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齡罪犯的收押問題,一直是痛點。圖片由何海寧使用AI工具生成
近日,一則“93歲強奸罪犯因生活不能自理獲得監外執行”的信息引發社會熱議。
2025年2月中旬,湖南省邵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外公示,罪犯周某生因犯強奸罪被判有期徒刑十五年。但在收監過程中,邵陽縣看守所以周某生生活不能自理為由拒絕收押,建議邵陽中院對周某生“暫予監外執行”。邵陽中院已經受理並公示。邵陽縣屬邵陽市轄縣。
然而,2月18日,邵陽縣看守所工作人員就邵陽中院公示信息回應南方周末記者:並不知曉“因犯人不能自理而拒絕收押”的信息,邵陽中院公示的案件屬於市級審理,未收到收押犯人法定文書。截至發稿,邵陽縣公安局、邵陽市人民檢察院對公示信息均拒絕回應。
受訪的法律人士均表示,按照相關規定,對高齡犯人在定罪量刑上有趨緩原則。就高齡病犯而言,對於看守所、監獄,不管是否收押,都是執法痛點。“高齡病犯收押後需要安排人專門提供輔助,也很擔心犯人服刑期間身亡,這往往帶來誤解和猜忌;在外麵也需要很多部門協同監管,監獄也要長期複查隨訪。”一名在西南地區監獄工作多年的獄警說。
縣看守所稱不知情
據邵陽中院公示信息,周某生性別男,出生於1931年6月9日,湖南省邵陽縣下花橋鎮人,因犯強奸罪於2024年10月14日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剝奪政治權利五年。該判決已生效。
南方周末記者向周某生所在杉榔村村民、村幹部以及下花橋鎮政府和派出所多方核實,相關人士均表示知曉周某生強奸案。下花橋鎮政府工作人員稱,周某生的強奸案發生在2021—2022年間。
另據杉榔村周姓村幹部透露,該案由相關司法機關依法辦案,其履新時間不長,對案件情節亦不了解。有媒體從相關部門獲悉,周某生強奸案的受害人係未成年人。
邵陽中院信息公示後,引發公眾多方質疑,主要疑點有:不能自理老人何以實施性侵,老人是否以失能規避法律責任。
南方周末記者就老人失能時間和失能程度向邵陽縣和下花橋鎮多個相關部門求證,各方均拒絕正麵回應。
“從常理來說,周某生犯案時90歲出頭,存在當時能自理,這幾年健康狀況惡化不能自理的可能。”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資深刑辯律師張雁峰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分析,從受害人的角度,如果未成年人是低於14歲的幼女,即便老人失能,也有可能構成強奸。
具體而言,中國政法大學疑難證據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資深刑辯律師吳丹紅表示,有沒有犯罪能力與有無自理能力不能直接畫等號。“未成年人強奸的判定與成年人的標準有所不同,首先不以未成年人是否自願為前提,未成年人自願也算強奸;其次不以插入為標準,隻要侵害人與被侵害人性器官有接觸就可認定。”
邵陽中院公示稱,在收監執行過程中,邵陽縣看守所於2024年11月14日以周某生的生活不能自理為由拒絕收押,建議本院對周某生暫予監外執行。該院已於2025年2月12日受理,現向社會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上述信息存在多處異常情況。“按照法定程序,判決生效後,犯人應該從看守所移交至監獄,邵陽看守所不存在‘拒絕收押’的情況,這意味著,在判決生效時,犯人大概率處於未被收押狀態。”張雁峰說。
2025年2月18日,南方周末記者就上述情況致電邵陽縣看守所,該所一名工作人員回應並不知曉上述情況,並稱周案是市級案件,不應當關押到縣裏。“市裏的(犯人)要到縣裏羈押,必須要有我們支隊指派的異地羈押的證明,他們(法院)要給我一個公函,他們沒有出具任何法律文件直接讓我們關人,我們怎麽可能關。”
對於公示信息中涉及邵陽縣看守所的情況,南方周末記者多次以電話和短信的方式向邵陽中院一位負責人求證,截至發稿,未獲回應。
“邵陽中院公示的邵陽縣看守所拒收的信息,我們也關注到了,後續會持續關注,經法定程序討論後或將向社會公示。”2月18日,邵陽市人民檢察院一名賀姓檢察官回應。
此外針對網傳周某生正在接收邵陽縣司法局社區矯正等信息,邵陽縣司法局的工作人員亦表示,邵陽中院公示的案件信息和罪犯,目前並未移交至該局,也未開展相關矯正工作。
收押與否均是痛點
公眾不解中,亦含有對高齡強奸罪犯免於服刑的問題。
“在我的實踐經驗裏,75歲以上老人一般都不收監的,因此九十多歲高齡且不能自理的人法院決定監外執行,我們覺得也很正常。”吳丹紅說,依據刑法相關規定,對於年滿七十五周歲的人,如果故意犯罪也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對於高齡罪犯,法律會從人道主義的角度從輕定罪量刑。
不過,張雁峰表示,雖然法律規定了對於高齡罪犯的從輕原則,但是收監或關押與否,跟涉案人的年齡關係不大,主要看涉案人的具體情況是否符合取保候審或監外執行的條件,比如高齡病犯,一般需要經過專業鑒定,嚴格按照法定程序申請。
另據刑事訴訟法規定,對於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如果其生活不能自理,並且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這意味著,如果罪犯因身體原因無法自理生活,且其在外執行刑罰不會對社會造成危害,那麽可以不收監執行刑罰。”吳丹紅說。
根據兩高等部委關於進一步規範暫予監外執行工作的意見,暫予監外執行規定中“生活不能自理”的鑒別應參照《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GB/T 16180-2014)》執行。
具體為:進食、翻身、大小便、穿衣洗漱、自主行動等五項日常生活行為中有三項需要他人協助才能完成,且經過六個月以上治療、護理和觀察,自理能力不能恢複的,可以認定為生活不能自理。六十五周歲以上的罪犯,上述五項日常生活行為有一項需要他人協助才能完成即可視為生活不能自理。
但在實操層麵,高齡患病的涉案人確係監獄、看守所的執法痛點。“一般來說犯人如果常年生病要看醫生,或者吃喝拉撒都需要專人負責,符合保外就醫或者監外執行的條件,我們會希望對方監外執行。”前述獄警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上述獄警透露,一般而言,從監獄的角度確實不願意接收高齡病犯,因為這類犯人不僅需要消耗很高的人力物力,即便是在監獄裏正常死亡,往往也會引發猜忌和質疑,管理成本極高。
“看守所因為屬於臨時收押的地方,軟硬件條件有限,比如不能滿足就醫需要等,對於患病或者一些失能的涉案人是可以拒絕接收的,但是監獄環境相對完善,一般不能拒收。”張雁峰說。
不過,監外執行不等於免於刑罰。“監外執行並不簡單,需要協調的部門很多。以病犯為例,犯人回家得有人能照顧,還需要協調社區、屬地司法所、公安等部門負責犯人後續的監管和矯正,監獄也需要定期複查隨訪,並不是說可以甩手不管了。”前述獄警說,“高齡病犯是否收監都是痛點,稍有不慎容易引發社會爭議,但相較而言,監外執行比在監獄裏執法機關能輕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