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在東南亞組織犯罪猖獗 助長當地反中情緒
RFA
2025-02-19 17:55:49
浙江省溫州市中級法院開庭審理緬北電詐家族“明家集團”案件
中國官媒周三(2月19日)報導了浙江省溫州市中級法院開庭審理緬北電詐家族“明家集團”的消息,輿論關注東南亞成為境外華人詐騙犯罪集中地的問題,以及這些犯罪在當地所造成的各種負麵影響。
據中國官媒央視新聞2月19日報導,中國浙江省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從14至19日,一審開庭審理緬北電詐家族明家集團共23名被告。這些人被指控涉及詐騙、故意殺人、非法拘禁、敲詐勒索及涉賭、組織賣淫、販毒、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11項罪名。
明家電詐集團首腦23人被審 11項控罪
據報導,溫州市人民檢察院在起訴書中指控,2015年以來,以明學昌(已死亡)、明國安(另案處理)、明國平、明珍珍等家族核心成員為首要分子的“明家犯罪集團”,利用該家族在緬甸果敢地區的影響力,發展和依托該家族掌控的武裝力量,在果敢老街市及石園子、清水河等地設立多個“產業園區”,招攬吸引巫鴻明等多名“金主”入駐並提供武裝庇護,夥同以“金主”為首要分子的犯罪集團,實施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等犯罪活動,涉賭詐資金百億餘元,造成14名中國公民死亡、6名中國公民受傷。
檢察機關提請以詐騙罪、故意殺人罪等11項罪名追究明家犯罪集團及其關聯犯罪集團成員刑事責任。法庭最後宣布,將擇期宣判。
今年1月初,中國演員王星遭詐騙集團以工作名義被騙至泰國,後被拐至緬甸的電詐園區。新聞曝光後,王星在中泰雙方合力營救下獲釋,並引發輿論對於東南亞地區作為境外詐騙犯罪集中地關注。同時,外界也關切中國人在境外犯罪活動的持續增加及對當地造成的影響。
以上述的”明家集團”為例,該華裔犯罪集團活躍於緬北的果敢等地區,長期從事電詐、賭場、販毒、賣淫等非法活動且規模龐大,為當地“四大家族”之首。迫於輿論壓力,中國官方於2023年向緬甸方麵施壓,同年11月,緬方將其重要頭目明國平、明珍珍等多人逮捕,而後移交給中國追究刑責。
最近,中國公安部部長助理劉忠義為打擊電詐集團再度訪問泰國,並赴緬甸協調遣返那裏的中國公民。據台灣中央社報道,此前,他曾呼籲泰方盡快逮捕住在泰國的詐騙集團首腦,及協助確認仍被扣押在緬甸的中國受害者,讓他們盡快獲釋。泰中雙方也同意設立“協調中心”,共同打擊電信詐騙集團。2月初,泰國總理佩通坦·西那瓦也曾訪華,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就共同打擊電信詐騙犯罪達成共識。但外界質疑這些努力是否能夠真正奏效。
疫情三年後 東南亞地區電詐犯罪激增
本台早先報道,緬甸與泰國接壤的邊境地區近年來成為一些華人犯罪集團的藏身之所,估計有數十萬人員被迫從事電信詐騙,全球受害者損失高達數百億美元。許多從業人員被以高薪工作為誘餌騙至詐騙中心,隨後陷入強迫勞動,甚至遭受虐待,形成“現代奴役”現象。
華府智庫史汀森中心(Stimson Center)的東南亞項目主任布賴恩∙艾勒(Brian
Eyler)告訴本台,東南亞地區電詐犯罪猖獗不是近期才出現的問題,而最近一波始於三年前:“中國的跨國犯罪問題,特別是網絡犯罪,是在疫情結束後出現的。當時越來越多的人上網,因此更容易受到網絡犯罪和詐騙犯罪的侵害。與此同時,一波中國犯罪浪潮離開中國大陸,或者說中國本土,並進入了東南亞無人管轄的地區,比如緬甸邊境地區、泰國和緬甸邊境地區、老撾金三角地區和整個柬埔寨,從那時起,犯罪活動就一直在激增。”
