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上下班,一邊拍違章
決定拍攝違章是我開車上班一年多的時候。我上班通行的路線比較固定,需要經過廣州一個相對外圍的環城高速。我上下班時經常看到很多車走應急車道。起初覺得堵車時走應急車道可以理解,但後來發現,無論堵不堵車、無論在哪個路段,幾乎每次都會看到有車走應急車道。
這些車讓人感覺既危險又猖狂。尤其在高速出入口附近,有的應急車道路段還在修,有些甚至是斷頭路,還有的被檢查站占用了一小段,導致一些車在應急車道上開著開著突然變道擠入主路,我們正常開的車都會反應不過來,他們開得太快,我們主路上車速通常比他們慢。
什麽時候可以使用高速公路應急車道?我專門查過道路交通安全法,高速公路應急車道僅限兩種情況使用:車輛遇故障或事故無法行駛時,可臨時停放,但需在車後150米處放置警示牌並打開雙閃燈。另外,供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執行任務時使用。即使車輛能慢速行駛,也不能占用應急車道。那些被部分司機自認為緊急的,例如“困了在應急車道臨時歇息”、“換駕駛員”、“設導航查地圖”、“打電話”、“為小孩換尿布”、甚至“方便”等等都不是緊急情況,在應急車道臨時停車都是違法的。
我後來還向12345反映過,接到環城高速交警的回訪電話,他們解釋說那裏的車流量已經超過設計負荷的三倍,所以有些車主更傾向走應急車道。環城高速轄區的電子眼也是生效的,他們每個月查到的違法數量在5000到9000起不等,但車實在多,而且電子眼不是全程覆蓋,所以有一些違章可能是拍不到的。
我當時主要是覺得心裏憋屈。這條路上好多車不僅走應急車道,還閃著車燈臨時變道、插隊,我覺得他們在理直氣壯地違章。
我知道“廣州交警”公眾號可以舉報一些特定情形的違章行為,之前零星使用過幾次,於是我開始通過這個平台大量舉報違章。公眾號菜單欄中選擇“違法舉報”功能,係統會要求你提供一段視頻或幾張照片,要求能反映違法事實和涉事車輛的車牌號。
我提交的大部分的舉報材料都是通過記錄儀拍攝的。為了方便拍攝,我還專門測試了不同品牌的行車記錄儀,現在使用的這款,它能通過語音控製存截圖和保存視頻,開車的時候順手就完成取證了。遇到違章情況時,我隻要喊“錄製緊急視頻”“我要拍照”,記錄儀就會自動保存帶時間日期的幾十秒視頻和相關圖片。
我一般利用上下班通勤時間拍攝,這個時間點通常也是廣州的早高峰和晚高峰,我來回要開一個小時左右。一天少說也能拍二三十條違章。
“廣州交警”公眾號對違章行為受理的舉報範圍,普通道路隻有10類,高速公路16類,更多的違章像不打燈變道、加塞、拋撒物品這些行為沒有辦法舉報,我遇到隻能氣得罵很大聲。
除了公眾號,我也會使用其他問題反映平台。除了機動車,電動車的違規行駛也很讓人頭疼,經常有網友問我該怎麽舉報電動車違規,我打過很多次12345,回應都是會加強路段管理,除了反映問題,我也不知道下一步怎麽辦。
我還舉報過不少違停,在我比較熟悉的路段,有些違停車我都看眼熟了。舉報違停的流程稍微麻煩一些,需要直接打122或110,跟交警直接說明違法的地點,讓交警現場來開單。自家和公司樓下以前的違停點位亂停車的現象改善了一些。
