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班主任寒假家訪遭各種理由拒絕”話題登上熱搜,引發熱議。不少網友發文稱“成天上班,沒有時間也不想花心思應付家訪”,也有人自稱教師表示“普通老師也不想主動家訪,都是上級領導安排的任務”。
據新民晚報,家住長寧區天山路的朱女士說:“每家有每家的具體情況,比如我們家三代同堂,居住環境十分局促,而且我是單親帶娃,這些都是不想讓老師知道的隱情啊。老師一家家去家訪,怎麽可能不對每家的經濟條件、家長背景、家庭關係留下主觀印象呢?一旦老師的腦海裏有了這樣的觀感,真的對教育有利嗎?真的不會影響到公平教育嗎?”
資料圖。圖/視覺中國
2月8日,長寧區教育局一工作人員表示,家訪是學生家庭與學校交流的重要途徑,為孩子更多成長。另外家訪有多種形式,“如果不想班主任到您家裏家訪,也可以通過電話、視頻約到其他地方,還可以來到學校來做一個家校溝通。”其稱,家訪並非強製性的,但拒絕家校溝通對孩子不一定有利。
鬆江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與家庭教育指導中心主任張貞說,入戶家訪遭遇“芝麻不開門”,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家長的決定,並通過電話或微信等方式與家長深入溝通,了解拒絕的具體原因,並針對家長提出的原因做出解釋,消除家長的顧慮。
要向家長強調家訪的目的是更全麵地了解學生,促進家校共育。若家長仍堅持拒絕,可提出在學校或其他公共場所會麵,從而保持家校之間溝通渠道的順暢。同時,班主任要經常性地通過不同途徑將學生的在校表現傳遞給家長,並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的狀況。總之,班主任要以真誠的態度和專業的工作方法贏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