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規模降至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美國財政部當地時間18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所持有的美國國債下降573億美元至7590億美元。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減持美債一方麵是出於中國對美國將其貨幣武器化的警惕,另一方麵也是中國調整海外資產負債結構,使其更靈活、更多元化的一個措施。
英國《金融時報》19日分析稱,鑒於美國政府需要為其巨額的預算赤字提供資金,而美聯儲正在減少自身持有的政府債務,外國國債所有權的轉移受到密切關注。
2024年最後兩個月,全球合計持有美國國債的總額從11月的約8.633萬億美元下降至不到8.513萬億美元。其中,中國和日本兩個美國排名前兩位的長期“債主”去年都減持了美債。
作為美債的最大持有國,日本去年持有的美債下降555億美元至1.0598萬億美元,2024年一半的時間都在減持。
在日本之後,美國第二大“債主”中國持有的美債自2011年達到峰值以來也已下降約5500億美元。從2022年4月起,中國的美債持倉一直低於1萬億美元。去年全年12個月中的持倉有9個月中都下降,僅4月、6月和11月增長。
英為財情19日稱,在中國、日本減持之際,美國國債12月收益率上漲。英國路透社認為,這是因為市場評估了特朗普政府上台後關稅和移民政策變化可能產生的影響後,預計美國經濟將向好和通脹會卷土重來推動的。
幾大主要美債持有國持有量變化趨勢圖,各顏色代表國家從左至右依次為日本、中國、英國、盧森堡、開曼群島、加拿大、比利時。
《金融時報》製圖
另一邊,其他的幾個主要美債持有國去年增加了他們持有美債的規模。英國、盧森堡持有的美債分別增加了342億、840億美元,加拿大增持了303億美元。
分析人士對《金融時報》表示,英國增持美債主要是由外國主權財富基金、富裕家族和對衝基金經倫敦的資金流動推動的。鑒於英國國債收益率高於美債,英國的美債買家不太可能是英國投資者,而更可能是包括中東資金在內的外國資金。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美國前財政部官員布拉德·塞策(Brad
Setser)認為,對衝基金可能在英國持有美國國債,作為所謂基差交易的一部分,這是一種高杠杆策略,基金買入美國國債並賣出期貨,從微小的價格差異中獲利。
一位熟悉中國外匯儲備管理的人士告訴《金融時報》,隨著中國繼續多元化配置其資產,中國對美國國債的整體持有量將繼續緩慢減少,“這一趨勢很明顯”。
“中國在2010年前後做出了一個決定,認為持有美國國債是有風險的。看上去是,這麽多中國的財富掌握在一個地緣政治對手手中,這似乎很糟糕。”塞策(Brad
Setser)說,他不清楚中國是否減少了整體的美元持有量,但中國肯定在配置其他更廣泛的投資工具。
香港《南華早報》去年分析指出,中國近年來對美國把美元武器化的做法越來越警惕,逐漸減少了其官方外匯儲備中對美國國債的風險敞口。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Alicia
Garcia-Herrero)表示,考慮到政治因素,中國減少了外匯儲備中的美國國債持有量,但會增持其他類型的美元資產,如美國機構債券等。
貨幣金融官方論壇(Official Monetary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um)主席馬克·索貝爾(Mark
Sobel)注意到,中國央行一直在增持黃金等其它資產,這些資產通常被視為經濟和市場承壓時期的避風港。
《金融時報》稱,今年以來,貴金屬價格已上漲約12%,這表明大買家的需求不斷增加。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中國是2024年最後三個月的第三大黃金買家,增加了15.24噸黃金儲備。
截至2025年2月5日,美國聯邦政府債務總額達到了創紀錄的超36萬億美元。美國彼得·彼得森基金會指出,公共債務繼續上升將嚴重威脅國內外市場對美國市場的信心,最終可能會削弱美國人的經濟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