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DeepSeek,百度和字節高管罕見隔空互懟。
據《智能湧現》援引知情人士信息,2月12日,百度智能雲(ACG)事業群總裁沈抖在百度雲全員會上提到:國內去年“惡意”的價格戰,導致行業整體的創收相較國外差了多個數量級。字節跳動旗下火山引擎總裁譚待隔天在朋友圈回應:模型價格降低是依靠技術創新,大家應該像DeepSeek 一樣聚焦基本功,少無端猜測,歸因外部。
“當時是個問答環節,員工問ds(DeepSeek)的影響。抖(沈抖)就說其實對百度的影響還好。”一位接近百度雲的知情人士表示,沈抖想表達的是豆包和DeepSeek之間的競爭,對文心一言的影響相對來說,沒有對豆包的影響大。
這場爭論背後,折射出百度在大模型領域"起了大早趕了晚集"的尷尬處境。原本與蘋果在iPhone 16的AI合作中占據先發優勢,卻被阿裏半路殺出,搶下了iOS係統AI大模型的深度集成機會。
盡管市場傳聞蘋果可能采取雙線並行策略,但這一局勢的變化已然表明,百度在大模型領域的先發優勢已被削弱。
從外賣、電商、汽車到如今的大模型,百度似乎陷入一個戰略魔咒:總是早早洞察風口、高調入場,卻又總是在重複“高開低走”的命運劇本。
然而,當下的AI變局直指其基石業務——搜索。據新浪科技調查數據,59%的用戶更依賴AI搜索工具,而百度等傳統搜索工具使用率降至22%。這對於一家搜索/信息流業務占核心總營收70%(2024年Q3官方財報數據)的公司而言,無疑是生死攸關的挑戰。
蒙眼狂奔
DeepSeek從技術到生態的強勢崛起,迫使一向堅持閉源付費模式的李彥宏不得不調轉方向:文心一言從今年4月起全麵免費,從6月30日起開源文心大模型4.5係列,並計劃百度搜索全麵接入DeepSeek和文心一言深度搜索功能。
“開源是大家期望的。”百度員工李樂認為,百度內部早期一直有聲音支持開源,而且在2023年做付費模式時就存在內部爭議,但礙於領導命令“不敢更多探討”,再加上也有業績壓力,“就這麽蒙著眼睛往前推了。”
“最早文心4.0收費的時候大家就不理解,這才哪到哪就想著收錢,主要是也收不了幾個錢。”李樂說。
百度在2023年3月發布文心一言,八個月後,從文心大模型4.0版本發布開始,正式向C端用戶上線專業版付費服務。其中,連續包月費用為49.9元,單月購買為59.9元,文心一言4.0與文心一格白銀的聯合會員為每月99元。
作為對比,OpenAI的Plus套餐20美元/月(約合人民幣145元),可訪問推理模型o3-mini、o3-mini-high 和 o1;Pro套餐200美元/月(約合人民幣1450元),可訪問深度研究和 o1 pro 模式等。
走通商業模式,是李彥宏堅持做閉源最關鍵的原因。在過去兩年中,他多次提到“閉源才是走通商業模式的正確道路”,認為開源模型往往麵臨著難以盈利的困境,因為“開源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免費使用模型,這導致了模型開發者的收益無法得到保障。”
結合之前的發言和如今的情形,百度似乎過於著急變現,以至於為了短期收益而犧牲了長期份額。
2023年四季度財報顯示,百度智能雲營收84億元,據李彥宏披露,其中大模型為雲業務帶來約6.56億元增量收入,生成式AI和基礎模型的收入占AI雲收入的8%。
但當2024年Kimi、豆包、阿裏通義大模型、DeepSeek接連崛起後,文心一言難在功能表現上與免費競品拉開差距,導致既沒有賺到流量,又難留住付費用戶。
2024年三季度財報顯示,由生成式AI和基礎模型驅動的收入占AI雲收入的11%,三個季度過去,占比僅提升3%。更棘手的是,百度基石業務搜索的市場份額與廣告收入在下滑。財報顯示2024年三季度百度核心廣告收入同比下滑4.5%,雖然百度仍是中國份額第一的搜索引擎,但據Statista數據,2021年至2024年5月,百度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已從87%跌至56%。
