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媒體曝光了一樁讓人哭笑不得的買賣。一位中國姑娘在日本社交平台上倒賣大米,連見多識廣的日本記者都直呼活久見。
這事兒得從一條火爆全網的視頻說起。一名中國女性在社交平台發布信息:“今天特價2-3萬日元,新潟越光米30公斤裝,明天開始要漲價了!”最絕的是她直接在評論區接單,現場交易。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連快遞費都省了。
於是,日本記者聞風而動,直奔現場,沒想到直接敲開了她的家門...
這位女性倒是爽快,對著鏡頭侃侃而談:“我就是從農戶手裏收米的,聽說要漲價就多囤了點,這不也是在幫買不著米的人嘛!”鏡頭往她家裏一掃,玄關處300公斤大米整整齊齊地堆成小山,一看就是專業囤貨選手。
不過記者扒開表麵看門道,發現這生意可沒姑娘說得那麽單純。她口口聲聲說30公斤大米賣1萬3千日元,可住在附近的居民卻說實際到手價是2萬3千日元。更誇張的是,有人發現自家信箱裏塞著神秘小紙條:“賣大米,要買來我家門口”,活脫脫像在做地下交易。
你可能會問,這價格都快翻倍了,日本人怎麽還搶著買?看看現在日本的米價就明白了——超市裏的平價米早就被搶空,這位姑娘就是看準了這點,把白花花的大米賣出黃金價,還搞出“明日漲價”的饑餓營銷。
東京米店老板小池理雄說起這事直搖頭:“現在農戶來者不拒,見著出價高的就賣,管你是不是正經糧商。”這話雖現實,卻也戳中了不少日本消費者的痛點,不少人在社交平台上的抱怨:“難怪買米越來越貴,原來都被高價囤走了!”
千萬不要從倒賣販子手裏買東西!
一旦他們嚐到賺錢的甜頭,就會一再重複這種行為。
應該讓這些投機客明白,普通人插手這種買賣,隻會虧得血本無歸。
咱們國民的主食,不該淪為投機和金錢遊戲的籌碼。
真是遺憾,全國各地的農業協會(JA)卻沒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但還是希望別賣給外國人。總感覺哪天外國富豪把田地都買走了,日本人辛苦種米,結果外國人高價倒賣日本大米的時代就要來了。
但這事兒真能全賴倒賣嗎?日本法律其實給留了空子:年銷量不超過20噸的個體戶不用向國家報備。但在交易中未按規定記錄流通路徑,最高要麵臨50萬日元罰單。囤米賣高價不一定違法,但稍有不慎就容易踩雷。
農業專家鬆平尚也直言:“現在賣米的套路比法律更新得還快,許多灰色操作難以監管,消費者得多個心眼,別花高價買了假米。”
說到底,這場大米風波就像麵照妖鏡。當價格瘋漲,資源緊張時,才會有人用敏銳的嗅覺,趁機撈一把。
其實大家心裏都清楚,日本米價的上漲不可能是個別人囤貨導致的,但把剛需商品炒成奢侈品,在日同胞們還真得掂量掂量,倒賣大米看著來錢快,可是大米上漲影響的是生計,真把日本人的飯碗砸出缺口,恐怕就不是罰款能了事。這年頭賺錢的門路千千萬,動什麽也不要動別人的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