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吵架,開工想家,真擰巴
南風窗
2025-02-10 10:44:39
作者 | 南風窗記者 曉謙
編輯 | 蘇米
節後返工的你,這個年過得還好嗎?
一周前,窗子發起了“中國式春劫實錄”征集,談及過年吵架,見證了前所未有的表達欲。202位讀者中,有31位讀者的留言超過了500字,淩晨是吐露心事的高峰期,最晚的回複寫到了4點10分。大年初二一早謊稱回單位加班的@nono說:“家可以常回,但不能久待。”
衝突爆發或許是因為,春節在家既當不成大人,也做不了孩子。
在上一輩眼中,不管自己長到多大,永遠是孩子:留言的讀者在30歲以上的有102人,有10位讀者已年過半百,但當家中的傳統秩序依然穩固,體現在管教、控製和批評中的權力關係便不會輕易消失。
35歲的@利利被爸爸嫌沒能入體製,他反駁半句就迎來劈頭蓋臉的“我是你老子,還反了你了”;@張老師今年55歲,也還要被90歲高齡的父親怒罵“鋪張浪費”……“想學哪吒”“剔骨還父”,有3位讀者都提及自己有過自殺念頭。
《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劇照
同時,長輩也期待你“像個大人”:要懂人情世故,學業、工作、婚戀進度條都得匹配社會時鍾,給家裏“長臉”。
@Espresso來自重組家庭,父親為誰開車誰做飯親家禮數等接連對姐姐、她和弟弟發難,要求“炒熱拜年氣氛”,她掏了小半月工資在縣城飯店給互不熟悉的親戚們張羅了頓體麵團年飯;
@Amy被“催婚催生催賺錢,跟各種親戚朋友比較一圈下來,最沒出息的人是我”。兩位前程困頓的讀者說了一樣的話:“解決問題,不要解決我。”
喜慶火熱的鞭炮皮下,是一地雞毛的人間疾苦。平輩之間,夫妻離婚是今年的重點議題,常出現的形象是經濟重壓下生活不如意的苦悶男性,和委屈勞累承擔過多家庭責任的女性。夾在中間,最受苦的其實是羽翼未豐、驚弓之鳥一樣的孩子。
《過時·過節》劇照
所以說到不再吵架的出路,被討論最多的關鍵詞第一是“經濟獨立”,第二是“出走的決心”。當然也有一些四兩撥千斤的智慧火花閃耀其間:37歲的@老王八麵玲瓏,“餃子包了五種餡”;22歲的@小盒網購預製菜解放全家人;32歲的@茫然卻努力的90後總結了“戰鬥經驗”:“現在過年,要學會在話題開始前自己躲起來,在嘮叨到達之前把活幹起來,在問候發出前將紅包發起來。”
不過這種中式千千結,絕大多數難有幹脆利落的解法。留言字裏行間最多的,是那種在含蓄粘稠、在心口難開的情緒,恨裏摻著愛,一邊牽掛一邊回避,煩躁中又揮之不去愧疚和心疼。
@在韓打工人史同學用1663字的篇幅,描述了臨行前的一場“撕吧”——固執的奶奶硬要塞給他兩袋無法入境的鹹牛肉,媽媽和大姑也上來幫腔,為難得他發火大叫了起來。
最後他寫道:“奶奶,孫子向您保證,以後我會盡最大努力不對您發一點脾氣,不讓您傷心了!”又悵然地問:“為什麽這些話,我隻敢跟一個公眾號說呢?”
《姥姥的外孫》劇照
@大肉小肉都是肉 35歲 遼寧鞍山
今年沒吵,因為去年吵過之後,離婚了。
@何茉莉 35歲 江蘇蘇州
幾乎年年吵,為了爸媽、家族仇恨,小時候怕,長大了煩,隻能選擇逃跑。
今年我主持了我爸媽的離婚協議。
@小迪 21歲 廣東廣州
我質疑為什麽我沒上族譜(我是女孩子),爸爸含糊其辭,說什麽“你以後會上夫家的”,但我們家族譜也沒我媽我奶啊!
@楊楓 26歲 遼寧大連
吵架,就是因為買了包辣條吃。
媽媽說:“我怎麽有這麽個孩子!”我說:“26歲已經工作3年了,我為什麽不能決定是否吃一包辣條?”
