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或對美國最新型核動力航母“福特”級“下手”。
據參考消息網2月13日援引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的報道,鑒於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負責人埃隆·馬斯克對技術的理解,以及他對廉價但複雜的無人係統的明顯偏好,人們可以預料他很快就會把怒火轉向預算超支的美國航母編隊。
“我們的航母在哪裏?”這是曆任美國總統在決定對“地區危機”進行軍事幹預時,通常向軍事顧問們谘詢的首要問題。這句話也凸顯了航母在美國具有非同一般的地位。那麽,馬斯克為何可能對美最新型航母“福特”級“下手”?如果真的“下手”,對美國航母以及美國海軍裝備發展又有何影響?
雖然“福特”號已經服役近8年,但依然存在不少問題。
“福特”級被馬斯克“盯上”?
報道稱,馬斯克和他在DOGE的團隊似乎正在做特朗普總統及其支持者要求他們做的事情:削減政府的浪費。到目前為止,媒體的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砍掉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等機構,以及他們的行動是否符合憲法的辯論上。
早在特朗普上任之前,馬斯克就表現出改革軍費開支的願望——利用他的X平台賬號貶低備受五角大樓推崇、但浪費嚴重的F-35“閃電”戰鬥機等項目。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發文稱,“一些傻子還在生產F-35這樣的載人戰鬥機。”並配上了一個垃圾桶的表情。馬斯克認為,這種需要人駕駛的戰機已經過時,無人機才是未來戰場的主要趨勢。
美國政府問責局2024年5月發布的數據顯示,F-35項目總花費可能達2萬億美元,被稱為“迄今為止最貴的戰鬥機項目”。
美國防務界的許多人擔心,特朗普-馬斯克在DOGE的“廢料切割機”下一步可能會把目標轉向F-35項目。
報道稱,不過,還有一種更昂貴的武器係統可能最終會被馬斯克淘汰。這就是美國海軍大肆吹噓——但已經過時的——“福特”級航空母艦。
“福特”級航母是美國為替代“尼米茲”級研製建造的新型核動力航母,是目前美國以及全世界最大的航空母艦,全長超過330米,排水量約11萬噸,可搭載70到80架飛機,采用電磁彈射器、雙波段雷達等大量的先進電子係統,可搭載F-35等隱身戰機。
軍事專家張軍社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采訪時介紹說,“福特”號航母搭載了彈射型的F-35C戰鬥機,鑒於馬斯克此前對F-35的批評,而且F-35C價格也是在上漲,對“福特”級“下手”的話,F-35C可能會是一個重點目標。
目前美國海軍擁有11艘航母,包括10艘“尼米茲”級和1艘“福特”級。根據“未來三十年造艦計劃”,美國海軍將在未來30年內采購6艘“福特”級航母。
“福特”號在建造工程中遇到預算超支,工期延誤等問題,雖然航母早在2017年服役,但由於技術問題,戰鬥力形成時間也被迫推遲,在2023年才進行首次戰鬥部署。“福特”號航母造價約130億美元,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此前指出,與2008年預算相比,“福特”號超支近30億美元,而且部署期間的任何新問題都會進一步擴大超支規模。
軍事專家王雲飛告訴澎湃新聞,美國航母目前存在“拖、降、漲”三個問題,“拖”是建造工期拖,材料會上漲,人工成本也會增加;“降”是在建造過程中降低性能指標,因為技術原因無法達到設計指標;“漲”是建造成本普遍超支。“馬斯克對美國‘航母’下手主要是查航母研製和建造過程中的腐敗問題,降低成本和運行費用。”王雲飛認為。
去年4月,現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邁克·沃爾茨此前在擔任國會議員期間高舉一袋采購價高達9萬美元的機械零件質問美國空軍部長,成為社交平台的熱門話題,之後有關美軍天價采購的消息不斷被媒體和網民翻出來,價值1萬美元的馬桶圈、1200美元的咖啡杯……引發熱議。
