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神化。”
作者:陳佳莉 董碩
“一個集‘福利’和‘蘿莉’於一身的程序媛(好不要臉,哈哈),很開心在這裏與你相遇。”環球人物記者進入羅福莉的個人微信公眾號平台,跳出來的這句問候語讓人會心一笑。
“羅福莉”這個名字在過去幾個月頻頻登上熱搜榜。
從傳出她被小米科技有限公司花千萬聘請的消息,到2月17日有消息稱她已經到新崗位上班,再到2月19日網傳截圖顯示她在朋友圈稱“請互聯網還我一片安安靜靜做事的氛圍”,每次都能在網絡上激起一片漣漪。記者嚐試向羅福莉求證,截至發稿她沒有回應。
“95後”的羅福莉是個社交媒體達人,畢業後曾在知乎、B站、微信公眾號等多個平台開設個人賬號,活躍地進行分享、答疑、直播,還被一些自媒體形容為有“熱搜體質”。但2021年之後,她的“真身”就很少再露麵。
雖然外界不知道羅福莉最終的東家是不是小米科技有限公司,也難以確定傳言中“千萬年薪”的真實性,但可以確定的是,熱搜背後,羅福莉所代表的AI人才隊伍正成為市場“新寵”。

“我並非什麽天才少女”
羅福莉為何如此受關注?這可能要從她的學術成績說起。
2019年,人工智能領域頂級國際會議——國際計算語言學年會(ACL)收錄了羅福莉的8篇論文,其中2篇她是第一作者。當時,羅福莉在北京大學自然語言處理專業讀碩士研究生,如此“高產”的亮眼成績讓她在學術界初露鋒芒。
羅福莉曾表示,這些論文的背後“可能有運氣成分加持”,但她也“付出了足夠的努力”。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她說:“我那一年大年二十九回到家,大年初五又回學校趕稿,趕到了正月十五,投出論文後回寢室聽到外麵放煙花(的聲音),躺在寢室床上,眼淚嘩嘩往下流。”

·羅福莉參加ACL2019年會議時與大家交流。
畢業時,老師和同學們都覺得羅福莉可能會繼續走學術道路,但她選擇了工作。
校招中,被用人企業無數次問起“為什麽不繼續讀博”時,她的回答是:“如果追求人生多樣性和自由性,我一定要去一下工業界,在學術象牙塔做久了,我覺得自己被‘保護’太好,問題被定義太清晰,數據集太幹淨,接觸不到真實的數據,也無法在更實際的數據集上驗證自己創新的模型的有效性。”
帶著“8篇論文”的光環,羅福莉在畢業時拿到國內各個“大廠”的頂級offer,包括阿裏巴巴的“阿裏星”、騰訊的“技術大咖”、百度的“AIDU計劃”等。她最終選擇了“阿裏星”項目,入職阿裏達摩院專注人工智能預訓練語言模型相關研究。
據中國經濟網報道,每年畢業季,為簽下這些“頂尖”畢業生,各家“大廠”使盡渾身解數 “搶人”,年薪100萬是普遍的 “起步價”。華為給 “天才少年” 提供的年薪最高達200萬,騰訊和阿裏巴巴則曾表示,“技術大咖” 和 “阿裏星” 的待遇 “上不封頂”。
可以預見,羅福莉的前路光明。
在阿裏達摩院,她負責AliceMind開源項目,主導開發了多語言預訓練模型Veco。AliceMind語言模型體係入圍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最高獎SAIL獎Top30,背後羅福莉功不可沒。

·AliceMind算是羅福莉的第一個代表作。
2022年,羅福莉跳槽到知名私募公司幻方量化,從事深度學習相關策略建模和算法研究。隨後,她又轉到幻方量化孵化出的公司DeepSeek,參與研發MoE大模型DeepSeek-V2。
在DeepSeek-V2發布後,羅福莉曾在知乎撰文表示:“單論DeepSeek-V2模型的中文水平,是真實處在國內外閉源模型的第一梯隊。”
她評價DeepSeek團隊,“每一個人都非常優秀,DeepSeek-V2是群體智慧的結晶,創始人也是我堅信的國內最適合技術驅動型創業的”。
隨著DeepSeek在全球爆火,作為DeepSeek-V2關鍵開發者之一的羅福莉再次引發高度關注。
不過,隨著“千萬年薪”“AI天才少女”等字眼頻頻登上熱搜,羅福莉也感受到一定壓力。
發稿之前,環球人物記者發現,羅福莉已經將其知乎賬號的簡介改為“請不要神化”。網傳她還通過朋友圈公開表示:“我並非什麽天才少女,神化一個人的結果就是捧得多高,就摔得多重。”