●王健在舉報平台提交的違法案例。講述者供圖
一年,1945起違章
我駕齡不長,在廣州開車不到三年,開高速較多,積累的裏程其實不算少。我在廣州開車最深的一個感受,大家不把實線當實線。我常走城市外環,看到走應急車道情況是最多的。很多次開過高速出口,眼看著大量車跨兩、三個車道,踩著實線再踩著導流線過去。我還見過在高速上倒車的。
我是學法的,通過了法律職業資格考試,雖然沒從事法律行業,但我自己遇到一些問題還是更習慣找到合法的、有依據的方式去解決。
比如有一陣網上都在討論電影盜攝這個事兒, 我本身也是影迷,後來就在網上寫了一篇科普帖,從法律角度分析這個現象。
開始拍攝並舉報違章車後,我也會在網上分享這部分經曆、寫教程教大家怎麽監督,評論區有懟我的,也有谘詢的,每次發現了盲區我就要去查(具體法律條例)。比如關於城市的禁摩範圍,電動車違規問題要怎麽處理。
碰上違章我不區分是什麽車,前不久遇到城管車違章我也舉報,而且順利通過係統審核了。如果遇到違章的營運類車輛,比如貨拉拉、網約車、出租等,我會優先舉報,我認為他們的車是營運工具,在路上跑的時間比其他駕駛員都要長,如果他們也不守法的話,造成的威脅更大。
到現在舉報違章已經一年半了,前不久我梳理了2024年一整年的數據。去年我一共提交舉報2277起,通過審核的有1945起,按照各類違章數量對應的處罰來計算,會扣掉違法司機共計8998分。
這裏麵被我多次舉報的車主有222位,大部分都是在同一路段多次實施同類違法行為。最好笑的是有人在不同路段時隔半年被拍到兩次,還有人在一個區域內被我連續拍了好幾天,每次都是不一樣的違法行為。
這其實也比較符合我的認知,即行為人實施違法行為有一定的習慣性。有四五輛車我已經都能記下他們車牌了,這些違章車主很多都像我一樣通勤路線是固定的,隻要按時下班,我大概率在路上都會碰到他從應急車道過去。我記得其中有一輛車車身噴了某某中醫院的字樣。
最離譜的一天是 2024年9月18日,那天是中秋假期結束後的第一個工作日,我早晚都拍到了大量違章,加起來接近有100起。那天應急車道上的車可以說是絡繹不絕,通勤路上我嘴基本沒停,一直對著記錄儀喊口令。
全年下來,舉報類型最多的還是在應急車道行駛,我觀察到的情況,主路越堵,越多車走應急車道,而且集中在一個特定路段,可能因為那裏是出入口,而且沒監控;違反禁止標線排名第二;占用BRT專用道排到了第三名,其實一路都有禁止占用的牌子。
●高速隧道口嚴重堵車,車輛排成長龍等待通行,一私家車占用應急車道超車。 IC photo
交通違章這麽頻繁、常見,我個人覺得,部分原因是道路本身的設計存在不合理之處,比如很多廣州司機應該都吐槽過內環路洲頭尖咀隧道出口,由於多條車道交匯,非常難變道,經常堵住。還有我常走的一些道路交叉口,很多車為了調頭或者上橋方便,會直接壓實線、跨多個車道插隊,其實隻要在這些特殊地段加個硬性隔離,比如防撞樁、隔離帶就能防止這類違章行為。
此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人不把交通法當回事,大家似乎存在一種誤區,認為違章事小。我把違反交規的記錄發在網上的時候,評論區經常有人說,“誰沒違章過?”“我違章沒有影響到你,為什麽要多管閑事舉報我?”“道路不合理,我違章咋了?”