《媽媽朋友的兒子》劇照
@魚的記憶 50歲 四川巴中
因為我沒有按照爸爸的意思做事,被他很惡毒地大罵,我感覺很寒心,再也不想和他說一句話。
@J 30歲 山東濟南
帶老公孩子回娘家,爸媽因為電話充值卡密碼吵嘴,媽媽嘮叨不停,我應激了,想起很多小時候和結婚後不開心的事,瞬間紅了眼眶。實在忍不住,跑進臥室痛哭一場後,擦幹眼淚到廚房若無其事的聊天、逗笑別人,緩和氣氛。
有好幾個瞬間,我都想不管不顧地把委屈和不滿大聲說出來,但想想過年的氣氛、年老的父母、疏離的關係,我克製住了自己。
但是,我很難過。
《吉祥如意》劇照
@棗 28歲 河南
上一段感情談了五年,因為我爸不同意分手了,我單身了兩年多沒戀愛,他覺得是因為我放不下前任,感覺對不起我。可是大男子主義讓他因為愧疚而更加憤怒,憤怒於自己做錯了事,又生氣我居然因此生他的氣,單身這麽久去報複他,於是變本加厲,在又一次別人介紹相親我不願意見麵後爆發了。
他曆數我的“不聽話”:高考不聽他們的,沒選熱門專業,大學談外地的男朋友,工作不如鄰居,別人好心介紹對象我不知好歹……
說到最後,我坐在椅子上掉眼淚,他臉紅脖子粗,指著我罵,讓我辭職,明天去相親,隻要他覺得行,後天就綁著我去領證,大不了過不下去就離婚繼續相親,看我能離幾次,又說我到了別人家也是挨打的命,打我幾次就老實了。
我想不到這麽惡毒的話是從家人嘴裏麵講出來的。他摔門而出,我手心手背都摳出血。或許真的有人的家是避風港吧,但不是我的。
@小明堂 30歲 湖北武漢
人生三十年來過得最不開心的一次春節,全家一起吵了一場世界大架,每個人都傷心流淚,第二天集體十二點都沒起來床。
有了完整自我意識的子女和父輩的代際矛盾愈演愈烈,他們無法適應社會變化,試圖把自己那一代的經驗強加到下一代身上,不被接受便是惡語相向破罐子破摔……當晚想了很多,覺得可能需要像哪吒一樣,剔骨還父。
《吉祥如意》劇照
@張先生 32歲 新疆烏魯木齊
春節前失業在家,但是有意向單位,節後可入崗,春節期間房貸、車貸輪番襲來,還完後,為了讓父母開心,用兜裏僅剩的幾百元帶他們去景區玩,計劃用剩下幾天時間上網課準備考證。
為此我早已提前告知父母玩完以後我要學習,意思就是不要再打擾我,沒想到老媽不管不顧,說她的朋友給我介紹了一個對象。鑒於之前相親失敗給我帶來的沉重打擊,我就勉強推辭說我不自信,比如不夠勇敢,不夠野,從小就是乖小孩。
沒想到第二天早上起床晚了,在房間裏聽到爸媽在背後一直在說我是個沒出息的種,像個廢物。我一開始非常氣憤,趕緊洗漱完背上書包去了圖書館,但在去的路上我就感到整個人心都碎了,前幾天在空閑時間學習時,所有知識點都是可以看進去的,到了圖書館,我直接恍惚了,隻能靠聽歌來緩解。
晚上八九點我才回家,爸媽給我端來了飯菜,我一口都沒吃,也沒有理他們,第二天也是。我也沒做錯什麽,為什麽會換來父母背後如此惡毒的語言?
本就在深淵掙紮的我,一直在努力向上攀登,沒想到自己的家人又一次將我踢進了深淵,我隻是想晚點結婚又不是不結婚,我也沒有犯過大的錯事,為什麽要這樣打擊我?我覺得我前三十多年的努力猶如一縷青煙,隨風飄散了。
@鹿先生 56歲 浙江杭州
去年底開始,女主催22歲的女兒談戀愛,女兒非常抗拒。我很尬,隻要我發話,女主就開始向我開炮。
我一般沉默,然後私下會單獨與女兒交流: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隻要自己開心,且沒有幹擾ta人,自己想怎樣就怎樣。
@鹿先生家的聚餐
@鹿先生家窗外貼的福字
@momo 36歲 北京
我已婚已育,過年家裏有老人有孩子,但是今年沒有吵架!原因在於,我,也就是家裏的孩子媽,在養病,啥也管不了,就這麽簡單。
因為身體限製,所有事務都交給其他家人打理。在此過程中,我無法過問過年吃什麽,做什麽,如何打掃衛生,孩子怎麽帶。他們做什麽我就吃什麽,衛生可以幾天打掃一次,老人怎麽帶孩子都可以,我隻交代一些諸如“注意安全”的原則,除此之外,吃什麽玩什麽都隨便。結果是,今年過年非常和諧!
