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變化的全球政治局勢是德國媒體關注的焦點。
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片 © 路透社圖片
《萊比錫人民報》認為: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在重組世界:如果普京獲得已經被血腥征服的烏克蘭五分之一的領土,他將不得不對美國的強國夢采取一種競技性的看法。中國可能將此解讀為肆無忌憚地吞並台灣的信號。而美好的歐洲及其學識淵博的民主則介於兩者之間。對於這三個超級大國來說,根本不存在危險。有一點必須強調:擁有
4.5 億人口和市場力量的歐洲必須團結一致。特朗普、普京和習近平所代表的不是自由,而是屈服。
海德堡的《萊茵內加河報》強調:人們不應該抱有幻想:歐洲沒有坐到利雅得的談判桌上,但卻要確保隨後實現停火,這不是一個公平的協議。但這仍然比進一步延長死亡過程要好。而這正是特朗普的前任喬·拜登所選擇的——完全錯視權力關係。歐洲正遭受華盛頓權力和戰略變化的沉重打擊,因為其高層人員始終拒絕製定明確的、可實現的戰爭目標。難道要戰鬥到普京屈服為止?各個首都裏有人真的相信這一點嗎?在烏克蘭經曆了三年的戰爭之後,歐洲顯然麵臨著一堆廢墟,而現在它必須自費清理這一廢墟。
T-ONLINE網站就俄美在沙特的會談指出:利雅得會晤象征著一個曆史性的轉折點,這是一種始於特朗普就職以來的第二次轉折點,它預示著一個可能摧毀歐洲的新世界秩序:20
世紀風格的大國政治重生。大國之間協商小國的命運,將世界劃分為不同的勢力範圍。世界政治的新聲音是:隻有那些能夠可信地展示實力的人才能與真正強大的人對話。這對歐洲來說是一個痛苦的消息。因為歐洲人首先證明的是他們自己的渺小。
《商報》談到馬克龍周二在巴黎舉行的“緊急峰會”,並指出:臨時召開這次峰會,並以‘慕尼黑會議之後我們已經明白了’為口號,提出無法實現的期望,是錯誤的,甚至是疏忽的。那些沒有受到邀請的人不僅會感覺自己是歐盟二等成員。即使是受邀者在關鍵問題上也存在分歧。在這樣的背景下,將此次峰會的忙亂召開形容為不專業仍舊是過分的恭維——而人們不應該對唐納德·特朗普不重視歐洲、在主要影響歐洲人的地緣政治高度敏感問題上忽視歐洲、給予歐洲至多一個軍需官的角色並將其貶低為某種“和平”的保證者而感到驚訝。這種‘和平’的形式很大程度上是由特朗普本人決定的——更糟糕的是:由普京來決定。
《紐倫堡新聞報》對巴黎特別峰會的看法是:這次危機峰會徹底失敗了,前景罕見地黯淡。事實上,歐洲人已再一次表明,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團結一致
— —
因此也難以信賴。烏克蘭戰爭的結束將對團結帶來嚴峻考驗,這是完全可以預見的。那麽,為什麽歐洲人對於他們願意做出多大程度的投入仍未達成真正的共識呢?歐共體與英國的經濟總量大致比美國還要大。但應對挑戰需要政治意願。而這一意願今天似乎仍然不存在。
《新奧斯納布呂克報》強調:跨大西洋關係最近幾天的變化速度令人驚歎。目前還看不到任何喘息的跡象——歐洲人的工作才剛剛開始。過去幾天對歐洲來說是——沒有其他說法——殘酷的。美國新政府先是斥責其先前的歐洲盟友,隨後又羞辱他們。另一方麵,它讓俄羅斯獨裁者普京重新登上了世界舞台。如果兩個大國在烏克蘭麵前商議其命運,烏克蘭最終將麵臨被車輪碾壓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