·羅福莉公開表示希望大家不要神化她。

不是“天生學霸”
曾經的羅福莉,在人群中並沒有很“突出”。
她生於四川農村,父親是一名電工,家庭條件不算好。但父母總是言傳身教,讓她從小就相信“隻要付出努力,就能得到回報”。
生活中的她,和不少人一樣,有點“小迷糊”,出門忘帶鑰匙、找不到路的情況時有發生。妹妹經常吐槽:“姐姐,我都不知道不知道你是怎麽考上北大的。”她總是笑著答:“注意啊,不是考,是保送!”

·2021年,羅福莉接受采訪。
羅福莉不是“天生學霸”。
剛上小學時,她的成績處於班級中下水平。在爸爸的引導和鼓勵下,她學會製訂階段性小目標,每個學期都穩步前行。到小學畢業時,她變成班裏的第二名了。
考入重點初中後,她又成了班裏的倒數,隻能靠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再次衝到前麵,考上高中“清北班”。高考後,她沒有聽從家裏的建議去學醫,而是選擇來到北京,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電子專業。
初入大學校園,羅福莉對身邊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參加社團、打辯論賽、約朋友聚會,她把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但很快,她就意識到這樣的狀態不行。

·羅福莉與朋友聚餐。
大二一開學,她就給自己設定了目標——保研。羅福莉最擅長的,就是朝著目標一步步前進。
一次,她聽學長說學校計算機係每年都有4到5人能保研至北大,電子係能保研北大的卻寥寥無幾。她有了轉專業的想法。碰巧,當時北師大校內轉專業到計算機係的流程非常簡單,於是,她先斬後奏,沒和父母商量,迅速辦理了轉專業手續,改學計算機。
為了拿到保研機會,羅福莉提前申請了北大一位導師的小組實習。幸運的是,她得到了實習的機會;不幸的是,小組裏10個實習生,9個都來自北大並且都是男生。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她都不占優勢。
即使知道保研希望渺茫,羅福莉也沒有放棄努力。
剛進組時,她麵對老師給的項目完全是“兩眼一抹黑”。她開始死磕,就連假期也泡在圖書館裏,向班裏的“大牛”請教。沒多久,她的編程能力就得到了導師的認可。
4個月後,羅福莉在ACL上發表了第一篇論文。再之後,她保研北大,有了後來大家熟知的故事。

頂尖AI人才緊俏
隨著AI產業高速發展,各公司對頂尖人才的競爭愈發激烈。
“我們國家AI領域的人才很多,但頂尖人才很少;懂算法的人很多,但是能跨界的人才很少。AI需要與很多行業、產品做融合,未來這些跨界的頂尖AI人才會越來越緊俏。”知名經濟學家、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對環球人物記者說。
在盤和林看來,各大AI企業將會分化成兩個部分,一部分在基礎模型上加大研發投入,廣招頂尖算法人才;另一部分將開源模型與自身數據庫相結合,培養跨界人才。
目前,各大公司都在緊鑼密鼓地招聘人才。
據界麵新聞報道,阿裏AI近期也開啟了大規模人員招聘,其中AI技術、產品研發崗位占比達到90%,所招聘人員將重點投入到文本、多模態大模型、AI Agent等前沿技術與應用的相關工作中。
在AI人才爭奪大戰中,高薪成為了公司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羅福莉為例,她如此“搶手”,“一方麵源於她卓越的技術和能力;另一方麵,發展人工智能需要整合多方資源,包括資本、人才團隊以及與企業用戶溝通的渠道等。AI人才不僅能夠為企業帶來強大的算法能力和技術團隊,更重要的是能夠助力企業拓展更廣泛的生態用戶群體。”盤和林說。
近幾年,走紅網絡的青年學者、科技工作者並不少。2021年,北大數學老師韋東奕走紅網絡,成了網友口中的“韋神”,引發廣泛討論。隨後,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發布聲明,其中提到:“韋東奕專注於數學世界,為人純真,生活簡樸。數學研究需要安靜的治學環境。我們也衷心希望社會各界與我們一起,營造有利於年輕人專心開展學術研究的氛圍。”
隨著AI產業的不斷發展,該領域未來勢必也會有更多人才湧現。此刻,恐怕“羅福莉”們想要的不是熱度,而是一個能“安安靜靜做難而正確的事情”的空間。
作者:陳佳莉 董碩
“一個集‘福利’和‘蘿莉’於一身的程序媛(好不要臉,哈哈),很開心在這裏與你相遇。”環球人物記者進入羅福莉的個人微信公眾號平台,跳出來的這句問候語讓人會心一笑。
“羅福莉”這個名字在過去幾個月頻頻登上熱搜榜。
從傳出她被小米科技有限公司花千萬聘請的消息,到2月17日有消息稱她已經到新崗位上班,再到2月19日網傳截圖顯示她在朋友圈稱“請互聯網還我一片安安靜靜做事的氛圍”,每次都能在網絡上激起一片漣漪。記者嚐試向羅福莉求證,截至發稿她沒有回應。
“95後”的羅福莉是個社交媒體達人,畢業後曾在知乎、B站、微信公眾號等多個平台開設個人賬號,活躍地進行分享、答疑、直播,還被一些自媒體形容為有“熱搜體質”。但2021年之後,她的“真身”就很少再露麵。
雖然外界不知道羅福莉最終的東家是不是小米科技有限公司,也難以確定傳言中“千萬年薪”的真實性,但可以確定的是,熱搜背後,羅福莉所代表的AI人才隊伍正成為市場“新寵”。

