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人,總免不了同客服打交道。
無論是今天中午的外賣,配送晚了半個鍾頭還撒得一塌糊塗,想找平台評理;還是接到信用卡客服來電,被告知有一筆大額資金可供使用,即便再三推阻,對方仍不依不饒介紹利率有多優惠,不掛電話不死心。
讓人生氣的遠不止這些。如今大多平台的在線客服都是 AI 坐鎮,張口就是“親,遇到了什麽問題呢”,可一旦真讓它解決問題,就變成莫得感情的複讀機,一通已讀亂回,讓人直呼厭蠢症犯了。
想轉人工客服更不容易,要跟著 AI 指令繞來繞去,按鍵按到手發軟,排隊排到頭漲疼,才能等來真人降臨。客服客服,什麽時候開始變成了讓人自己克服困難?
AI 客服,不給轉人工
剛過去的這個春節,人工智能們一刻都不得閑——有的忙著被網友邀請一句話辣評直至服務器崩潰,有的忙著上春晚上轉手絹扭秧歌,還有的忙著在線上加班做客服。
近些年,AI 競相“應聘上崗”幹起了客服,它們高效迅速,快遞、金融、電商領域通通都能幹,還能超長待機,把“996”升級成了“007”,堪稱“六邊形戰士”。
智能客服市場也一路走高,規模從 2016 年的 4.9 億元一路飆升到 2023 年的 86.9 億元,七年間翻了近 17 倍 。
然而,AI 客服數量與日俱增,大家的使用體驗卻越來越差。2021 年,江蘇省消保委針對 48 款 App 客服的問卷調查顯示,有 52.9% 的消費者都曾遭遇過客服問題 。
被全網膜拜的 DeepSeek 固然強大,但絕大多數 AI 客服更像是“人工智障”,把“請稍等”“對不起”掛在嘴邊,根本不理解用戶在說啥,跟它們對話就好似一拳砸在棉花上,有氣沒處出。
根據艾媒谘詢的調研,用戶吐槽智能客服最多的情況就是不能解決個性化問題、回答生硬、聽不懂話。總結來說就是:智能客服一點也不智能,太笨了。

與其浪費時間和“人工智障”不停吵嘴,許多人選擇直接轉人工客服,可是這條路遠比想象中難走。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排隊是常態,不排隊才是例外。
有些平台還會拿 AI 跟用戶打太極,故意拖延時間。更有甚者,用戶千辛萬苦排到的人工客服還是 AI 扮演的,被一句“宮廷玉液酒”戳穿真麵目,畢竟多數人會秒答“一百八一杯”,而應激的演員們隻會“對不起,你在說什麽”。
難怪有人說客服中心變成了“專治客戶不服”中心,逼得大家投訴、找人評理。像在黑貓投訴平台上,關於“轉人工客服”的投訴就有近三萬條,一股怨氣直衝腦門 。

能和人工客服說上話的平台,還算保有最後一絲良心;至於那些心眼子厚得跟堵牆的平台,則是把人工客服入口埋得比馬裏亞納海溝還深,即便費盡千辛萬苦接上線,還有可能慘遭拉黑處理。
麵對轉人工的千層套路,這屆年輕人也不是吃素的,掀起人機大戰的他們甚至將“轉人工”發展成了一門學問,總結出新的野路子:
終於知道人工客服怎麽叫出來了,在回複“人工客服”後接一句“12345”,人工客服就會召喚成功。
人工客服行業,還在走下坡路
轉人工之所以越來越難,其實是人工客服行業正麵臨走下坡路的窘境。大家有所不知,越來越緊俏的人工客服,已經與保潔、保安、焊工等一同被貼上了緊缺技能人才的標簽 。
造成這樣的處境,客服用工企業們難辭其咎,它們把各種克扣成本的小算盤打得震天響,隔著屏幕都聽得清清楚楚。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銀行業。據中國銀行業協會報告,銀行業客服中心智能服務占比在 2019 年僅為 33.38%,到 2022 年就迅速提升到 50.13% 。
事實證明,智能客服的大力推行在降本方麵效果拔群。早在 2019 年就加快布局“AI+ 客服”的某商業銀行,當年信用卡客服和借記卡客服費用分別節省了 30% 和 50% 。
降本光是推行智能服務還遠不夠,銀行們還在對人工客服們下手。
我們統計了 2013-2023 年間銀行業客服中心從業人數,發現客服人數在 2020 年達到峰值後便開始下跌,2022 年減員最嚴重,由 5.02 萬人跌到 4.38 萬人,相當於直接倒退回了十多年前的水平 。