艾勒說,2023 年美國人因網絡詐騙而遭受的損失達1590 億美元,2024年則更高。而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
(UNODC) 的報告,估計 2023 年東亞和東南亞受害者的財務損失在 180 億美元至 370 億美元之間。
緬北電詐案集團被告出席庭審
境外犯罪猖獗影響華人形象 助長反中情緒
除了財務損失,廣泛的犯罪活動已經影響到中國人在東南亞國家的形象,並導致中國和當地國家的關係陷入緊張。
艾勒說:“中國人肯定因為這種與大多數中國人無關的活動而名聲掃地。此外,中國公民也不想去東南亞旅遊,因為東南亞現在的名聲不佳,這是由於東南亞國家發生的跨國有組織犯罪。例如,由於人們認為泰國是一個不安全的地方,中國公民前往泰國的旅遊業並沒有以預期的方式反彈。
2023年,中國最受歡迎的兩部電影就是關於這個問題的。”
據中央社報道,印尼經濟與法律研究中心(CELIOS)主任拉瑪特(Muhammad Zulfikar
Rakhmat)和研究員葉達(Yeta Purnama)2月19日在澳大利亞國際事務研究所(Australi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IIA)網站聯合發文指出,中國當局針對境外電信詐騙問題,曾在今年初警告公民提高警覺性,但中國公民在海外參與網路賭博、走私和詐騙等非法活動卻在日益增多。印尼近年出現多起中國公民的犯罪事件。這一趨勢不僅導致中國和印尼關係緊張,也助長了印尼的反中情緒,可能給兩國的外交關係蒙上陰影。
文章認為,中國和印尼必須加強合作打擊跨國犯罪,但同時印尼必須采取更強硬的立場,因為“該問題不僅是外交問題,而是中國無法管理其公民在海外的活動”。學者建議,中國須強化監管,對非法行為采取加重處罰,並與當地執法部門更密切地協作。
與此同時,中國公安部部長助理劉忠義16日再度率團訪問泰國也引起泰國民眾不滿。據泰國媒體報導,有很多人質疑為何劉忠義的行程中都沒有看到泰國官員陪同,也有人質疑為何他可以在泰緬兩邊自由來去,仿佛在泰國領土上有主權一樣。泰國副總理兼防長普譚(Phumtham
Wechayachai)回應表示,泰國政府知道劉忠義的行程,並說這項行動是泰緬中三方共同合作結果。
東南亞電詐犯罪問題症結在哪裏?
針對東南亞電詐犯罪問題泛濫的原因及如何才能根治,旅美人權律師吳紹平告訴本台:“不是法律上的缺失,或者法律上有漏洞,我認為不是這個問題,而是中共在背後或多或少有參與其中。隻有這個能夠合理解釋為什麽電詐園在金三角等地區如此的猖獗。”
去年,海外華文媒體曾披露東南亞華裔商人佘智江是中國國安特務的消息。報道指,他曾做與中共深度合作,與緬甸政府簽約的“亞太新城”專案在2017年成為中國“一帶一路”的重點專案,但後來因為涉及非法活動而被緬甸政府叫停,佘智江也隨即被國安拋棄在泰國並被誘捕入獄。還有知情人爆料,指“一帶一路”的板塊與灰色產業高度重合,並多與中共國安勢力有關聯。
吳紹平分析,從地緣政治角度來說,東南亞國家都可算是中國的勢力範圍,北京在那裏具有相當的影響力。並且,詐騙集團的相關犯罪行為已經持續多年,規模影響巨大,北京完全有理由也有能力采取打擊措施,但卻遲遲沒有行動。
他指出:“網絡上,大家現在都在說,中共可能自己就參與其中,電詐園的經營者很多可能就與中國的官方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