“我並非什麽天才少女”
羅福莉為何如此受關注?這可能要從她的學術成績說起。
2019年,人工智能領域頂級國際會議——國際計算語言學年會(ACL)收錄了羅福莉的8篇論文,其中2篇她是第一作者。當時,羅福莉在北京大學自然語言處理專業讀碩士研究生,如此“高產”的亮眼成績讓她在學術界初露鋒芒。
羅福莉曾表示,這些論文的背後“可能有運氣成分加持”,但她也“付出了足夠的努力”。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她說:“我那一年大年二十九回到家,大年初五又回學校趕稿,趕到了正月十五,投出論文後回寢室聽到外麵放煙花(的聲音),躺在寢室床上,眼淚嘩嘩往下流。”

·羅福莉參加ACL2019年會議時與大家交流。
畢業時,老師和同學們都覺得羅福莉可能會繼續走學術道路,但她選擇了工作。
校招中,被用人企業無數次問起“為什麽不繼續讀博”時,她的回答是:“如果追求人生多樣性和自由性,我一定要去一下工業界,在學術象牙塔做久了,我覺得自己被‘保護’太好,問題被定義太清晰,數據集太幹淨,接觸不到真實的數據,也無法在更實際的數據集上驗證自己創新的模型的有效性。”
帶著“8篇論文”的光環,羅福莉在畢業時拿到國內各個“大廠”的頂級offer,包括阿裏巴巴的“阿裏星”、騰訊的“技術大咖”、百度的“AIDU計劃”等。她最終選擇了“阿裏星”項目,入職阿裏達摩院專注人工智能預訓練語言模型相關研究。
據中國經濟網報道,每年畢業季,為簽下這些“頂尖”畢業生,各家“大廠”使盡渾身解數 “搶人”,年薪100萬是普遍的 “起步價”。華為給 “天才少年” 提供的年薪最高達200萬,騰訊和阿裏巴巴則曾表示,“技術大咖” 和 “阿裏星” 的待遇 “上不封頂”。
可以預見,羅福莉的前路光明。
在阿裏達摩院,她負責AliceMind開源項目,主導開發了多語言預訓練模型Veco。AliceMind語言模型體係入圍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最高獎SAIL獎Top30,背後羅福莉功不可沒。

·AliceMind算是羅福莉的第一個代表作。
2022年,羅福莉跳槽到知名私募公司幻方量化,從事深度學習相關策略建模和算法研究。隨後,她又轉到幻方量化孵化出的公司DeepSeek,參與研發MoE大模型DeepSeek-V2。
在DeepSeek-V2發布後,羅福莉曾在知乎撰文表示:“單論DeepSeek-V2模型的中文水平,是真實處在國內外閉源模型的第一梯隊。”
她評價DeepSeek團隊,“每一個人都非常優秀,DeepSeek-V2是群體智慧的結晶,創始人也是我堅信的國內最適合技術驅動型創業的”。
隨著DeepSeek在全球爆火,作為DeepSeek-V2關鍵開發者之一的羅福莉再次引發高度關注。
不過,隨著“千萬年薪”“AI天才少女”等字眼頻頻登上熱搜,羅福莉也感受到一定壓力。
發稿之前,環球人物記者發現,羅福莉已經將其知乎賬號的簡介改為“請不要神化”。網傳她還通過朋友圈公開表示:“我並非什麽天才少女,神化一個人的結果就是捧得多高,就摔得多重。”