更地獄的是,人工客服少了,要忙的事情卻一點沒少。
2023 年,銀行業客服中心人工處理來電 7.23 億人次,較上年提高 4.6% 。一天恨不得長出八隻手接電話的銀行人工客服們滿腦子疑惑,“不是 AI 在工作嗎,怎麽我的事情還是一大堆?”
除了被企業優化掉,很多人工客服沒等企業節流的大刀落下,就已經崩潰跑路。對於這件事,電商客服最有話語權。
網經社發布的《2023 年度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客服崗位在電商企業中位居離職率榜首,達到了 30% 。
不過,報告裏的離職率更像是離職客服占企業所有離職崗位的比值,而非傳統意義的離職率。但不論是哪種計算方法,都能看出客服崗位難幹且離職率高 。

其實也不難理解個中緣由,天天要與人類物種多樣性鬥爭的電商客服們,早就想選擇撂挑子了。
很多電商客服迫於業績壓力,不得不把買家當祖宗供著,天天裝孫子求爺爺告奶奶,低聲下氣求了八百遍,各種周到服務討好。
結果明明說好的好評,反手變差評,一問竟然是“不小心手滑了”,更有甚者直接被買家“零幀起手”髒話罵到痛哭:
遇到好幾個客戶,要不是規則不允許,我就要講髒話了,我們組有個女孩子還被客戶罵哭了,能幹幾天是幾天吧。
人工客服,真的沒人願意幹
企業和打工人,一個使勁降本增效,另一個拚命逃出生天,一來一去,把人工客服行業推向了下坡路。
但其實遠不隻電商客服心裏苦,各行業的人工客服幾乎都是苦命人,誰也沒比誰強多少。我們整理了社交媒體上來自他們的吐槽,發現許多客服表麵在工位安穩當牛馬,內心則不斷在辭職和留下之間激烈鬥爭。
究其原因,極端的工作環境要背鍋。年輕的客服,剛入崗就要麵臨各種學習培訓,把厚厚的客服工作手冊背完後還得通過嚴苛的考試,許多人剛一入行就被整得精神崩潰。
上崗以後,不僅全年無休加班是常態,而且還要麵臨各種投訴,一個不留神就被扣了業績,分分鍾讓人破防,每次下班都要長呼一口氣,慶幸自己又活過一天。難怪有人直言自己變成了軟柿子:
做客服兩年,感覺自己就是個罪人,天天對不起對不起,已經被磨練得不敢發脾氣,有事直接發瘋。

像這樣每天對精神產生百分百摧殘暴擊的工作,拿到手的薪水也並不樂觀,甚至稱之為“窩囊費”更為貼切。
我們統計了 BOSS 直聘平台上,一線和部分新一線城市客服專員不同工作年限下的薪資中位數,發現客服新人工資整體都不高,除了北上深超過 5000 元,其餘城市均在三四千元左右,被調侃為遍地客服的成都甚至隻有 2600 元。
即便是有一定從業經驗的客服熟手,靠熬工作年限照樣拿不到高薪。在成都、武漢和天津,工作時間 3-5 年、5-10 年以及 10 年以上的客服,工資幾乎沒有分別。
更要命的是,即便在客服崗位上忍受十年,很多人的收入也幾乎翻不了番。

苦行僧一般的工作和微薄的薪水,導致無論是從業者還是應屆生,都不打算在客服行業長待,隻是把它當作“過渡勞動”,年輕人入職即轉行成了基本操作。
根據客服知道研究院在 2018 年對 1.2 萬多位客服的問卷調研發現,那些參加工作時長在三年以下的客服,在一家公司工作不到一年就跳槽的人,占到了 46.19% 。
正是因為人工客服從業者難做,才一步步造成了今天大家轉人工愈來愈難,擋在兩者之間的智能客服,其實隻是行業的遮羞布而已。
所以,當你下次再因智能客服崩潰,不斷要求轉人工時,或許你對麵的人工客服已經先你一步,提桶跑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