但違章並不是說違反了某個規範性文件,其實是違反了法律,交通違章罰單它是一種特化過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我舉個例子:偷盜,甚至嫖娼、偷渡、走私這些行為跟交通違章其實都屬於行政違法行為。
因為它太常見了,大家的對這類行為的認識也是有偏差的。覺得違章“沒什麽事兒很正常”,所以我現在講的時候,我就會不斷強調它是一種違法行為。
●“廣州交警”公眾號受理的違法舉報範圍。講述者供圖
成為“流動攝像頭”
提交舉報材料後,對違法司機後續的處理我就無法得知了,我這邊隻會顯示係統是否審核通過。有的管轄區審核很快,一天之內能出結果,慢的話也就三五天。
不符合要求的舉報材料會被退回來。有時候我收到的退辦理由會顯示“重複提交”,我猜測可能是官方電子眼或者其他人也拍攝舉報了對方的違章。
根據交警幾次回電的情況來判斷,這些隨手拍的舉報材料應該會成為違法司機扣分的處罰依據,原封不動被違章司機看到。有次我的行車記錄儀拍違章時不小心拍到了我的手機號碼牌,審核人員就給我打電話,告知我這一單可以審核通過,但作為違法依據,照片也會被違法人員看到,存在暴露隱私的風險,最後我撤回了那單舉報。還有一次,一個網友在抖音上發了自己違法頁麵的截圖,我發現那張截圖就是我的記錄儀截圖。
我的經曆分享到網上後,質疑和辱罵聲一直有。大家都會覺得我舉報是奔著獎金去的,無利不起早。有些城市可能有計分或現金獎勵,但據我了解,在廣州,交規違章的舉報人無法獲得任何形式的獎勵。
也有人會說你自己不違章嗎?我到現在就吃過一次罰單。那次違章是快上高速的一段小路,限速60,我超速了,我也認罰,違反了規定你就付出代價。
而且我覺得自己違章過和舉報違章這兩件事不衝突。舉報行為是得到廣州公安機關支持的,根據廣州市公安局2022年發布的《關於違法舉報相關事項》,向廣州交警提供交通違法行為線索,全程合法合規。不存在侵犯他人隱私、損害他人利益的情況。
舉報別人違章對我自己的駕車習慣也有約束作用,比如有時開車我想抄個近道,看到後麵有車就不敢了,我會擔心,萬一後麵那車舉報我違章呢?
這也是我把舉報經曆寫到網上的原因。網名取“野生攝像頭”,是想在拍攝違章方麵作為官方電子眼的一種補充,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跟我一起監督,成為“流動攝像頭”,以後,違章的人是不是就會有所顧慮?
●資料圖 ic photo
這些經曆分享也讓我在網上認識了一些同樣行動的人,大多都是在廣州工作生活的。我們舉報的出發點和習慣都一樣,都是在通勤路上頻繁遇到違章車,然後選擇用記錄儀拍攝違章。我通勤時間不算長,這些朋友中有通勤時間長的,舉報數量比我更高,有的人還會重點監督那些遮擋號牌、超載、超高、超寬的貨車。
我經常和他們討論舉報違章的方方麵麵,廣州市不同區各是什麽審核標準,係統不好用,怎麽反饋意見,還有對各種違章行為的吐槽。
就一些大家共同的疑問,我還專門去谘詢過廣州交警支隊違法處理中心。主要負責的警官就會跟我解釋一些審核的工作細則。感覺交警們在維護、改進這個舉報係統上作出了很大努力,2024年我還給他們送過一次錦旗。
我跟這些朋友主要在線上溝通,線下沒有見過,私人信息互相保密。這也是出於自我保護的考慮。之前我們群裏有其他的朋友就因為舉報交規違章被違法人反查了。因為違章車上一般也有記錄儀,大多情況都是舉報人被違法者反查到車,對方再通過一些特殊手段,找出舉報人的電話號碼騷擾。我知道的被騷擾最嚴重的一個,報警處理後,騷擾人被行政拘留了 5天。