·羅福莉公開表示希望大家不要神化她。

不是“天生學霸”
曾經的羅福莉,在人群中並沒有很“突出”。
她生於四川農村,父親是一名電工,家庭條件不算好。但父母總是言傳身教,讓她從小就相信“隻要付出努力,就能得到回報”。
生活中的她,和不少人一樣,有點“小迷糊”,出門忘帶鑰匙、找不到路的情況時有發生。妹妹經常吐槽:“姐姐,我都不知道不知道你是怎麽考上北大的。”她總是笑著答:“注意啊,不是考,是保送!”

·2021年,羅福莉接受采訪。
羅福莉不是“天生學霸”。
剛上小學時,她的成績處於班級中下水平。在爸爸的引導和鼓勵下,她學會製訂階段性小目標,每個學期都穩步前行。到小學畢業時,她變成班裏的第二名了。
考入重點初中後,她又成了班裏的倒數,隻能靠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再次衝到前麵,考上高中“清北班”。高考後,她沒有聽從家裏的建議去學醫,而是選擇來到北京,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電子專業。
初入大學校園,羅福莉對身邊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參加社團、打辯論賽、約朋友聚會,她把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但很快,她就意識到這樣的狀態不行。

·羅福莉與朋友聚餐。
大二一開學,她就給自己設定了目標——保研。羅福莉最擅長的,就是朝著目標一步步前進。
一次,她聽學長說學校計算機係每年都有4到5人能保研至北大,電子係能保研北大的卻寥寥無幾。她有了轉專業的想法。碰巧,當時北師大校內轉專業到計算機係的流程非常簡單,於是,她先斬後奏,沒和父母商量,迅速辦理了轉專業手續,改學計算機。
為了拿到保研機會,羅福莉提前申請了北大一位導師的小組實習。幸運的是,她得到了實習的機會;不幸的是,小組裏10個實習生,9個都來自北大並且都是男生。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她都不占優勢。
即使知道保研希望渺茫,羅福莉也沒有放棄努力。
剛進組時,她麵對老師給的項目完全是“兩眼一抹黑”。她開始死磕,就連假期也泡在圖書館裏,向班裏的“大牛”請教。沒多久,她的編程能力就得到了導師的認可。
4個月後,羅福莉在ACL上發表了第一篇論文。再之後,她保研北大,有了後來大家熟知的故事。

頂尖AI人才緊俏
隨著AI產業高速發展,各公司對頂尖人才的競爭愈發激烈。
“我們國家AI領域的人才很多,但頂尖人才很少;懂算法的人很多,但是能跨界的人才很少。AI需要與很多行業、產品做融合,未來這些跨界的頂尖AI人才會越來越緊俏。”知名經濟學家、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對環球人物記者說。
在盤和林看來,各大AI企業將會分化成兩個部分,一部分在基礎模型上加大研發投入,廣招頂尖算法人才;另一部分將開源模型與自身數據庫相結合,培養跨界人才。
目前,各大公司都在緊鑼密鼓地招聘人才。
據界麵新聞報道,阿裏AI近期也開啟了大規模人員招聘,其中AI技術、產品研發崗位占比達到90%,所招聘人員將重點投入到文本、多模態大模型、AI Agent等前沿技術與應用的相關工作中。
在AI人才爭奪大戰中,高薪成為了公司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羅福莉為例,她如此“搶手”,“一方麵源於她卓越的技術和能力;另一方麵,發展人工智能需要整合多方資源,包括資本、人才團隊以及與企業用戶溝通的渠道等。AI人才不僅能夠為企業帶來強大的算法能力和技術團隊,更重要的是能夠助力企業拓展更廣泛的生態用戶群體。”盤和林說。
近幾年,走紅網絡的青年學者、科技工作者並不少。2021年,北大數學老師韋東奕走紅網絡,成了網友口中的“韋神”,引發廣泛討論。隨後,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發布聲明,其中提到:“韋東奕專注於數學世界,為人純真,生活簡樸。數學研究需要安靜的治學環境。我們也衷心希望社會各界與我們一起,營造有利於年輕人專心開展學術研究的氛圍。”
隨著AI產業的不斷發展,該領域未來勢必也會有更多人才湧現。此刻,恐怕“羅福莉”們想要的不是熱度,而是一個能“安安靜靜做難而正確的事情”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