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部一家私立營利性醫院的大門上張貼著法律警告,記錄了它陷入財務失敗的過程。
宿遷市的匯仁醫院曾因拖欠員工工資而受到警告。四個月後,法院傳票稱該醫院仍未支付工資。最終在去年9月,一張貼在醫院大門口的封條宣告大樓關閉。
這家曾以治療男性不育症或性病聞名的醫院已變得空空蕩蕩。家具和設備都不見了。沒有工作人員。
中國各地的公立和私立醫院正在麵臨財務困難。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政府開展了防止新冠病毒傳播的運動,大規模病毒檢測是那場運動的核心部分,檢測的巨額成本導致醫院的開支激增。與此同時,由於患者避免在擁擠的候診室裏感染病毒,醫院的收入減少了。
疫情防控措施解除後,醫院遇到了一個新問題:房地產市場崩盤引發了經濟下滑。人們為了省錢,推遲了非緊急疾病的治療,地方政府也沒有錢為公立醫院提供急需的財政支持。
醫院還麵臨一個更根本的挑戰。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醫療費用的增長速度超過了醫保基金進款的速度。接下來是政府開始努力削減支出。醫保不完全報銷某些手術或藥物的費用後,醫院陷入了困境。
中國的醫院數量在過去20年裏增加了一倍多。私立醫療機構增長的速度更快,在20年裏翻了三番。許多醫院為了擴張、服務更多患者和提供更多服務而貸款。但隨著收回資金的速度放慢,一些醫療機構在償還債務上遇到了困難。
醫院的繁榮與中國經濟的崛起同步發生,這使得更多人活得更健康,壽命更長。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增加了15年以上,嬰兒死亡率已從20世紀50年代的30%下降到2023年的0.5%以下。
但中國最近的經濟困難已對醫院的業務造成破壞,這對大多數人主要在醫院看病的國家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國家破產數據庫的數據顯示,過去五年裏已有200多家醫院公開宣布破產,而此前五年隻有七家。幾乎所有宣布破產的都是私立醫院。關門的醫院隻占中國醫院總數的一小部分,截至2023年底,中國總共有近4萬家醫院。但專家們說,這個趨勢令人擔憂。
“這隻是開始,以後會越來越多,”中國醫療行業的獨立分析師賀濱說。
近幾年來,醫院背負大量債務。據《中國衛生統計年鑒》,公立醫院的債務在2011年到2021年期間幾乎翻了兩番。
去年11月,中國南方城市梅州的一家公立醫院——嘉應學院醫學院附屬醫院表示,已聘請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來幫助清算資產。一個月前,當地媒體報道,這家醫院暫時停診。已經10個月沒拿到工資的醫務人員被要求辭職。
去年12月,一名在醫院接聽電話的女士說,醫院已經停診,但拒絕解釋原因。
這家醫院希望被評為中國最高等級的醫院,2021年蓋了新樓,主體建築和配套設備總投資達1.2億元。但醫院的收入在新冠疫情期間和疫情後大幅下降。醫院在財務報告中表示,2023年的業務收入同比減少了一半。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上個月在中共雜誌上發表文章說,需要“穩妥化解長期債務問題”。國家衛健委在去年6月下發的一份通知中要求,所有地方政府官員“密切關注收不抵支、長期債務、拖欠薪酬等”問題。
對醫院工作人員來說,財務困難真實存在,讓他們深受影響。
在中國浙江省一家公立醫院工作的楊娜娜(音)說,她最近遭遇了在那家醫院工作12年來的第一次減薪。醫院還削減了員工的餐補,她所在的科室已不再提供免費飲用水。
楊女士說,公立醫院的工作曾一直被認為是穩定的。雖然工資較低,但工作時間長了也會漲上去。
去年9月,中國東部阜陽市一家私立醫院的化驗室工作人員向市長投訴說,她已被拖欠了五個月的工資。市長辦公室的回複是醫院運營狀態“較差”,並表示將提供一個付款計劃,直到“資金寬裕”。
中國的人口危機加劇了醫院的財務問題:老年人口的增長導致了醫療費用的增加,但繳納醫保的年輕人口卻越來越少。
中國14億人口中的大多數人靠兩個醫療保險計劃中的一個支付醫療費用。主要的醫療保險計劃覆蓋了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包括農村居民以及城市的個體經營者或失業者,包括兒童和老年人。雖然政府為這個計劃提供補貼,但參保者也需要繳納醫保費。
但繳納醫保費人數已連續四年下降。經濟困難正在導致越來越多的人棄保。中國南方某市的衛生官員警告說,“放棄醫保就好比‘高速上不係安全帶’。”
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劉軍強估計,醫保基金將在下個十年耗盡。他曾在2019年建議推遲退休年齡,控製醫療費用的增長,政府已采納了這些建議。
據曾在四川東南部一家醫院從事財務工作的官員說,政府已經降低了醫院的報銷金額,這是醫院出現資金問題的原因之一。他因為擔心遭到報複要求不具名。
政府還設立了一個集中采購處方藥的係統,通過在藥企之間引發激烈價格競爭,從而降低了總體成本,但也引發了公眾對藥品質量的強烈不滿。
與此同時,患者正在轉向比去醫院更便宜的替代方案。社區診所是醫院繁榮之前中國醫療保健係統的廉價支柱,現在又重新流行起來,遠程醫療也越來越受歡迎。
醫療行業分析師賀先生說,這讓公立醫院的處境尤其艱難,因為它們在過去十年的擴張速度最快。有些公立醫院為了獲得更高的評級花了很多錢,高評級能給它們帶來更高的收入。醫院投資蓋了新樓,他說。一家醫院甚至買了一架鋼琴放在大廳裏。
“但是醫院沒有預見到經濟會突然開始衰退,”何先生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