我自己暫時還沒遇到類似的騷擾和攻擊,肯定也會有些擔心。我家裏人也知道我在做的事,他們會叮囑我不要浪費太多時間,保護好自己。我平時會比較小心注意,盡量做足保護措施,避免被找到,但就算被人騷擾,我相信我對法律的了解比他要多,我會維權到底。
我知道整體的交通情況很難因為這些行動完全改善。我們其實沒有什麽大目標,隻希望在路上遇到的這些慣犯能夠收斂,遇到的每一個違章都能有相應處理,到時道路交通秩序自然會好很多,開車也會舒服一些,我們就滿足了。
決定拍攝違章是我開車上班一年多的時候。我上班通行的路線比較固定,需要經過廣州一個相對外圍的環城高速。我上下班時經常看到很多車走應急車道。起初覺得堵車時走應急車道可以理解,但後來發現,無論堵不堵車、無論在哪個路段,幾乎每次都會看到有車走應急車道。
這些車讓人感覺既危險又猖狂。尤其在高速出入口附近,有的應急車道路段還在修,有些甚至是斷頭路,還有的被檢查站占用了一小段,導致一些車在應急車道上開著開著突然變道擠入主路,我們正常開的車都會反應不過來,他們開得太快,我們主路上車速通常比他們慢。
什麽時候可以使用高速公路應急車道?我專門查過道路交通安全法,高速公路應急車道僅限兩種情況使用:車輛遇故障或事故無法行駛時,可臨時停放,但需在車後150米處放置警示牌並打開雙閃燈。另外,供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執行任務時使用。即使車輛能慢速行駛,也不能占用應急車道。那些被部分司機自認為緊急的,例如“困了在應急車道臨時歇息”、“換駕駛員”、“設導航查地圖”、“打電話”、“為小孩換尿布”、甚至“方便”等等都不是緊急情況,在應急車道臨時停車都是違法的。
我後來還向12345反映過,接到環城高速交警的回訪電話,他們解釋說那裏的車流量已經超過設計負荷的三倍,所以有些車主更傾向走應急車道。環城高速轄區的電子眼也是生效的,他們每個月查到的違法數量在5000到9000起不等,但車實在多,而且電子眼不是全程覆蓋,所以有一些違章可能是拍不到的。
我當時主要是覺得心裏憋屈。這條路上好多車不僅走應急車道,還閃著車燈臨時變道、插隊,我覺得他們在理直氣壯地違章。
我知道“廣州交警”公眾號可以舉報一些特定情形的違章行為,之前零星使用過幾次,於是我開始通過這個平台大量舉報違章。公眾號菜單欄中選擇“違法舉報”功能,係統會要求你提供一段視頻或幾張照片,要求能反映違法事實和涉事車輛的車牌號。
我提交的大部分的舉報材料都是通過記錄儀拍攝的。為了方便拍攝,我還專門測試了不同品牌的行車記錄儀,現在使用的這款,它能通過語音控製存截圖和保存視頻,開車的時候順手就完成取證了。遇到違章情況時,我隻要喊“錄製緊急視頻”“我要拍照”,記錄儀就會自動保存帶時間日期的幾十秒視頻和相關圖片。
我一般利用上下班通勤時間拍攝,這個時間點通常也是廣州的早高峰和晚高峰,我來回要開一個小時左右。一天少說也能拍二三十條違章。
“廣州交警”公眾號對違章行為受理的舉報範圍,普通道路隻有10類,高速公路16類,更多的違章像不打燈變道、加塞、拋撒物品這些行為沒有辦法舉報,我遇到隻能氣得罵很大聲。
除了公眾號,我也會使用其他問題反映平台。除了機動車,電動車的違規行駛也很讓人頭疼,經常有網友問我該怎麽舉報電動車違規,我打過很多次12345,回應都是會加強路段管理,除了反映問題,我也不知道下一步怎麽辦。