當地時間2月7日,特朗普公開表示,他已要求馬斯克審查教育部和五角大樓的經費。特朗普9日稱,我們會審查軍費開支,我們會找出數十億,甚至上千億美元被欺詐和濫用的資金。
據了解,五角大樓年度預算超過8000億美元,是美國政府中預算撥款最多的部門,卻一直拖到2018年才開始履行接受審計的法律義務,且至今已連續7年未通過審計,是唯一創此紀錄的職能部門。
美國國防部新任部長赫格塞思2月7日表示,我們將集中精力,確保至少在本屆政府四年任期結束時,五角大樓能夠通過一次幹淨的審計。
《國家利益》刊文稱,馬斯克從航母部隊中節省下來的資金可以再投資於無人係統、潛艇、高超聲速導彈等,在越來越遠的射程上進行交戰,甚至可能使用定向能武器
(DEW)。從戰略角度來看,所有這些係統都將是比老化且昂貴的航空母艦更明智的投資。
“馬斯克即使對‘福特’級‘下手’也不是削減航母數量或取消項目,短期內也難以實現,因為航母是美國實力的重要象征,在美國國會也有大量的擁躉,涉及的行業和軍工複合體利益也非常廣,甚至與美國國內政治掛鉤。”王雲飛認為。
在張軍社看來,“福特”級航母的建造有些已經簽訂了合同,馬斯克對”福特“級“下手”有可能減少建造的數量或減緩建造數量。但是他要取消“福特”級航母不現實,會遇到很大的阻力。
建造中的“福特”級航母。
“福特”級依然存在不少問題
2022年10月,“福特”號首次投入部署,比原定時間表晚了近5年,預算超支數十億美元。但這次部署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戰鬥部署,更多是驗證其搭載的新型電磁彈射係統以及高級阻攔裝置的可靠性。
直到2023年5月,該艦在服役將近6年後才迎來首次真正意義的實戰部署,在執行任務5個月以後遇上了“阿克薩洪水”事件。據稱,為了應對中東局勢,“福特”號連續三次延長了“福特”號航母的部署時間,以在該地區局勢高度緊張的情況下保持威懾作用。
雖然已經進行了兩次部署,但“福特”號航母依然問題頻出,這可能為馬斯克對“福特”號航母“下手”提供更多的依據。
據美國“戰區”網站2月4日報道,五角大樓作戰測試評估辦公室(DOT&E)發布的2024年度報告顯示了福特號航空母艦仍然存在大量問題,電磁彈射器、雙波段雷達和武器升降係統等設備存在各種問題。
報告指出:“在2023財年“複合訓練單元演習”期間,DBR雷達的可用性下降,無法滿足對雷達覆蓋的持續需求並在作戰期間觀察到間歇性故障。”報道稱,不清楚“福特”號在2023年部署期間是否遭遇了雷達可靠性和性能不足的問題,“福特”號航母當時正參與了針對中東地區的威懾部署任務。
彈射器、先進攔阻裝置和武器升降係統是此前製約“福特”號遲遲無法達到設計指標和部署狀態的重要原因。
據報道,“福特”號在部署期間保持了“足以滿足戰鬥指揮官作戰任務”的艦載機出動效率。但在航母資格認證演習中,“福特”艦的出動架次達不到項目要求。DOT&E將這些不足歸咎於電磁彈射裝置和先進攔阻裝置(AAG)的“可靠性和可維護性”持續存在的問題。這說明電磁彈射器隻能勉強夠用。
2022年8月,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發布報告,詳細列舉了“福特”號航母研發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並擔心不是所有問題都已解決。這份報告題為《海軍“福特”(CVN-78)級航母計劃:供國會參考的背景情況和問題》。報告指出,“福特”號推遲5年才首次部署的原因之一是花費了大量時間才讓11台武器升降係統正常運轉。
兩年後五角大樓作戰測試評估辦公室的報告依然指出,部署期間的彈藥運送速度低於這些先進升降機應有的速度。
報道稱,除了“福特”號以外,“福特”級航母的後續艦也存在不少問題。由於供應鏈和造船業的“複雜情況”,三號艦“企業”號的交付時間被推遲到2029年,比預期晚了18個月,並且不排除繼續推遲的可能性。而第四艘“福特”級航母“多勒斯·米勒”號則會被延遲到2032年以後。
這也會進一步推高後續艦的建造成本。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曾估計,二號艦“肯尼迪”號的實際成本比最初估算值高出38%,而三號艦“企業”號超出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