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嚴重依賴能源出口的俄羅斯遭遇歐美製裁、石油出口不暢,可是,它為什麽能夠一直有錢來支撐對烏作戰?這就要說到波羅的海上,俄羅斯與歐洲多國的另一場較量,近日,多國在修訂法律,以對付俄羅斯的“影子船隊”,這隻船隊一直在突破封鎖,秘密地向外輸送石油,他們是如何做到的?暗地裏的石油交易誰是買家?
Part.1
慕安會後,美俄在沙特就俄烏和談展開進一步溝通,俄烏衝突有望降溫,歐洲的自身防務安全轉而成為熱點議題。
波羅的海上,一場俄羅斯和歐洲多國的較量愈加暗潮洶湧。
2024年12月26日,芬蘭警方扣押了“Eagle
S”號油輪,稱這艘油輪屬於俄羅斯“影子船隊”,涉嫌在波羅的海拖錨近100公裏,導致前一天芬蘭向愛沙尼亞提供電力的“北歐電網公司-2”號電纜斷裂。12月25日至26日,又有4條海底通信電纜發生故障。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則表示,把波羅的海電纜損壞與俄羅斯關聯是意圖阻礙俄羅斯的石油出口,是想對這一海域的航運橫加限製。
國家能源專家谘詢委員會委員 王能全:
全球95%的信息傳輸和每天10萬億美元的金融交易均通過海底光纜完成。北約歐洲國家對此尤為關注。不巧的是,有國家發現海底光纜斷裂時,現場附近有一艘被美國和歐盟製裁的俄羅斯船隻,即所謂的“影子船隊”中的一員。這一發現引發了聯想與猜測,進而導致去年12月德國及北約國家對一艘名為“Eagle
S號”的俄羅斯運油輪進行了檢查。
“影子船隊”被認為是沒有業內標準的西方保險、維護不善、所有權不透明、頻繁更改名稱和旗幟、並且通常在海事法規之外運營的老舊船隻。
2022年俄烏衝突之後,西方對俄發起數萬項製裁,主要針對能源部門,因擔心全球油價飆升,製裁沒有全麵禁運俄油。歐盟、G7和澳大利亞的策略是對俄海運石油出口實施每桶60美元的價格上限,遠低於市場價。若高於60美元,參與製裁國家的保險公司和金融機構不得為其提供保險、技術援助和金融服務。由於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要求船舶必須有財務實力雄厚的保險和信譽良好的審計機構支持,“影子船隊”應運而生。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影子船隊”承載著俄羅斯海上石油出口量的一半,對俄羅斯而言至關重要。由於缺乏西方保險公司的承保,許多運載俄羅斯石油的油輪無法進入世界主要海港。“影子船隊”實則是在伊朗和委內瑞拉遭製裁後應運而生,以非正規方式運作,為俄羅斯繞過西方石油製裁和限價提供了可能。
盡管泄露的美國及歐洲情報都顯示,“Eagle
S”號油輪觸碰電纜事件是偶然的,芬蘭警方仍在調查,並且繼續扣押這艘油輪。芬蘭外交部長埃琳娜·瓦爾托內稱,盡管存在這些西方情報,但“極不可能”所有近期傷害都是意外造成的,可以確定的是,俄羅斯的“影子船隊”確實構成了重大威脅。
“Eagle
S”事件在迅速發酵。1月14日,北約宣布發起“波羅的海哨兵”行動,在波羅的海部署護衛艦、巡邏機和海軍無人機,並保留對涉嫌構成安全威脅的船隻采取行動的權利。
1月31日,挪威貨輪Silver
Dani號因被懷疑破壞拉脫維亞和瑞典之間波羅的海的一條光纖電纜遭到扣留,這艘貨輪的船員全部為俄羅斯人。
針對俄羅斯所謂“影子船隊”,北約發起的“波羅的海哨兵”行動在這片海域持續巡航,不僅如此,近日歐洲媒體還披露,包括芬蘭、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在內的國家正在考慮引用新的法律機製以大規模扣留更多俄羅斯油輪。
國家能源專家谘詢委員會委員 王能全:
主權國家對相關海域擁有主權管理權,當船隻需通過其領海、毗鄰區或專屬經濟區時,該國有權進行檢查,這也是治理“影子船隊”的原因之一。但國際上通常避免采取此做法,因為此舉可能加劇相關國家間的對立。若船隻未違反國際法,進行無端檢查實際上可能構成對相關國家主權的侵犯。
