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要改革空中交通管製 議員:會讓更多飛機墜毀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近日,美國發生多起空難,造成74人死亡,震驚美國社會。據美國“政客新聞網”2月5日報道,美國億萬富翁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DOGE)正尋求改革美國的空中交通管製係統。馬斯克承諾,DOGE團隊將對該係統進行“快速安全升級”,以防止飛機相互碰撞。

馬斯克5日在社交平台X上發文稱:“在特朗普總統的支持下,DOGE團隊將致力於對空中交通管製係統進行快速安全升級。就在幾天前,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的主要飛機安全通知係統故障了幾個小時!”

美國交通部長肖恩·達菲也在X上表示,他已經與DOGE團隊交流過,該團隊成員將介入並升級美國的空中交通管製係統。

馬斯克要改革空中交通管製 議員:會讓更多飛機墜毀

馬斯克在X上發文,宣布DOGE團隊將升級美國空中交通管製係統

美國交通部和白宮均未對這一消息作出回應,尚不清楚DOGE可能采取什麽樣的措施。馬斯克提到的“安全通知係統故障”,指的是美國空中任務通知係統(NOTAM)在當地時間1日晚間癱瘓的事故,該係統直至2日上午才恢複運行。

“政客新聞網”指出,美國空中交通管製員現在大多使用過時的設備,美國正努力向基於衛星的空中交通管製係統過渡,但一直麵臨成本超支和項目延遲的問題。

在就任特朗普政府的交通部長後,達菲已承諾要“重塑美國領空”,他在當地時間5日早些時候表示:“我們將迅速采取行動,我們得到了國會的支持。我認為,現在我們的大部分空中管製係統還在使用上世紀60年代,甚至二戰的技術,我們要升級它。”

達菲透露,他在4日與馬斯克進行過交談。他稱讚馬斯克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可以接觸到世界上最好的技術人員和最好的工程師”。

此外,達菲表示,美國交通部將出台一個新計劃,以增加美國空中交通管製員的數量。但他強調,讓更多管製員進入勞動力市場需要時間,“培訓這些人並不像撥動開關一樣簡單”。

“政客新聞網”稱,1981年,時任美國總統裏根解雇了大批罷工的空中交通管製員。由於管製員的培訓需要耗費數年時間,培訓期間的淘汰率也很高,美國在此後幾十年裏一直麵臨管製員人數不足的問題。在新冠疫情期間,管製員人數的缺口進一步加劇。

美國國會兩黨對特朗普政府的計劃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共和黨人普遍支持馬斯克,眾議院交通委員會成員、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眾議員戴維·勞澤(David Rouzer)表示:“就空中交通管製員和其他所有設備而言,FAA可能在技術方麵落後了15年。他是一個完美的人選,他有經驗。”

密西西比州共和黨眾議員邁克·埃澤爾(Mike Ezell)說:“我不認為這有什麽問題。”

民主黨人則對馬斯克提出質疑,他們擔心,DOGE團隊並沒有相關工作經驗,馬斯克的改革可能導致嚴重後果。眾議院交通委員會成員、紐約州民主黨眾議員傑裏·納德勒(Jerry Nadler)表示:“他們可能讓更多飛機墜毀,甚至飛機將無法起飛。”

紐約州民主黨眾議員蒂姆·肯尼迪(Tim Kennedy)表示:“我認為對美國民眾來說,這是令人恐懼的,尤其是我們剛剛在華盛頓特區遭遇了可怕的悲劇。現在不應該讓一個在管理美國空中交通管製員方麵毫無經驗的人掌權。”

前紐約州民主黨參議員希拉裏·克林頓在社交媒體上批評稱,DOGE成員缺乏從事相關工作的經驗,他們可能進一步破壞美國航空安全。對此,達菲反駁稱:“‘經驗豐富’的華盛頓官僚是我們國家基礎設施崩潰的原因,你應該保持旁觀。”

對於馬斯克和達菲的表態,代表美國主要航空公司的貿易組織美國航空運輸協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讚賞白宮在審查FAA技術基礎設施方麵的努力,這些設施在維護美國領空安全方麵發揮著關鍵作用。”

近期,美國發生多起空難,引發美國社會高度關注。

當地時間1月29日,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裏根國家機場附近,一架客機與一架軍用直升機相撞,造成67人死亡。

當地時間1月31日,美國一架小型飛機在費城墜毀並引發大火,導致至少7人死亡。

當地時間2月5日,美國華盛頓州西塔科機場又發生兩機相撞事故,一架飛機的機翼插入另一架飛機的尾翼之中。這起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FAA正對事故展開調查。

針對一係列安全事故,美國兩黨正忙於互相“甩鍋”。特朗普將矛頭對準前任總統拜登,他在1月30日的記者會上表示,事故原因與民主黨政府倡導的在職場和高校考慮女性、少數族裔等群體的多元化舉措有關。特朗普稱,多元化政策導致FAA招聘標準下降、工作人員能力不足,是事故發生的深層次原因。

拜登執政時擔任交通部長的皮特·布蒂吉格則否認了特朗普的說法,稱相關規定在特朗普的首個任期內就已存在。他反過來指責特朗普在上台後解雇了一些維護空域安全的關鍵人員。紐約州民主黨眾議員亞曆山德裏婭·奧卡西奧-科爾特斯也批評稱,特朗普和馬斯克在管製員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堅持推行大裁員,才是導致事故的原因。

查看評論(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