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一家長稱自己小孩在大年初三摸了路邊一根管子,導致整個手掌被玻璃纖維紮傷,後續到醫院處理也無法完全取出,不少有類似經曆的網友也提出處理建議。2月6日,一位有類似經曆的家長告訴上遊新聞(報料郵箱baoliaosy@163.com)記者,自己也是試了各種方法,最後是用普通麵粉和水解決。專家也提醒,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折疊蚊帳的骨架、雨傘、手機鋼化膜等等都有玻璃纖維,如果磨損很容易被紮到。
1月31日大年初三,山東青島一位家長發帖尋求幫助,稱自己的小孩上午出門摸了路邊的一根管子後,在陽光下轉動手掌,才能看到手掌上到處都是透明的晶狀纖維,手掌隻能伸著,一彎曲就喊痛。
青島網友發帖講述孩子被玻璃纖維紮傷。網絡圖
這位家長表示,隨後用透明膠粘和豬毛鉗子夾,效果都不佳,去兒童醫院看急診也因為看不清無法取出,最後是在手外科通過顯微鏡取出了比較長的纖維。醫生表示,小的“刺”等皮膚長一長,自然就會脫落。隨後家長又從超市購買了去黑頭的麵膜和鑷子進行了處理,3日左右孩子的手已經不痛了。
“用麵粉拌水混成泥漿狀,讓孩子整隻手下去揉,裹滿漿以後晾幹掰掉,很有效!”在評論中,廣東薛女士(化名)的建議獲得高讚。6日上午,她告訴上遊新聞記者:“我家娃也是去年3月份摸了玻璃纖維,回家一直喊手痛,碰到就哭,後來迎著光才看到一堆晶瑩的點點,輾轉了幾家醫院都處理不了,隻能在顯微鏡下挑掉一些。後來查了這個行業相關的公眾號,找到這個辦法才終於徹底去除。”
在薛女士發來的圖片中,上遊新聞記者看到,孩子摸到的疑似是一根破損的蚊帳骨架,“差不多到第三天的時候,用麵粉弄幹淨了,孩子才恢複。”
薛女士(化名)的孩子被一根疑似蚊帳杆子紮傷。受訪者供圖
“確實是我試過最有效果的辦法了。”薛女士建議,可以用普通麵粉和水,和成漿糊狀,類似炸雞裹麵粉的效果,能包裹在手上就行,正好給孩子在盆子裏自己攪著、捏著玩,視情況反複多次,“僅供大家參考,也希望大家永遠不用參考。”
在社交媒體上,上遊新聞記者也看到不少網友發布的案例,如去摸碎掉的手機鋼化膜,手指突然感覺異常刺痛;拆掉夏天的蚊帳時順手把風化的支架掰碎,手上就開始又癢又痛;用逗貓棒、外出釣魚時手莫名其妙痛起來等等。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科普作家周洪直介紹,玻璃纖維是一種性能優異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單絲的直徑為幾個微米到二十幾個微米,最細能達到頭發絲直徑的二十分之一。從20世紀中葉開始,玻璃纖維越來越多地轉變為日常用品的原材料,從帳篷、投影幕布、紗窗這樣的大件,到筷子、漁竿、電線之類的小東西,可能都含有玻璃纖維的成分。
周洪直建議,玻璃纖維的耐磨性和耐折性都很差,纖維刺傷皮膚是最常見的傷害,居家用品盡可能不要使用玻璃纖維成分。如果不得不用,要特別關注使用的年限,如帳篷、蚊帳的支撐杆和玻璃纖維杆的雨傘、登山杖,使用時間不要超過10年。因為睡眠時皮膚暴露程度比較高,如果玻璃纖維杆斷裂後果較為嚴重,很多帳篷支架斷裂都是兒童蹦跳玩耍導致,孩子皮膚細嫩,密切接觸的物品也需格外注意。
網友發布的被玻璃纖維紮傷的帖子。網絡圖
在生活中如果不慎被玻璃纖維紮到手了,該如何處理呢?中科院地質所專家建議,可以用和麵的辦法,在手上沾滿麵糊,再慢慢扯下麵糊,帶出紮入手裏的細小玻璃纖維,會比用膠帶粘出更靠譜,如果紮得太多或者不小心吸入鼻腔、口腔,請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