這次養病,我的體會是:幸福的秘訣,就是真的不要對周圍的環境要求那麽高。過年包括生活過日子,最理想的狀態是既不要控製別人,也不要被別人所控製。幹活多的獲得情緒價值,幹活少的提供情緒價值。當你放棄對周圍環境的控製欲,周圍環境就會回報你和諧與快樂。
@大象 40歲 江蘇蘇州,老家湖北荊門
老父親平日在蘇州幫忙帶娃,暑假寒假都遷徙回老家。
大年初五,閑不住的他一早叫嚷著要保養農機,被勸住後仍不空手。和老母親兩人合計了下,說不行就去犁地,結果犁到土溝邊的樹根,被絆住拖拉機翻車了。所幸人沒事,腿瘸了,送到醫院一檢查,骨折了,住院治療。
我氣到天靈蓋冒煙。
生氣主要是大過年的也不消停,太會折騰了。老父親應該在4天後返蘇,好不容易搶的車票,傷筋動骨簡單點也要2到3周,馬上開工開學,娃也不好安排,把後麵好好的計劃全部打亂節奏了。
@大象老父親的骨折ct報告單
@珞櫻 33歲 北京
小時候,每年都要經曆過年的吵架甚至打架,直到10年前,父輩和祖輩斷親。
今年過年沒有經曆吵架,非常安靜清爽,因為我也和重男輕女,要把我房間換給即將結婚的兒子的父輩斷親了。
@扁扁 20歲 陝西寶雞
應該不止我一個“流動大學生”吧,回家時拖著沉甸甸的一個箱子,連睡衣、牙刷、毛巾這些基本的東西都要自己帶,外出上學以後,家裏再沒有我的空間,也沒有人為我保留這些東西,我的全部衣服都在學校,回來以後行李箱攤開在地上就是我的臨時衣櫃。
在家沒有疊不疊被子的自由,沒有決定吃什麽和什麽時候吃的自由,沒有決定什麽時候睡覺的自由,甚至不能決定家裏的窗戶要開著還是關著。該洗的碗筷和該掃拖的地卻是一個不落,隻是初三校園論壇就已經出現了很多問能不能提前返校的帖子。
我的姑姑今年42了,還沒有結婚,因為嫌煩已經十多年沒回來過年了。堂姐也已經到了被催婚的年紀,總覺得再過兩年就到我了。我想,她們和家庭衝突的根本原因,是接觸外界以後突然從家族劇本裏醒過來,發現自己在演一場荒誕劇,而家人還在催你念台詞。
過年團圓的,到底是誰的家人?我隻看到被鎖在廚房的女人,和一群抽煙喝酒睡覺打呼吆五喝六的男人。
這次回去,我還發現了以前我家客廳的裝飾。從我記事起,到家長離婚,到他們各自再婚,這副“家和萬事興”在那裏掛了十多年——可能是越缺什麽,才越會掛著求些什麽吧。
@扁扁家曾經掛了十多年的“家和萬事興”
@蘇北煎餅哥想吃米飯 48歲 江蘇連雲港
夫人花很長時間,反複琢磨親戚見麵時的言行舉止細節,揣摩其善惡出發點,讓我感覺“他人即地獄”。
人與人在行為背後原因理解上的差異遠大於物種之間的差異,吵架時感覺人生無意義。
@萍姐 43歲 河南扶溝
大年初一婆婆不讓倒水(包括尿桶、刷碗水等等)。
@女士 51歲 四川成都
腳受傷了,還被逼著回鄉下上墳;娃有時差,還被逼著淩晨4點打電話給長輩過年。
@小王 34歲 河南信陽
侄子大年初二要離開,說家裏不溫馨,他爸又說了貶低他媽出身背景的話,他走出去奶奶就哭了。
想起前些年,我二哥也幹過類似的事,都是小問題,沒必要大動幹戈,一句幽默話就過去了,男的都太不懂事了。
《過時·過節》劇照
@響叮鐺 18歲 遼寧鞍山
過年走親戚,我送大姨一箱啤酒,這箱啤酒是過年特供的,保質期隻有45天,大姨看錯了生產日期,打電話告訴我給的東西過期了,不僅如此,她還給其他親戚打電話說我給的啤酒過期了不要喝,事後才發現是自己錯了。
我十分生氣,一宿沒睡著覺,決定明年不再和她來往。
@小微 37歲 江蘇宜興
爸爸吸煙很猛,他吸一次,我就說他一次。他總是擺臉說:“我吸煙還要你管;我生了個女兒,不吸煙不喝酒,那還有什麽意義?”我聽不進這些話,他更聽不進我的勸言,每次都是不歡而散。
年初二這天,我說:“我要回家了,你一直吸煙,都是煙味我呆哪裏?”爸爸不希望我回家,我說你不吸煙我就陪陪你,爸爸答應了。於是我們在車裏坐著聊了一個多小時的天,給他吃堅果、糖果解煙癮,他幫外孫女剝鬆子解悶。
原來,爸爸吸煙是因為無聊,也是真的需要陪伴。
@小微的爸爸和外孫女在車裏聊天
@女兒 32歲 廣東廣州
作為家裏最小且未婚的女兒,安排好父母、兄嫂一共6口人的出行計劃,“掃興式父親”“低情商兄長”讓人隨時隨地爆炸。
例如,選了米其林餐廳,點了菜我爸說不好吃,走出餐廳後評價說不如去他某位兄弟推薦的某高級餐廳望著地標吃,但前麵做計劃時他從未提過這個需求,而且他這麽說隻是愛麵子舍不得錢。
想帶家人試試我常去的街坊好評的早茶,大家剛入座泡茶,我哥說不如去他朋友推薦的地方,原因是他朋友剛好當天在那邊吃飯,他想過去看他,但他先前也沒有說過這家餐廳。回頭我爸特意問我哥口味如何,他們當著我的麵回答說“一般”。
這次出行,一切付出換來的就是他們輕而易舉的“點評”與“審判”。不會再有下次了,我還是自己玩吧!