我還舉報過不少違停,在我比較熟悉的路段,有些違停車我都看眼熟了。舉報違停的流程稍微麻煩一些,需要直接打122或110,跟交警直接說明違法的地點,讓交警現場來開單。自家和公司樓下以前的違停點位亂停車的現象改善了一些。
●王健在舉報平台提交的違法案例。講述者供圖
一年,1945起違章
我駕齡不長,在廣州開車不到三年,開高速較多,積累的裏程其實不算少。我在廣州開車最深的一個感受,大家不把實線當實線。我常走城市外環,看到走應急車道情況是最多的。很多次開過高速出口,眼看著大量車跨兩、三個車道,踩著實線再踩著導流線過去。我還見過在高速上倒車的。
我是學法的,通過了法律職業資格考試,雖然沒從事法律行業,但我自己遇到一些問題還是更習慣找到合法的、有依據的方式去解決。
比如有一陣網上都在討論電影盜攝這個事兒, 我本身也是影迷,後來就在網上寫了一篇科普帖,從法律角度分析這個現象。
開始拍攝並舉報違章車後,我也會在網上分享這部分經曆、寫教程教大家怎麽監督,評論區有懟我的,也有谘詢的,每次發現了盲區我就要去查(具體法律條例)。比如關於城市的禁摩範圍,電動車違規問題要怎麽處理。
碰上違章我不區分是什麽車,前不久遇到城管車違章我也舉報,而且順利通過係統審核了。如果遇到違章的營運類車輛,比如貨拉拉、網約車、出租等,我會優先舉報,我認為他們的車是營運工具,在路上跑的時間比其他駕駛員都要長,如果他們也不守法的話,造成的威脅更大。
到現在舉報違章已經一年半了,前不久我梳理了2024年一整年的數據。去年我一共提交舉報2277起,通過審核的有1945起,按照各類違章數量對應的處罰來計算,會扣掉違法司機共計8998分。
這裏麵被我多次舉報的車主有222位,大部分都是在同一路段多次實施同類違法行為。最好笑的是有人在不同路段時隔半年被拍到兩次,還有人在一個區域內被我連續拍了好幾天,每次都是不一樣的違法行為。
這其實也比較符合我的認知,即行為人實施違法行為有一定的習慣性。有四五輛車我已經都能記下他們車牌了,這些違章車主很多都像我一樣通勤路線是固定的,隻要按時下班,我大概率在路上都會碰到他從應急車道過去。我記得其中有一輛車車身噴了某某中醫院的字樣。
最離譜的一天是 2024年9月18日,那天是中秋假期結束後的第一個工作日,我早晚都拍到了大量違章,加起來接近有100起。那天應急車道上的車可以說是絡繹不絕,通勤路上我嘴基本沒停,一直對著記錄儀喊口令。
全年下來,舉報類型最多的還是在應急車道行駛,我觀察到的情況,主路越堵,越多車走應急車道,而且集中在一個特定路段,可能因為那裏是出入口,而且沒監控;違反禁止標線排名第二;占用BRT專用道排到了第三名,其實一路都有禁止占用的牌子。
●高速隧道口嚴重堵車,車輛排成長龍等待通行,一私家車占用應急車道超車。 IC photo
交通違章這麽頻繁、常見,我個人覺得,部分原因是道路本身的設計存在不合理之處,比如很多廣州司機應該都吐槽過內環路洲頭尖咀隧道出口,由於多條車道交匯,非常難變道,經常堵住。還有我常走的一些道路交叉口,很多車為了調頭或者上橋方便,會直接壓實線、跨多個車道插隊,其實隻要在這些特殊地段加個硬性隔離,比如防撞樁、隔離帶就能防止這類違章行為。
此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人不把交通法當回事,大家似乎存在一種誤區,認為違章事小。我把違反交規的記錄發在網上的時候,評論區經常有人說,“誰沒違章過?”“我違章沒有影響到你,為什麽要多管閑事舉報我?”“道路不合理,我違章咋了?”
