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中國跨境電商的美國生意變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一夜之間,中國跨境電商的美國生意變了

「核心提示」

美國揮舞關稅大棒,小額免稅成曆史,中國賣家和TEMU們如何穿越風暴。

“說好的開工大吉,變成了開年暴擊。”

農曆新年的慶祝還沒結束,中國跨境電商人們就坐上了過山車。

美國總統特朗普2月1日簽署行政令,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征10%的關稅;同時行政令還取消了美國對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小額貨物的“最低限度”關稅豁免,2月4日,這一政策正式生效。

“小額免稅”是一批國內跨境賣家保障低價的利器,也是TEMU這些跨境電商平台崛起的重要支撐。如今在美國關稅大棒之下,沒有海外倉備貨、使用直郵小包物流方式的中小跨境賣家,最先感受到了寒意。

過去兩年,關於中國跨境電商發展的主流敘事是迅速崛起、攻城略地,在美國政府不斷架起的關稅高牆裏,風暴卷起。2月5日,拚多多、阿裏等電商平台,以及部分物流公司的股價應聲下跌。

此前包括TEMU、SHEIN在內的諸多跨境電商平台已經開始嚐試轉向。即便如此,這場風暴也將席卷至產業鏈的每個環節。有人視之為毀滅,也有人視之為洗牌。

1、“小額免稅”成為曆史

生活在美國的YAN,2月5日發現自己三周前從中國網購的包裹終於快到了,不過收到的物流公司郵件通知自己,需要額外支付30%多的稅。

“以前這100塊美金的東西,根本不會被稅的。”YAN不知道要怎麽處理。這個包裹裏主要是衣服,YAN告訴《豹變》,沒想到自己成了最先感受到特朗普關稅大棒威力的人。

在社交媒體上,跟YAN遇到同樣問題的美區消費者們也在討論。有人問,還能在TEMU、SHEIN上下單嗎?有包裹正在路上的人擔心,是不是要為這些衣服、玩具、家居產品付出更高的成本;有些人發現自己購物車裏的東西已經漲價了。

“我已經把店關了,不接單了。”

另一邊,一部分來自中國的跨境賣家們也同樣感受到壓力。一位在eBay上做美國市場自發貨的跨境賣家告訴《豹變》,自己店鋪產品的售價單價在5-10美金,因為單價低,加關稅還能勉強承受,但是貨代加收20元一件的處理費,直接把利潤變成負數。“生意直接就做不了了。”

這背後都是特朗普取消800美金以內小額包裹免稅的連鎖反應,而在政策剛落地初期的混亂階段,一些由物流公司代繳的關稅,也直接出現在消費者的賬單裏。

過去一部分中國跨境電商賣家們利用小額免稅的政策優惠,走T86清關,不用支付關稅成本,清關手續也很簡單,速度快、效率高。這也進一步放大了中國賣家價格優勢,讓物美價廉的made in China產品暢銷美區市場。

新的關稅政策落地後,這部分賣家們首先麵臨的是關稅成本和物流費用的上漲。

關稅並不是在0的基礎上加10%,而是根據商品所屬類目,正常報關後在相應稅率基礎上再加10%,服裝類最高征稅可以到47%。

據中信證券的研報預估,中國發往美國的低價值包裹平均關稅稅率或將從0%提升到25%-30%區間(其中美國對中國出口征收的平均稅率20%左右,加征10%);結合美國關稅征收規則,預估終端售價60%-70%將被海關認定為交易價值,對應關稅對終端零售價影響15%-20%。

事實上,賣家需要承擔的不止關稅,還有上漲的物流費用、合規成本

過去來自國內的小包裹沒有清關流程,而現在則要一視同仁。

隨之而來的是清關成本的大幅上漲。2月5日,包括雲途、順豐在內的諸多物流商宣布漲價。社交平台上賣家們曬出的信息顯示,雲途物流、順豐將就每單貨物收取20元的報關手續費,且大部分大型跨境物流商都開始采取預收關稅、多退少補的規則,例如雲途將進行30%的關稅預收,這對於賣家的資金周轉也有一定考驗。

在Etsy上開店的跨境電商黎明告訴《豹變》,新政之後,關稅是根據申報金額來算,自己貨品的申報金額是10美金,將被征收35%的關稅,也就是需要額外支付3.5美金。同時,自己的物流成本從一單30塊,增加到了55塊。

2、漲價,繞不開的選擇

“今天下午我還要發一批貨,這個貨單子是年前來的,昨天晚上拿到貨。”在這個政策變動的敏感關口,發貨顯然要承受巨大的不確定。

小凱看到小額免稅取消後,趕緊算了手上這一批貨物的成本變化,“如果還有一點點利潤,甚至隻是虧一點點,我都盡量去發掉。如果實在沒有利潤的,隻能去找客戶溝通了。”

小凱主要在亞馬遜上做FBA,不過目前仍有兩成貨物走自發,主要是為了測品,“而且有一些比較小的單子,走FBA和自發貨沒什麽區別,甚至自發貨更方便。”

目前小凱自發貨的成本增加了20%-30%,還有一些特殊類目,成本可能會上升60%。“隻能說薄利多銷了,甚至有一些已經沒利潤了。”

在一些跨境賣家采取等待、觀望態度時,小凱稱,這時候不能停下來,反而要因為這個事情去加速調整。“快速調整,看看自己能不能適應。”