@張老師 55歲 北京
90歲老人,抱怨年輕人的鋪張浪費。我的感受就是,這不隻是代溝問題,更多的是人性問題,我隻有沉默。
《團圓》劇照
@沐繁 31歲 陝西西安
我一年半之前離婚,現在單身,爸爸催著找對象。除夕晚上他再一次說出“女孩容錯率低”的言論,離婚時反對的理由也是離了之後不好找。
我覺得在社會立足已經很艱辛的情況下,還要被家人審判,而他原本應該是我的後盾。很傷心,很失望,當時問了他一句“就非得結婚嗎”,然後幾天沒有正常交流。
我不再抱有任何改變他人的想法了,為了讓自己不再受到傷害,明年過年應該不會回家了。
@紅泥小火爐 29歲 湖北黃岡
體製內,女,26歲短婚未育離異,今年29歲。
往年由於婚姻問題氣氛凝重,但是今年家裏人都很開心,一方麵是經濟上支棱了一把,我在父母支持下完成了買房買車兩件大事,裝修也是我自己找圖自己設計,房子裝修得蠻漂亮;另一方麵今年我也比較勤快,往年父母喊吃飯,我頂多洗碗,今年我跟爸爸一起辦年夜飯,燉牛肉、切素菜,炸圓子,從內心覺得要傳承年味兒,有意識地學著做米酒、祭祖、人情往來等等。
感覺父母也有在把我當大人對待,因為訂車、看房、裝修一直都是我一個人盯著實現,做飯幹活兒也能有模樣了。前不久有人介紹對象,爸爸罕見地沒有催我,而是在對方說男孩條件好有車有房的時候,爸爸驕傲地說這些我家也都有了,主要看男孩人品。
今年最大的感受就是,經濟獨立(不是經濟自由)真的是一切的基礎。你可以像個大人一樣去完成很多事情,慢慢被認可。催婚還是催的,但是父母也在體諒擇偶婚戀的不容易。
@紅泥小火爐在家愉快地放了煙花
@被迫閉嘴的小Q 21歲 安徽滁州
過年又和父母吵架,又和奶奶吵架,原因都是父母要離婚這件事。
我已經成年了,對父母感情不和也早就習慣了,所以我其實是支持他們離婚的,不愛了不如放手。
父母吵架其實不在於厘清他們愛不愛,而是翻舊賬,爭論雙方家庭物資的支持。我和奶奶吵架是因為她覺得我白眼狼,支持離婚是站在我媽那邊,完全不考慮我爸平時給(不多的)生活費(但是沒給過多少愛),以及認為我媽“離婚了多難看”“她這樣的也再嫁不了好人家”……
我最難過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家裏上上一代的女性一起圍剿我媽,而男人們不是充當沉默的受利者就是尖銳的支持者。一場離婚,演變成了兩代人,尤其是兩代女性間的爭吵與對峙。為什麽同為在婚姻中不幸福的女性,不能共情和尊重另一位渴望掙脫束縛的女性?
說實話,這件事情根本輪不到我說話,家裏人會說“你還小,不懂”“我說什麽你都要頂嘴”“你爸再差,有什麽不能過的,大家不都這樣過來的”……但是他們說我媽壞話的時候卻從來不回避我。我希望他們能尊重別人,把決定權還給當事雙方。
@綿羊 26歲 河北四線小城市
父母借著酒局後殘留的酒意對我的工作生活和婚戀情況狠狠批判。總結就是三不孝:考入體製內不知滿足是一大不孝,平常不跟家裏通電話不關心家人是不孝之二,不結婚不談戀愛是第三大不孝。
除夕夜,媽媽是炮轟主力,爸爸是默默流淚(無用的他在這個時候流下了鱷魚的眼淚),奶奶打圓場。他們三人坐在一邊,而我站在審判桌的另一邊,因為不想要過年期間鬧矛盾,於是我一句話都沒有回懟,但是有一刻我很想要立刻打車回北京,一個人的出租屋可能才是我過年應該待的地方。
《這麽多年》劇照
@步入中年未婚大叔 36歲 內蒙古呼和浩特
我因值班在外地過年,母親大人老式迷信,隔空視頻教育,讓我大年三十晚上八點以後不要出門,小吵了一架。
其實身處兩地,聽一聽就好。如果自己有本事,可以通過物質和精神變相滿足家人的需求,讓他們少說話,還能多誇誇你。要是自己沒本事,沒辦法,隻能選擇不回家。
@yuyu 27歲 浙江溫州
父母希望我在一天之內走訪十幾位親戚,我覺得安排過於緊張,身體吃不消。在我多次表達不願走親戚的意願後,我連續掛斷了三次父母的電話,導致激烈爭吵。
此外,我今年剛結婚,父母期望我能夠讓愛人回來住,但愛人感到不自在,不願意久留,我也因此受了責備。
我連夜離開老家,以避免進一步的衝突,然而我內心也充滿了愧疚。我知道這會讓父母失望傷心,但我也壓力過大,需要一些空間和時間來冷靜思考。我想,等我情緒穩定,能夠更理智地處理問題時,再通過電話與父母聯係,以解釋我的立場,表達我的歉意吧。
@小鴨 25歲 廣東廣州
今年的吵架是去年碩士畢業時戰火的延續,我沒有接受父母的安排,拒絕進入老家的穩定單位,而是留在了廣州。
