爭罪犯,其罪行要比他自己因偽造商業記錄以掩蓋向豔星丹尼爾斯(Stormy
Daniels)支付封口費的行為被紐約州法院裁定的重罪還要重得多。
作者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六四記憶 · 人權博物館總策展人,現居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