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邊站吧,三峽大壩。中國最新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一旦完工,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電大壩,它位於與印度交界的青藏高原。
中國表示,它正在西藏建設的墨脫水電站是實現清潔能源目標的關鍵。中國政府還將基礎設施項目視為刺激疲軟的經濟和創造就業機會的途徑。
但這一項目引起了環保人士和鄰國的擔憂,部分原因是中國政府對此透露的信息太少。
修建大壩的地區容易發生地震。被築壩的藏南河流雅魯藏布江在流入鄰國印度後被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入孟加拉國後則被稱為賈穆納河,大壩引發了這些國家對水資源安全的擔憂。
關於這個項目,目前已知哪些信息?
中國於去年12月下旬宣布,政府已批準在雅魯藏布江下遊修建墨脫大壩,但它幾乎沒有公布任何細節。其中包括項目成本、資金來源、涉及哪些公司以及可能會被搬遷的人口數量。
已知的是,大壩將位於藏區墨脫縣,建在一個陡峭的峽穀中,那裏的河流形成了一個馬蹄形彎道,被稱為“大拐彎”,然後江水在大約48公裏的距離內下降約2000米。
據國有企業中國電力建設集團(簡稱中國電建)2020年的估計,利用這一落差的動能,該水電站每年可發電3000億千瓦時。這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三峽大壩發電量的三倍,三峽大壩的建設花費了中國約340億美元。
中國沒有透露是哪家公司在建造這座大壩,但一些分析人士稱,中國最大的水電基礎設施建造商中國電建很可能參與其中。該公司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大拐彎”是一個500米深的峽穀,沒有道路,專家稱,由於技術上的挑戰,大壩建設可能需要十年時間。
甚至連大壩的基礎設計都不得而知。
四川省地質局高級工程師範曉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說,他認為一種可能的方案是在“大拐彎”頂端附近修建大壩,然後通過峽穀中鑽鑿的巨大隧道引水。
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承諾,隨著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炭,中國的碳排放量將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利用大型公共工程項目展示其工程實力,多年來一直在研究如何利用雅魯藏布江的力量。
是否存在環境風險?
塑造雅魯藏布江大拐彎的地質力量同樣對中國在此修建的大壩構成威脅。青藏高原是數百萬年前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形成的。時至今日,印度板塊仍在緩慢地向歐亞板塊移動,這就是喜馬拉雅地區經常發生地震的原因。
此類地震事件威脅著大壩的安全。中國官員說,1月日喀則市附近發生7.1級地震後,西藏五座水電站大壩出現裂縫,地震造成120多人死亡。
即使墨脫大壩建造得足以抵禦地震,地震引發的山體滑坡和泥石流也很難控製,並可能導致附近居民喪生。專家稱,大壩建設過程中涉及的大規模開挖可能會使此類災難更有可能發生。
生活在那裏的人會麵臨什麽?
很難知道藏族人和生活在該地區的其他少數民族對該項目有何看法。西藏受到共產黨的嚴格限製,共產黨鼓勵漢族人遷往西藏,並嚴格控製藏傳佛教的活動。隻有獲得許可,外國人才能進入西藏,而且外國記者通常被禁止進入。
據一則新聞報道稱,藏族人過去曾舉行過抗議活動,反對可能導致他們流離失所的大壩項目,包括2024年發生在四川的一次示威活動。
墨脫大壩預計將給曾是中國最偏遠縣城的墨脫縣帶來更多變化。駐印度的西藏研究員馬修·阿克斯特表示,近年來,政府在該地區修建了高速公路,吸引了遊客和探險旅行者。
現在,人們必須搬遷,為大壩讓路,這可能需要淹沒農田和城鎮。目前還不清楚有多少人會受到影響。墨脫縣有1.5萬人口。
工程師範曉說,西藏幅員遼闊,但人口稀少,並不需要大量能源,而且大壩的預計發電量也將超過周邊省份的需求。鄰近的四川和雲南有許多水電站,生產的能源超過當地需求。而且將電力遠距離輸送到中國其他地區的成本也很高。
印度和孟加拉國對此有何反應?
墨脫大壩可能會影響下遊印度阿魯納恰爾邦和阿薩姆邦以及孟加拉國的居民。河流科學教授、政府機構西孟加拉邦汙染控製委員會主席卡揚·魯德拉博士表示,如果大壩攔截沉積物,下遊沿河土壤的肥力就會降低,河岸和印度的海岸線也會受到侵蝕。
印度和孟加拉國的科學家要求中國分享其計劃的細節,以便他們能夠更好地評估該項目的風險。印度外交官也敦促中國政府確保該項目不會對下遊國家造成損害。中國表示已采取措施防止對鄰國造成負麵影響。
總部位於英國的牛津全球學會研究水政策和環境衝突的研究員吉納維芙·唐尼龍·梅說,中國的保密加劇了不信任。她表示:“如果中國政府不公布大壩的水文數據和詳細計劃,印度和孟加拉國就會被蒙在鼓裏,因此更難做好準備來減輕大壩可能造成的影響。”
中國和印度都指責對方試圖控製水資源以獲取戰略或經濟利益——一些專家和官員稱之為“水力霸權”。該大壩可被視為中國在與印度有爭議的邊境地區,包括中國聲稱是其領土的阿魯納恰爾邦投射力量的一種方式。
由於中國位於上遊,“中國可以做出直接影響下遊水流的決定,這引起了印度的擔憂,”吉納維芙·唐尼龍·梅說。
印度的一些官員建議在雅魯藏布江的一條支流上修建一座大壩來蓄水,以應對西藏大壩可能造成的流量減少。但西孟加拉邦汙染控製委員會的魯德拉說,這樣的大壩可能會造成同樣的土壤肥力和侵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