飯桌上的任何對話,結尾幾乎都是“你工作不穩定”,和母親聊起初高中同學的近況,母親隻關注為什麽我不能像其他進入體製內或者回到老家的同學一樣聽話。
我不止一次表示“別人是別人,我是我”,我跟母親解釋我的工作,她隻知道我沒有編製。我在廣州半年,上班充實且快樂,認識了很善良的朋友,業餘時間遊泳健身,做副業還小賺近五位數,而她隻覺得我留在廣州是因為貪玩。
《過年好》劇照
@龍女士 45歲 廣西柳州
每年過年都和老公要因為喝酒吵架,今年也不例外。
年前連喝三天,天天醉,從農曆二十七到除夕,初四初五繼續醉。在村裏麵,這家叔公喊,那家叔叔聚,邀請的電話打來,不去是不可能的,反正就是也不想拒絕。喝得扶牆回家,不辨方向。醉著說他裝不懂,醒著說他不接受還反駁,我氣憤得不得了。
其實,聚聚喝點也不是不可以。可問題是奔五的人了,上有八十歲老母親,下有幼兒園小寶,都不把健康放第一,不會適可而止,非得喝到散場,總是認為這樣,才是感情好給對方麵子。
唉,我真是服了,每次醉成那樣,真的怕他會死。
吉林白山40歲的@想喝酒的老鄭每次回媳婦家過年都會因為喝酒吵架,“不喝怨我,喝多了怨我,別人喝多了也怨我”
@月亮姐姐 46歲 遼寧沈陽
二十八晚上吵了兩句,結果老公跑去喝酒喝多了,二十九早上繼續大吵大鬧。起因就是一年了沒存到錢,生意不好,我也沒辦法,很堵心,生病了,在床上躺了好幾天了。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心好累。
@小雨 24歲 山西晉城
和朋友快一年沒有見麵,約好了初五下午聚一聚,媽媽卻要初五下午帶我去她的一個姐妹家。她想讓我縮短見麵時間,我想讓她再安排改天,爭執不下,無法退讓妥協,吵架時候內心壓抑。
我討厭回家後退行成小孩子和父母相處的模式,好不容易建立起的情緒邊界感瞬間被擊碎,我自責脆弱無能,自責為什麽不關心自己的情緒,也自責為什麽不能理智地和媽媽說清楚自己的感受,而是用極端幼稚的方式向她發泄自己的內耗不滿。
@西西 25歲 四川成都
我是應屆文科碩士,幾乎集齊了所有找不到工作的buff。在此之前,我考入985,順利保研,一直是家裏最不讓人操心的孩子。但就在今年,我連續經曆了省考、國考、選調失利,教師編人才引進也失之交臂。
回家第一天我還在和父母傾訴衷腸,但當第二天我走出房間,迎接我的是母親一句“就是因為你起那麽晚,才會永遠考試都差一分,永遠進不了麵......我覺得你以後都找不到工作,天天在家給我們做飯當保姆也好,要不你還能幹嘛?”
我想反駁,張嘴鼻子卻像進了水,腦子酸酸漲漲地疼。我以為家會是我永遠的後盾、退路和港灣,但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這裏其實是我父母的家。
爭吵發生後,我把自己在房間關了大半天,中午也沒有吃飯。我是獨女,家裏雖不富裕,但也算小康,父母收入非常穩定。爭吵爆發固然有父母操之過急的原因,但更多其實源於家庭教育中長期潛伏的矛盾。
我的父母都是教師,從小對我的控製欲就非常強,成績稍微下降或者言行不合意,打罵都是家常便飯,直到我上大學遠離家庭才稍微緩和。離開家庭之後,我早就不再是逆來順受的孩子,內心價值判斷體係也在不斷完善。
時至今日,考公考編對我來說仍然隻是倉促中的嚐試,並不是我的理想職業。失利固然讓人沮喪,但父母的不理解和出言諷刺更讓我傷心。我不再想要改變父母的認知,隻是用明確的態度告訴他們我不接受pua,如果他們要說這些話讓我難受,那我們就不要再待在一起。
現在是初五,我已經回校了。學校很冷清,但我不後悔。
《煙火人家》劇照
@麵團兒 37歲 天津
今年沒有吵架,但往年春節總是吵架甚至打架。原因不外乎我媽念念不忘當年婆婆對她的惡,我爸愚孝認為我媽無病呻吟,而我奶奶在兒子麵前裝作弱小無助又在兒媳麵前陰陽怪氣。
我今年37歲了,早就有了自己的小家,但我依然控製不住在新春佳節的焦慮和擔憂,甚至不端午、中秋,各種節日都令我神經緊張、憂思難眠。
我還記得剛參加工作那年,正好輪到我除夕值班。獨在外地,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離家在外過年。中午打電話回家,期待著父母能跟我聊聊天,關心關心我,沒想到電話那頭是我媽的哭聲和我早已倒背如流的往事。