Part.2
2月10日,俄羅斯議會國防委員會副主席阿列克謝·朱拉夫列夫表示,“任何針對我們承運船隻的襲擊都可視為對我們領土的攻擊,即使該船懸掛的是外國國旗。”
俄羅斯在波羅的海芬蘭灣的出海口對它來說極為重要,據稱每月有高達175艘滿載俄羅斯石油的油輪穿越波羅的海,占到俄羅斯海運石油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西方媒體稱其中約三分之一的船隻保險不明,指責其為“影子船隊”。
烏克蘭研究機構基輔經濟學院去年10月發布的一份分析報告稱,俄羅斯近70%的石油由“影子油輪”運輸,原油甚至達到89%。有西方學者調查後稱,俄烏衝突以來,穿越海洋的“影子船隻”數量在全球油輪總數的占比已經高達17%。首次實施限價政策時,約有70%的俄羅斯石油是通過有IG保險的船隻運輸的,去年10月這一比例已降至10%。這些船主使用俄羅斯或其他非西方地區的新保險公司。
西方國家指責俄羅斯的“影子船隊”對海上安全造成了巨大的隱患。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影子船隊”的商船多屬超期服役,航行受限,無法進入世界的主要商港。例如,它們在大型港口無法進行原油接駁或卸載,海上裝卸載原油存在諸多技術難題,且可能引發汙染。
為了防止油輪被識別或跟蹤,“影子船隊”使用各種欺騙技術,包括關閉船舶的身份係統,隱藏其位置,隱瞞貨物來源,拒絕引航服務。自2022年2月以來,從丹麥海峽到馬來西亞,全球記錄了50多起涉及“影子油輪”的事故。包括爆炸、碰撞、失火等。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影子船隊”通過多層隔離機製,導致事故發生後難以追溯責任方。這些油輪多為超期服役,即便拍賣也無法彌補環境汙染造成的損失。由於找不到保險公司或船籍所有者,最終無法進行有效索賠。
2024年12月15日,刻赤海峽卷起狂風巨浪,風速高達每小時70公裏,從俄羅斯本土駛往克裏米亞的“伏爾加石油212”號船頭被暴風扯斷沉沒。隨後“伏爾加石油239”號也報告擱淺。兩艘油輪載有約9200噸燃料油,造成約2400噸燃油泄漏。這兩艘船屬於屬於俄羅斯伏爾加油輪公司。據稱,這家公司的船幾乎都建造於1966年至1990年之間。
普京表示,這次燃油泄漏事故是俄近年來遭遇的“最嚴峻的生態環境挑戰之一”,應盡一切努力減少損失。
盡管如此,這兩艘船也被懷疑參與“影子船隊”的運輸。因為黑海港口是俄羅斯出口石油的重要中轉站。
國家能源專家谘詢委員會委員 王能全:
從事情本身來看,更可能是自然災害所致,而非“影子船隊”直接造成。然而,“影子船隊”在運作中關閉應答器,航線不明,無疑是導致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
由此,西方國家迅速表示對“影子船隊”要加大打擊。
西方國家對“影子船隊”最初的指責,是它們幫助俄羅斯躲避製裁,為俄羅斯提供戰爭資金。但是現在,“影子船隊”被認為卷入了更多的危及歐洲安全的事件。
Part.3
俄烏衝突以來,“影子船隊”的規模迅速擴大。有專業航運媒體報道稱,“很多歐洲船東都認為他們手中的舊船不值錢。突然間,它們的價值翻了一番,所以他們爭相出售。”通過出售舊船,這些船的船東賺取了超過60億美元。據稱,2022年以來,俄羅斯已花費約100億美元來創建其“影子船隊”。這些“影子船隻”總載重量超過1億噸。這些頻繁往來於海上的船隊也讓西方限價令形同虛設。
但究竟哪些船隻屬於“影子船隊”,“影子船隊”究竟有多大規模,因為沒有統一的標準而無法統計。
據船舶經紀公司Gibson的統計,超過15年船齡的大型油輪中,近63%的油輪從事被製裁的石油貿易。海事人工智能公司Windward則把“影子船隊”進一步細分為模糊船隻原籍和所有權的灰色船隊,以及故意禁用自動識別係統的黑暗船隊,稱灰色船隊超過1000艘,而黑暗船隊高達1300艘。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的統計的“影子船隊”數量是1000多艘。