“相比AI搜索,傳統搜索算是上個時代的蒸汽機了。”一位AI行業從業者認為。據新浪科技調查數據,59%的用戶更依賴AI搜索工具,而百度等傳統搜索工具使用率降至22%,小紅書、抖音等搜索使用率為19%。

百度2024年三季度核心收入報表 來源:百度官網
與之相對比,據外媒披露的一份穀歌內部文件,穀歌在2023年就發現開源和閉源模型差距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縮小,於是在2024年初選擇開源和免費模式路線。
據AI產品榜,今年1月,穀歌的生成式AI產品Gemini網站訪問總量居全球第五,高於DeepSeek,而文心一言的全球排名在第50位。同樣是2024年三季度,穀歌搜索仍保持12%的增長、雲收入同比增長35%。
閉源收費商業模式的核心是持續保持技術、體驗的領先性,當開源、免費的模型成為了新的行業領頭羊,前者的商業模式自然會被打破。1月31日,OpenAI創始人Sam Altman首次反思閉源模式,稱“我們可能站在了曆史錯誤的一邊”。
追風的百度,難保持專注
李彥宏對閉源模型商業模式的執著,或許是急於為份額不斷縮小的搜索業務找到增收空間,以支撐百度這艘大船正常運行。
百度是國內最早一批押注AI的互聯網大廠。2010年,成立自然語言處理部;2012年,李彥宏一封內部信鼓勵全百度產品經理了解最新AI技術;2013年,更是成立了專注於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的研究院(IDL),由李彥宏親自擔任院長。
當時的IDL號稱要做中國AI領域的貝爾實驗室,吸引了大批頂尖AI人才。
AI與機器學習領域權威學者、在線教育平台Coursera聯合創始人、DeepLearning.AI創始人吳恩達曾擔任百度首席科學家,領導百度研究院和百度大腦計劃。深度學習框架MXNet的作者之一李沐,曾在IDL任高級研究員。從IDL走出的企業家還有: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禾多創始人兼CEO倪凱、NovuMind創始人吳韌、物靈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顧嘉唯等。
計算機學界最高獎項圖靈獎得主、Meta首席AI科學家楊立昆曾在《科學之路》中文版自序中提到,百度是最早部署商業化深度學習係統的大型公司之一,領先於穀歌和微軟。
“大多數人不知道,關於Scaling Law定律的原始研究來自2017年的百度,而不是2020年的OpenAI。”Meta研究員、康奈爾大學博士候選人Jack Morris看到,百度在2017年發布的一篇論文中討論了機器翻譯、語言建模等領域的Scaling現象,第一作者當時正在百度工作。“他們隻是用LSTM代替了Transformers,而且沒有將他們的發現命名為定律。”
彼時坐擁一眾頂尖AI人才、有能力投入巨額研發資金與資源的百度不缺先進的研究成果。但錯過移動互聯網機遇、多個砸重金發展的戰略產品如91手機助手、百度糯米等失利後。2019年百度首次出現自2005年上市以來的首次季度虧損,第一季度淨虧損3.27億元。百度急需為搜索業務找到新的增長空間,或者找到新的營收支柱。
從2020年開始,百度宣布轉型AI生態型公司,也就是說,多年來巨額投入的AI研究需要為百度各項業務增長做出貢獻了。
曾經錯失移動互聯網的慘痛教訓,也讓百度更怕錯過新的時代機遇。從元宇宙到數字人、短視頻、AIGC、ChatGPT,百度幾乎一個風口都沒落下,但這也意味著業務團隊難以保持專注。