最近兩年節日吵得少了,是因為我現在一到節前就以沒人帶孩子為由把我媽請到我家,把她跟我爸物理隔離。雖然年節我們一家不再團聚,我和我媽之間的氣氛也有些怪異,但我終於也能稍微鬆口氣,不用再提心吊膽了。
@流浪人機 29歲 山西太原
過年吵架經曆太多次了,而且幾乎都是我爸突然發脾氣引起的。
有一年,我還在上大學,除夕當晚,我在另一個屋子陪奶奶看電視,聽到爸爸媽媽屋子裏突然傳來了摔東西以及我媽媽的怒罵聲。我趕忙過去,衝著他們大喊了“還過不過年了”,我媽立馬反駁:“可不是我的問題,我就問了你爸一句給孩子們發多少壓歲錢,他就突然摔手機了。”
還有一次是過年做飯,奶奶沒有提前把凍肉從冰箱裏拿出來,凍肉和碗粘在一起,我爸想用刀把肉和碗分開,突然脾氣一上來就把碗摔了,奶奶立馬就哭了。
大概是因為社會生活艱難,爸爸在外過得不如意,沒有成就感,隻能把怨氣發泄到家人身上。我們一家人是常年在四個甚至五個不同的城市生活,過年是唯一可以聚在一起的日子,卻也變成了我最不開心最不期盼的日子。
我爸是個內心缺陷很多的人,他要麵對的人生課題太多了,但他已經老了,幾乎沒有什麽可以改變他。我隻能告訴媽媽,盡量遠離他,不要被傷害。於我自己,一定得成長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學會愛自己,把最珍貴的留給最親近的家裏人。
《煙火人家》劇照
@餅幹 25歲 浙江紹興
在外讀博,一年也難回幾趟家,結果年初三就開始吵架。年前姑姑說的一句話惹了我媽生氣,爸爸又覺得一句話不用放在心上。炮仗對上窩囊組,狂翻舊賬:一個說過日子要往前看,另一個說要銘記曆史。兩個強種,各執一詞,冷戰收場。
父母失和,殃及孩子,我夾在中間,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母親大人恨屋及烏了,裏外不是人,家也不像個家,真想一走了之。
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還沒有學會課題分離,作為一個社會學出身的“專業學子”,在直麵鮮活的現實時,深刻感受到抽象理論的蒼白無力。給我媽轉賬討好,隻有支付寶提示音回應我。
求助DeepSeek老師,方法很好,實踐後又挨一頓罵,頓覺“AI統治人類”論太過杞人憂天——至少在中國中年女性這裏無計可施!
最後學會了擺爛,不當“給母親當丈夫的東亞女兒”:媽沉默,我更沉默;媽說話,我撒嬌賣乖。老爹負責做飯洗碗切水果,和我一起伺候媽咪按摩,終於把我媽哄好了一些,白天和老爸忙活兩小時做的雪媚娘(神似小籠包版),她也願意賞臉吃兩個了。
@餅幹和爸爸做的雪媚娘
@一個人的清淨 41歲 江西於都
我71歲的父親和我44歲的大哥在客人來家拜訪時發生爭吵,起因是父親愛喝酒也愛聽奉承,當著親戚朋友的麵,說了一些無傷大雅的閑話。大哥一直和父親脾氣秉性不和,當客人麵指責父親不自律、不要命,反複強調自己是出於關心。後來親戚們勸解,大哥離席,大家草草結束晚餐。
我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父子倆的矛盾一直存在。父子倆人生都是高開低走,互不認同。父親覺得兒子沒有替自己爭口氣,明明自己這代沒有落後同齡人,到了兒子那代,卻無車無房,做苦力養活孩子;兒子覺得父親愛喝酒、虛榮,與自己新的認知不符。近十年,大哥經曆了車禍、配偶背叛、離異、打工,和年少時自得其樂的生活狀態有本質區別,於是他們時不時會因為小事起爭執。
我覺得我能理解他們兩個人,很同情他們,也盡己所能去幫助緩和。我也時常擔心,父子倆如此會不會對侄子侄女們有影響,如果有,我不敢問,也不知如何問。
@木子李 34歲 山東淄博
父親看不慣孩子的一些表現,比如吃飯不好好吃、動不動哭著喊媽媽、玩一些他覺得不該玩的等等。其實這些表現有時候我看到也很煩惱,但是很多是多次管教沒有改變的,所以我也不再跟孩子杠了。但是,這些在老父親看來非常嚴重,認為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不管,長大了就管不了了。
比如父親過生日,孩子在玩吃完的蛋糕盒子和工具,不免到處弄了些奶油。父親就直接把蛋糕盒扔了,孩子哭得撕心裂肺。
老父親說:“你要那個東西幹啥,又沒有用,玩點什麽不好!”其實我覺得擦幹淨給孩子玩沒啥,皆大歡喜,但老父親又說:“現在要這個你給,等大了要你們的頭,你們也給?!”
