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中國政府工作人員有很多煩惱。資金緊張的地方政府在工資支付上捉襟見肘。以國家安全為名的政治控製正在收緊。長達數年的反腐清洗沒有結束的跡象。
現在,工作人員還必須確保自己不會被授予“蝸牛獎”——越來越多的地方推出了這一稱號,以羞辱表現最差的工作者。
“通過暗諷式‘激勵’,讓獲得者紅臉出汗,提神醒腦,”一個中共下屬網站上的評論寫道,並指出,這些人隻是在“混日子”,損害了黨和政府的信譽。
比起以往,現在或許是中國政府最不能容忍官員懈怠的時候。隨著經濟增長放緩,中國需要領導人推出新項目,吸引投資者,激勵普通民眾——從本質上講,就是釋放推動中國崛起的活力。
但許多官員似乎沒有動力,甚至完全不敢采取行動。在中國強硬領導人習近平治下,國家打擊了從互聯網公司、家教公司到金融等各個領域。現在已經無法猜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麽。任何偏離中央政府的政策都可能被視為政治上的不忠。
盡管官員們曾經競相爭取華而不實的基礎設施項目,但最近,官員卻因未經授權籌集資金或推進建設項目而受到懲罰。最安全的辦法似乎是什麽都不做。
但現在不行了。據中共官方喉舌媒體《人民日報》報道,經過一係列要求官員更努力的呼籲,至少有三個城市開始頒發“蝸牛獎”。中國社交媒體上的一段來自四川省官方電視節目視頻的剪輯顯示,幾名穿著西裝、麵無表情的男子接過裝裱好的證書。
這是比較溫和的懲罰之一。廣東省一個城區表示,他們建立了一個數據庫,用來追蹤那些“躺平”的官員。“躺平”是中國俗語,意思是消極怠工。還有的地方還宣傳了自己對員工進行崗位調整或解雇的處理。
中共內部的反腐敗機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上個月表示,它在2024年處罰了13.8萬名官員,原因包括“不擔當”“不作為”和“假作為”。這一數字是前一年的兩倍多,也是迄今為止受處罰人數最多的類別。第二常見的違法行為是不當贈送或收受禮物,受罰的人數隻有上一項的一半。
“動真碰硬處理‘躺平式幹部’,其實也是保護幹事創業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該反貪機構在前不久的一篇文章中寫道。
當然,試圖嚇唬已經受到驚嚇的官員采取行動,這可能不會成功。因此,中央政府也試圖采取一種更加安撫的語氣。周一,習近平會見了該國的一些頂級企業家,許多觀察人士認為這是重新接納私營部門的信號。這可能會促使地方政府更願意與它們合作。
去年12月,監督國有企業投資的兩個最高委員會承諾“合理確定風險容忍度”。它們表示,如果項目未能達到預期,責任人可以免於處罰。
官員們還建議,可以給黨員第二次機會。四川省一名官員將未經授權的資金用於公共廁所建設項目,當地紀委稱,由於他沒有謀取私利,因此僅受到警告處分。
但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政治學教授劉東舒說,地方官員不太可能被說服,因為收緊政治控製的總體趨勢很明顯。即使中國政府現在鼓勵官員積極主動,但這樣做的空間也很有限。“他們希望你努力工作,但他們希望你努力服從中央命令,”劉東舒說。
實際上,在上個月對紀委的講話中,習近平強調了對政治清洗的呼籲,敦促官員在打擊腐敗和其他不良行為方麵“半步不退讓”。
即使北京能夠說服下級官員相信,再次冒險在政治上是安全的,這些官員也可能有其他理由不這樣做。據報道,一些地方政府已經無力支付工人工資。隨著習近平推動加強國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最低級別的官員還必須應對日益增加的工作量,經常需要親自考察居民和企業的狀況。
然而,仍有創紀錄數量的中國年輕人在競爭公務員職位。考慮到這份工作的壓力之大,這似乎令人驚訝。但潛在的原因可能與政府如此急於讓官員們重新行動起來的原因是一樣的:疲弱的經濟。盡管公務員職位有種種缺點,但被視為穩定的工作。
“是的,當公務員不如十年前好,”劉東舒說。“但其他選擇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