國家能源專家谘詢委員會委員 王能全:
為了運出石油,而其他船隻又不可靠,隻得重賞之下尋勇夫。路透社2022年調查顯示,委內瑞拉曾以市場價兩倍的價格雇傭41艘這種油輪運輸石油。而俄羅斯每天出口780萬桶石油,需維持龐大船隊才能支撐出口量。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俄羅斯掌握“影子船隊”後,海上能源出口渠道得以重新打通,運輸費用大幅減少。過去由西方大型船運公司承運,現由俄羅斯自控。“影子船隊”某種程度上成為維持俄羅斯國家安全的重要經濟基礎。
參與俄羅斯石油運輸的不僅是俄羅斯自己的“影子船隊”。英國《金融時報》曾報道,俄羅斯一直在以至少比正常市場費率高50%的溢價費率吸引船東和運營商。伊朗的“幽靈船隊”也參與了俄油運輸。印度、土耳其等國的煉油廠正在大量進口廉價的俄羅斯原油,其產品則賣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根據航運數據,石油巨頭殼牌、英國石油公司、美國太陽石油公司都參與了這一過程。
Part.4
在西方國家需求的推動下,有行業內人士稱,現在市場上的每個人都不清白。灰色市場和傳統油輪市場之間的界限已經變得更加模糊了。如此大規模的被西方製裁的交易是如何完成的呢?
國家能源專家谘詢委員會委員 王能全:
俄羅斯船隻經黑海、波羅的海出海後,大量在希臘、塞浦路斯海域進行船舶轉駁。部分運往非洲,部分運至沙特、巴西等國。沙特進口俄羅斯柴油後同時大量出口自己的產品。
通過不透明實體購買油輪,懸掛加蓬或庫克群島等“方便”的國旗,在海上進行轉運操作,或者通過多個港口進行中轉,最終將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產品運送到目標國家,由這些國家加工後再出口,低廉的俄油便洗掉了“非法”的身份,成功進入它原本的市場。
俄羅斯油輪事故和芬蘭海底電纜事件之後,歐盟、美國再次增加了對油輪的製裁。
此前美國、英國和歐盟聯合或單獨對約270艘船隻實施了製裁,1月10日,美國將183艘船隻列入製裁名單,其中大部分是“影子船隊”的船隻。約有三分之二的受製裁船隻已經閑置,大量國際港口因為忌憚西方製裁而不再接收相關船隻。但俄油並沒有停止出口。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美國製裁政策一出,俄羅斯石油折扣從7-8美元/桶驟增至17-18美元/桶,極具吸引力。以印度為例,其年購買量從700萬噸飆升至5500萬噸。西方製裁未奏效,反促“影子船隊”現象的形成。製裁也確實使俄羅斯出口量銳減,價格話語權受限,不得不向其他買家提供更大折扣以促成交易。
一些滿載石油的船隻,在航行過程中被列入製裁名單,便開啟了海上漂流之旅。但是最終,這些被製裁的船隻並沒有變成“死船”。隨著製裁的增加,“影子船隊”也愈加壯大。
特朗普的俄烏問題特使凱洛格就在慕安會提出要對俄羅斯“影子船隊”實施更多製裁,迫使普京放棄石油收入。
慕安會之後,俄烏和談進程加速,對俄能源製裁或許成為特朗普施壓俄羅斯的重要手段。而“影子船隊”則是普京抗衡製裁的關鍵武器。
國家能源專家谘詢委員會委員 王能全:
俄羅斯政府收入七成左右依賴石油出口,石油收入大幅下降將難以支撐戰爭。特朗普上台後,期望俄烏戰爭速停,石油或成其施壓手段。若與普京談判不順,他可能會加大製裁力度,將更多船隻列為“影子船隊”進行製裁。
2月18日,美俄在沙特進行了富有成果的會談,甚至提出要為雙方經濟和投資機會方麵的合作奠定基礎。沒有被邀請參會的歐洲,發出了第16輪對俄製裁,其中包括將73艘船隻列入黑名單,以打擊“影子船隊”。
茫茫大海上,捉拿數量龐大、鬆散隱身的暗影船隊談何容易,更何況這背後還有歐洲、美國和多個國家的能源剛需。2025年,會是俄烏戰局麵臨變化的關鍵時刻,暗影船隊能不能繼續讓俄油出海,而俄羅斯又能不能靠此收益,支撐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