每次父親把一件小事說得如此絕對如此悲觀不堪時,我內心就會升騰起憤怒、焦躁。我前所未有地瘋狂跟他吵,哭著喊我在孩子教育上多麽焦慮無助,為什麽不理解不幫忙,反要製造更嚴重的焦慮;憤怒父親為什麽不相信我的孩子,他隻是小,才不到4歲,正調皮,他有他自己發展的力量,相信他,他就可以做的很好。
同時,一股強烈的委屈感衝上來,心疼小時候的自己,我也是如此被對待的,甚至比這更糟糕。
《穿越火線》劇照
@阿律 28歲 甘肅蘭州
年前我給媽媽買了羽絨服,媽媽發量少,頭感覺冷冰冰,就也給買了帽子。弟弟在外地工作回來,也給媽媽帶了個帽子。
大年初三,我媽戴了弟弟拿回來的帽子走親戚,去到親戚家,我媽很開心地誇了至少三次我弟弟給她買帽子,我就覺得我媽還是更愛我弟。說一兩遍都可以,第三遍的時候我是真的很傷心,回來路上我就哭了。
我跟媽媽說了我不開心的原因,明明我也買了,但是隻誇弟弟一個,是不是偏心?明明也可以順嘴提一句我的,但卻被我媽說我小心眼,更傷心了。
@momo 26歲 遼寧鞍山
今年我在情緒自救上做了很多努力:做心理谘詢,看心理學的書,定期接觸戶外,堅持運動。很不想把事情都歸因到原生家庭,但事實是必須先找出病因,才能有效治療。
我學了很多理論知識,知道自己是cptsd(複雜性創傷後應激障礙)之後,很希望借春節通過深度談話讓他們了解我的痛苦,獲得多一點關愛。
但當我把備忘錄裏的幾段圖書摘錄讀給他們聽的時候,我爸對我破口大罵,問我想怎樣,說他才是老子,他養我到這麽大竟然還有罪了。一邊罵一邊數落我如今的不如意,覺得我不如別人的孩子。
我什麽話都說不出來,沒有爭吵,隻有流淚和顫抖。
春節是最長的一個假期,我好想跟他們講我這一年工作的不如意,情感的不順利,我好想跟最親近的家人分享我的喜怒哀樂,讓他們知道幼時的養育模式一直在影響著我。直到最後我發現,心理學解答不了我原生家庭的問題,我也改變不了我的父母。
@海螺 24歲 東部沿海四線開外小城市
每當各路親戚大聚餐,個別親戚在炫耀自家小孩成績時,總喜歡語帶挑釁地詢問家族裏其他孩子的成績,明裏暗裏貶低其他孩子和他們的家長,這種挫傷其他小朋友自尊心以建立優越感的行為讓我非常憤怒。
成績好在一些時候的確重要,但不是隻有成績好的才是好孩子。我永遠認為,哪怕成績不好,但熱愛做飯、畫畫或對其他方麵感興趣並付諸實踐的小朋友,與熱愛學習的小朋友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他們值得同樣的尊重、鼓勵和愛護。
我會竭盡全力去反駁唯成績論和與之相關的價值判斷,也許是因為我的求學之路走得最長,這使我和我的發言具有了某種“威懾力”,某些拿腔拿調的親戚不敢駁了我的“麵子”。雖然我覺得所謂的“麵子”毫不重要,但想到能夠保護一些內斂害羞的童心,爭辯仍有意義。
另一方麵,我又感覺悲哀,小城市的孩子所享有的教育資源和上升途徑是那麽有限,學習好像由始至終都是最可視化的出路,可是真的有必要讓所有孩子都成績好嗎,成績好就能過得幸福嗎?
我盼望著不同種答案,可是當與自己最親的堂弟表妹真的不愛學習時,心裏還是緊張著急。這讓我懷疑,真的能有另一種不經由學習就能獲取幸福的通途嗎,哪怕這條道路具備存在的可能,我們真的能放心讓孩子走上這條與眾不同的道路嗎?太矛盾了。
19歲的@小希因給妹妹輔導作業一直被打斷而吵架
@魚兒 47歲 上海
春節去泉州,景點人多,吃飯難免不趕趟。我路邊攤墊一下就行,老公卻覺得景點門口看一眼就好了,必須坐下好好吃飯,還要喝酒。
我盡量滿足,無奈春節太難,都覺得委屈。大家都有自己覺得舒適的區域,尊重大家的選擇,等孩子大一點,就單獨帶孩子出去,非必要不帶孩子爸爸了。
@六芒星的鑰匙 45歲 河南信陽
今年沒有吵架。
我平時在鄭州上班帶孩子,年前在媽媽家呆了幾天。媽媽身體不好,反反複複說自己不能生氣,於是我對她言聽計從,哪怕是她交代從短視頻中聽來的年夜飯必須要擺兩個蘋果兩個橘子,也乖乖照做。她說要講風水要有“規矩”,我附和科學的盡頭是玄學,40多年來,第一次母女關係如此和諧。
麵對老邁、固執的父母,要心態放平。他們一輩子都是這樣,七十多年養成的習慣,豈是我輩幾句話就能改變的?就是陪伴、順從,非原則性問題不爭執不辯論不改變,畢竟家是講愛而不是講道理的地方。
@M
我過過很多次黑灰色的年。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給奶奶拜年,我羞怯,因為我不是她帶大的孩子,我根本做不到發自內心地說一句新年快樂;而敷衍,我做不到,也不想做。爸爸一開始溫柔地要求我拜年,然後突然就怒火衝天,用他低沉且充滿壓迫性的聲音命令我跪下。