但違章並不是說違反了某個規範性文件,其實是違反了法律,交通違章罰單它是一種特化過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我舉個例子:偷盜,甚至嫖娼、偷渡、走私這些行為跟交通違章其實都屬於行政違法行為。
因為它太常見了,大家的對這類行為的認識也是有偏差的。覺得違章“沒什麽事兒很正常”,所以我現在講的時候,我就會不斷強調它是一種違法行為。
●“廣州交警”公眾號受理的違法舉報範圍。講述者供圖
成為“流動攝像頭”
提交舉報材料後,對違法司機後續的處理我就無法得知了,我這邊隻會顯示係統是否審核通過。有的管轄區審核很快,一天之內能出結果,慢的話也就三五天。
不符合要求的舉報材料會被退回來。有時候我收到的退辦理由會顯示“重複提交”,我猜測可能是官方電子眼或者其他人也拍攝舉報了對方的違章。
根據交警幾次回電的情況來判斷,這些隨手拍的舉報材料應該會成為違法司機扣分的處罰依據,原封不動被違章司機看到。有次我的行車記錄儀拍違章時不小心拍到了我的手機號碼牌,審核人員就給我打電話,告知我這一單可以審核通過,但作為違法依據,照片也會被違法人員看到,存在暴露隱私的風險,最後我撤回了那單舉報。還有一次,一個網友在抖音上發了自己違法頁麵的截圖,我發現那張截圖就是我的記錄儀截圖。
我的經曆分享到網上後,質疑和辱罵聲一直有。大家都會覺得我舉報是奔著獎金去的,無利不起早。有些城市可能有計分或現金獎勵,但據我了解,在廣州,交規違章的舉報人無法獲得任何形式的獎勵。
也有人會說你自己不違章嗎?我到現在就吃過一次罰單。那次違章是快上高速的一段小路,限速60,我超速了,我也認罰,違反了規定你就付出代價。
而且我覺得自己違章過和舉報違章這兩件事不衝突。舉報行為是得到廣州公安機關支持的,根據廣州市公安局2022年發布的《關於違法舉報相關事項》,向廣州交警提供交通違法行為線索,全程合法合規。不存在侵犯他人隱私、損害他人利益的情況。
舉報別人違章對我自己的駕車習慣也有約束作用,比如有時開車我想抄個近道,看到後麵有車就不敢了,我會擔心,萬一後麵那車舉報我違章呢?
這也是我把舉報經曆寫到網上的原因。網名取“野生攝像頭”,是想在拍攝違章方麵作為官方電子眼的一種補充,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跟我一起監督,成為“流動攝像頭”,以後,違章的人是不是就會有所顧慮?
●資料圖 ic photo
這些經曆分享也讓我在網上認識了一些同樣行動的人,大多都是在廣州工作生活的。我們舉報的出發點和習慣都一樣,都是在通勤路上頻繁遇到違章車,然後選擇用記錄儀拍攝違章。我通勤時間不算長,這些朋友中有通勤時間長的,舉報數量比我更高,有的人還會重點監督那些遮擋號牌、超載、超高、超寬的貨車。
我經常和他們討論舉報違章的方方麵麵,廣州市不同區各是什麽審核標準,係統不好用,怎麽反饋意見,還有對各種違章行為的吐槽。
就一些大家共同的疑問,我還專門去谘詢過廣州交警支隊違法處理中心。主要負責的警官就會跟我解釋一些審核的工作細則。感覺交警們在維護、改進這個舉報係統上作出了很大努力,2024年我還給他們送過一次錦旗。
我跟這些朋友主要在線上溝通,線下沒有見過,私人信息互相保密。這也是出於自我保護的考慮。之前我們群裏有其他的朋友就因為舉報交規違章被違法人反查了。因為違章車上一般也有記錄儀,大多情況都是舉報人被違法者反查到車,對方再通過一些特殊手段,找出舉報人的電話號碼騷擾。我知道的被騷擾最嚴重的一個,報警處理後,騷擾人被行政拘留了 5天。
我自己暫時還沒遇到類似的騷擾和攻擊,肯定也會有些擔心。我家裏人也知道我在做的事,他們會叮囑我不要浪費太多時間,保護好自己。我平時會比較小心注意,盡量做足保護措施,避免被找到,但就算被人騷擾,我相信我對法律的了解比他要多,我會維權到底。
我知道整體的交通情況很難因為這些行動完全改善。我們其實沒有什麽大目標,隻希望在路上遇到的這些慣犯能夠收斂,遇到的每一個違章都能有相應處理,到時道路交通秩序自然會好很多,開車也會舒服一些,我們就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