主做廚具、家居品類,小凱一方麵開始調整選品思路,優化產品,走精品路線,增加一些個性化服務,預留利潤空間。也有賣家建議,聚焦低關稅率、高利潤率的品類。

另一方麵,和大多數跨境賣家一樣,提價是繞不過去的路徑。因為有一部分貨物已經在海外倉,對於小凱來說,執行漲價策略會是一個相對緩慢,以及看競爭對手的動態調整過程。

而黎明決定給自己的貨品漲價5%。因為是手工定製,商品所麵臨的競爭沒那麽大,而且會有額外的定製費,可以操作的空間更大,提價的影響也更容易消化。

關於漲價,在跨境賣家群體中產生了兩種不同的聲音。樂觀者認為,大家都漲價,漲價就不再是問題,反而給予了商家實現更高利潤的可能性,最終是美區消費者買單。但短期來看,已經習慣了低價的買家很難很快接受突然的漲價,銷量的降低將壓垮一大批小商家,行業重新洗牌。

而現在黎明更擔心的是清關時間的拉長,對物流時效性的影響。“過去我們一般發貨後5到7天,客戶就能收到貨。現在就非常不確定了。”有行業人士表示,未來清關時間可能會延長至2周以上,遇到海關查驗,訂單延誤,甚至有退運的風險。

美國當地時間2月4日晚間美國郵政服務(USPS)宣布,從2月4日起暫停接收從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寄出的包裹,直至另行通知。在外界看來,這可能是配合關稅新政進行係統調整,不過半日之後,政策再度變化,自2月5日起恢複接收相關包裹。

一位跨境賣家用“過山車”來形容自己看到政策反複,“隻有不確定是確定的。”

作為美區的消費者,YAN也很擔憂,不知道未來自己網購的成本要增加多少,“可能我下單會更謹慎了,而且退單的操作感覺更麻煩了。”

2月6日下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也表示,美方近期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征10%關稅,並調整小額免稅政策,這無疑將提高美國本土消費者的消費成本,降低購物體驗。

3、TEMU們尋找新路徑

小凱和黎明都是在2022年入局跨境電商的賣家。

2016年,美國將小額免稅的最低額度從200美元提至800美元,這給擁有豐富產能的中國製造帶來一波出海機會,跨境電商蓬勃發展,也催生了以TEMU、SHEIN為代表的跨境電商平台的大發展。

尤其是2022年上線的TEMU,通過全托管模式在美國市場迅猛鋪開。全托管模式下,平台方將包括倉儲、物流在內的一係列環節攬在自己身上,商家隻需要提供產品。疊加小額免稅的關稅優惠,TEMU用全托管模式放大了價格和供應鏈效率優勢。

2023年超級碗上,TEMU用一段廣告,把9.9美元包郵“像億萬富翁一樣購物”帶到美區,當天APP下載量激增45%,開啟了一段陡峭的增長曲線。

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最低限額進口包裹數量超過13億件,而這一數字在2015年為1.39億件。

不過危險信號也在不斷釋放,近年來美國政府一直嚐試收緊這一政策。2024年9月,拜登政府曾發布公告,縮小小額豁免政策的覆蓋範圍,同時實施更嚴格的監管措施。

實際上,包括TEMU、SHEIN等在內的中國跨境電商平台,此前也開始嚐試模式重構,在海外建本地倉,擴大本地貨盤,拓展半托管模式。

SHEIN已在美國印第安那州懷茨敦市和南加州有兩座分配中心,方便開展海外市場本地備貨,提升配送時效。

與走國際小包相比,重量大的商品提前備貨海外倉可以節省部分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海外倉更具物流時效優勢,能降低履約風險,這也正是過去一年跨境電商平台們推進的方向。

此前亞馬遜通過FBA模式,讓賣家提前發貨到亞馬遜的美國倉庫,再本土發貨,最終邁過了時效和品類這兩道門檻。一位亞馬遜FBA商家對《豹變》表示,因為自己發的是大貨,必須要交稅清關,目前還沒影響,但因為關稅增加,長期終端還是會加價的。

此外,半托管模式在2024年成為跨境電商平台們集體轉向的目標,有航空運力飽和,商品品類受限、大件重件產品因運費問題難以入駐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也繞不開小額免稅可能馬上收緊帶來的衝擊。

半托管模式下,一些平台將物流、運營等一部分環節放開,給商家自己去做。如果放到當前小額免稅取消的語境下,平台不用承擔增長的物流成本和履約不確定性。

不過,即便早有準備,但是大船調轉方向的角度仍有限,還是撞上了快速來臨的風暴,此番關稅衝擊仍舊在所難免。

花旗分析師的一份報告預測,TEMU的本地倉庫計劃隻占整體業務的一小部分,到2024年底,本地倉庫的商品交易總額僅為美國交易額僅貢獻20%左右。

對於更靈活的中小跨境賣家們,也可以自行對接第三方商業倉,提前將貨物批量運至海外倉,通過本地發貨降低單件的履約成本。不過,這其中的運輸、倉儲、囤貨風險,帶來更高的經營門檻,如何算平這本賬還得在實踐中摸索。

黎明告訴《豹變》,自己屬於手工定製,需要根據客戶的信息來做,實際上很難匹配海外倉,“海外倉更適合普貨。”

有一些跨境賣家試圖將重點轉移到美區以外,也有不少分析認為,中國製造整體的低價優勢還在。中信證券在其研報中表示,以TEMU40美元客單價包裹為例,若不考慮成本在產業鏈傳導,關稅變動對終端定價帶來的定價壓力為26%,TEMU與亞馬遜同款商品價格差或將從40%縮窄到27%。

隻不過,對跨境產業鏈上的每一個主體來說,都要與風暴正麵硬碰硬。

查看評論(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