親戚們感到不對勁,說別讓孩子這麽緊張雲雲。可是下一秒,他就開始大聲指責母親,說是她沒好好教育我,才搞得我一點都不尊重長輩……
母親很委屈,不記得她是如何回應的,隻知道她哭了,身邊圍繞著一些女性親戚,她們或是勸慰母親不要放在心上,或是聆聽母親的哭訴,沒有一個人在那個時刻真正站出來為母親說話,包括我。
當時的我是麻木的,習慣了這樣的家庭氛圍,好像隻要這一天過去,我就又能活下來,而籠罩著我的恐怖黑色氣體,也可以暫時消失。
直到我考上離家很遠很遠的大學,情況才慢慢好起來。母親用她的方式讓我盡快經濟獨立,我也用我的方式鼓勵她離開父親。中間經曆了許多波折,因為愛,我們互相支撐,也因為不理解,我和母親總是吵架。
幾年前,母親終於攢足了勇氣,逃脫了那段有毒的婚姻。我也在今年終於有了不再回家過年的權利。
今年是我這一生過過的最幸福的年,這是我長這麽大,第一次用春節假期全身心地關注自己。原來給自己做好吃的,讓自己好好休息,給自己時間讀書寫字看電影,能帶來這麽大的能量,這是我和母親用漫長抗爭和共同成長換來的。
我和母親偶爾聊天,她說自己一個人過年並不寂寞,每天也在感慨對人生的新發現。我看著她的信息,感覺像是母親看著女兒。
@M上傳了一張《出走的決心》截圖:“這個新年對於我來說,是某種裏程碑式的勝利。電影中的李紅是我,也是我的母親。”
@慣用右手的左撇子 29歲 安徽合肥
在農村,過年從來都是家庭婦女的受難日。上到八十六歲的奶奶,下到我的母親,鍋前灶後,煙熏火燎的忙。我家當然也不能幸免。
臘月二十六,春節前的最後一個休息日,母親早已放假,難得能好好休息幾天。我本想除夕再載她一起回鄉下,但想到行動不便的奶奶,最終還是決定提前送母親回去幫忙。
折返回城時,天早已經黑透了。
我剛洗漱完躺下,就收到了父親的消息轟炸。我無意詢問前因後果,也不想伸手接下這從天而降的情緒包袱,於是隻是淡淡地回了一個合十的表情,祈禱著他能不再打擾。但心裏清楚得很,他不可能就此作罷。
我隻好給母親發消息詢問,緣由大概是父親要求母親和他同睡一屋,在老人家麵前演兩天,但遭到拒絕,父親惱羞成怒讓母親離開。
我一邊給母親道歉,一邊告訴她如果不想在家待,明天下班我就回去接她回來。母親沒有答話。
其實這麽多年來,類似的場麵我早就見怪不怪。從開始的不解與疑惑,到後來的自責和愧疚,再到主動介入,最後到如今的保持距離。
我告誡自己,人生一場相遇,父母兒女都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我要把屬於他們的情緒、責任、經曆、婚姻等一切,交還給他們。這樣我才可以騰出雙手,接受並活好自己的人生。
但生活總是知易行難,家庭的枷鎖哪有那麽輕易擺脫。更何況年關將至,這個中國傳統文化裏最講究和和睦睦的節日,再怎麽說,也得先把局麵穩住。
一番縱橫捭闔,總算告一段落。與其說是各方達成了妥協,倒不如說是母親做出了讓步。
夜已深,表姐又發來了消息。雖是寒暄,但我知道,在家帶倆娃的她這個點兒找我,事情大概不會這麽簡單。
果然,她說這段時間跟姐夫鬧別扭,本想一氣之下帶著兩孩子不回鄉下過年,但是為了“孩子”,為了“顧全大局”,她想想還是回來了。我們又接著聊了聊,雙方的情緒大概都得到了些許釋放。
我躺在床上望著黢黑的天花板,突然像是發現了什麽真理:大多數中國家庭裏的倫理秩序,都是依靠這個家庭裏的女人做支點,才勉強維持平衡的。
放假那天晚上,我收拾好東西,帶著複雜的心情準備回家過年,中途路過小姑家給她提前拜年,正值飯點,再三推就,最後還是喝的人仰馬翻。我也確實想要大醉一場了。
年還是來了。
人們從四麵八方回到這一方村落,給先人上墳燒紙。工作天差地別的姑舅老表們,見麵先是雞同鴨講地寒暄,接著便各自打開手機刷起短視頻。
那些長輩親戚們,會像小時候問你學習成績好不好一樣,問你有沒有談對象。但事實上,他們大多數人並不關心你單身與否,就像他們當初並不關心你的成績好壞。這些都隻不過是他們用以驅散安靜空氣中尷尬的談資罷了。
至於那些平輩的堂兄老表姊妹們,要麽奔波在以雙方父母家庭為核心的各種親戚家拜年,要麽圍繞在嘰嘰喳喳的兒女身邊忙前忙後。
如果說過年就是家庭的團聚,那麽團聚的意義大概也各不相同。就像我那初二來拜年時一家四口攜大帶小幸福歡樂的表姐和表姐夫,就像我那這麽多年貌離神離勉強度日的父母親,就像那個人群散盡後默默坐在堂屋中獨自抽煙的八十多歲的老人。
就像我,麵對眼前的這眾生相,麵對著腳下的這片土地,麵對這稱之為家的三兩人,不斷地懷疑,不斷地遠離,但又不斷地按時回來,仿佛要向虛空中證明著什麽,又仿佛對其毫無還手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