“百度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自然語言處理)的人幾乎全部調去做一言了,李彥宏親自掛帥。”一位接近百度的人士表示,2023年3月文心一言發布之前,工作地點位於深圳的百度NLP也被臨時調去了北京支援。
文心一言發布後,李彥宏曾表態,“百度還要做第一個把全部產品重新做一遍的公司,用AI 原生的思維重構產品。” 這讓百度內部將業務重點放在了AI與本身業務的結合上。據AI產品榜,今年1月,百度文庫的訪問量超3290萬,是文心一言(1458萬)訪問量的兩倍。
在李彥宏看來,相比一個超級應用,生成式AI的機會在於在基礎模型之上誕生數以百萬計的各種各樣的應用。這也意味著,在他看來,基礎模型是AI時代的window係統、蘋果係統、安卓係統,但他或許忽略了,AI搜索本身可能就是AI時代的超級應用。

來源:光大證券
AI變革還在生產力緯度
“AI會在肉眼可見的幾年內,先把生產力層給迭代一遍。”一位AI行業從業者認為,純用戶主動選擇的,越具有工具產品屬性的就越不容易迭代,比如微信。分發和推薦屬性越重,越是平台屬性的就越容易被迭代,比如百度搜索。“因為AI就是革命之前分發和推薦算法的。”
在他看來,在屬於生產力層的平台中,生態越偏線上,就越容易被迭代,越偏線下,就越難被迭代。像阿裏、京東、美團的物流和騎手都屬於護城河生態。
“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集中式信息分發,流量商業化變現的商業模式基本上走不通了。”中歐AI與管理創新研究中心秘書長錢文穎,AI帶來了信息分發和檢索的底層邏輯變化,與AI深度整合後的信息檢索顛覆了用戶原先的使用習慣,“是基於問題,基於場景的檢索,對檢索平台的依賴度減小。”
“當前AI變革還是在生產力維度上,有應用場景、有行業know-how、有產品,和用戶關係緊密的公司嵌入AI會更有競爭力。”錢文穎說。
這也能解釋,為什麽DeepSeek-R1模型發布後,國內三大運營商、眾多手機和汽車品牌、頭部互聯網大廠產品等全產業鏈頭部公司幾乎都在最快的速度內決定接入。
AI對生產力的革新,也讓搜索賽道重新洗牌。字節的豆包、月之暗麵的Kimi、以及DeepSeek都在瞄準搜索入口。據財經雜誌報道,字節對大模型投入“不設限”,定位幾乎是內部“一號工程”,要求是做到“全麵領先”。
與此同時,百度搜索所在事業群MEG發生人事震蕩。2024年10月,百度開啟新一輪高管輪崗,百度CFO、執行副總裁羅戎輪崗擔任MEG負責人,MEG原負責人、資深副總裁何俊傑輪崗擔任CFO。一個月後,MEG CTO肖陽,百度移動生態商業體係負責人王鳳陽離職。
百度對AI搜索的最新態度或能從羅戎在2024年三季度財報會上的發言窺見一斑:百度目前處於探索AI搜索商業變現機會的早期階段,短期內將優先提升用戶體驗,而不是急於占據市場位置。
字節在DeepSeek強勢崛起後也調整了對AI搜索的戰略。據《晚點LatePost》報道,字節CEO梁汝波反思沒有意識到OpenAI長鏈思考模型技術的重要性,在2025年重點目標中,調整關注重點,重視追求“智能”上限,優於追求某個具體產品的DAU,如豆包,不忽略關鍵技術節點,但同時也不放棄追求規模效應。
回顧國內大模型產品的競爭態勢,從百度文心一言到Kimi、字節豆包再到DeepSeek,市場格局的顛覆周期已壓縮至半年。而在此前的互聯網時代,Netscape從巔峰時期的80%市占率跌至IE反超,耗時三年;雅虎從1998年市值超越通用汽車到被穀歌顛覆,也用了整整兩年。
而如今AI領域的競爭熱度,已遠超往昔,而百度未來顯然也麵臨著不小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