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的槍聲在平靜的午後校園響起。據新華社援引瑞典警方消息,當地時間2月4日,該國厄勒布魯市一所成人教育學校發生槍擊案,目前已致11人死亡,槍手自殺死亡。瑞典首相克裏斯特鬆當晚表示,該事件為瑞典曆史上最嚴重的大規模槍擊案,瑞典多地降半旗致哀。
2025年2月4日,瑞典厄勒布魯,警方在案發現場工作。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瑞典已經不再是早些年的瑞典。”定居厄勒布魯市16年的華人趙小姐告訴封麵新聞記者,2009年,她前往瑞典讀書時,曾在該所學校學習瑞典語。在趙小姐的記憶中,16年前的厄勒布魯小城,幹淨且安靜,治安良好。
然而,這個傳統意義上與高福利社會和難民友好政策聯係在一起的國家,正麵臨著槍支失控和幫派暴力的陰翳。
瑞典德隆大學副教授、犯罪學家阿爾達萬·霍什努德在接受封麵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總體而言,瑞典的暴力犯罪事件高度集中於幫派和犯罪網絡中,“此次校園槍擊案是一起悲劇性的孤立事件”。但需要指出的是,此類校園槍擊案具有高度傳染性,大規模犯罪網絡的事實下是“瑞典失敗的移民融合政策”。
“瑞典已不再是以前的瑞典”
社交媒體流傳的現場視頻顯示,槍擊發生於當地時間12時30分左右,密集的槍聲從學校走廊傳來,現場有煙霧,學生們躲在黑暗的教室桌椅下。該學校的老師沃倫馬克對當地媒體表示,她聽見大約10聲槍響。由於許多學生在全國考試後已經離校,槍擊發生時學校裏的學生較少。另一些親曆者在接受采訪時稱,“一開始有很多槍聲,安靜了半個小時後,槍聲又開始響起。”
瑞典警方稱,槍手為35歲的男性,初步判定槍手是單獨作案,尚不清楚作案動機。警方到達現場後,掃射的槍聲尚未停止,槍手在作案後開槍自盡。
據厄勒布魯市政府官網公開信息,槍擊案發生地為裏斯貝格斯卡學校,位於厄勒布魯市郊,距離首都斯德哥爾摩約200公裏,約有2000名學生,為20歲及以上的成人提供初高中和職業教育,以及針對移民的瑞典語和瑞典社會介紹課程。校園中也設置有兒童學校和特殊教育學校。
瑞典警方在案發學校。圖源:央視新聞
警方並未透露槍手的身份。據當地媒體報道,該男子生活隱居、失業,過去幾年的納稅收入為零。持有合法槍支許可執照,且無犯罪前科記錄。當地媒體獲取的市政文件顯示,槍手也曾在其實施槍擊的學校注冊過多門數學課程,但均未結業。當地警察局長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對其住所進行搜查後,該男子不在警方的觀察名單中,與犯罪集團無關。
瑞典警方認為,目前沒有發現槍手任何“政治動機”的跡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瑞典政府會為有一年及以上居留許可的外國人免費提供瑞典語教學(Svenska
för invandrare,
簡稱SFI),而槍手選取的襲擊地點正是厄勒布魯市的SFI學習中心。趙小姐向封麵新聞記者表示,“這所學校是移民和難民學習瑞典語的地方,且由於難民可以通過學習時長換取政府補貼,難民占比更多。槍手選擇這所學校,是具有針對性的。”
趙小姐在2009年初到瑞典時,曾在該所學校學習瑞典語。此次槍擊發生地點是2017年該校啟用的新校區,“屬於偏難民區的地方”。
據她回憶,2009年的厄勒布魯是路不拾遺的良好治安社會,“你不需要考慮晚上應不應該出門,路上很安靜,可以說是出門在外丟個錢包都沒有人撿的程度。”但自2015年瑞典移民浪潮後,近年爆炸事件和槍擊變得非常頻繁,趙小姐認為,“瑞典已經逐漸不再是以前的瑞典。”
“無法控製的暴力浪潮”
槍擊案發生後的第二天,瑞典國王、王後和首相到事發學校為遇難者默哀。瑞典王後在紀念儀式上點燃蠟燭。
槍擊案後第二天,瑞典首相前往事發學校哀悼。圖源:瑞典首相官方X賬號
“我們美麗的瑞典到哪裏去了?”這是縈繞在諸多瑞典人心中的困惑。盡管瑞典設有嚴格的槍支管製政策,但是自2013年以來,瑞典一直麵臨著根深蒂固的黑幫犯罪和槍擊難題。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的數據,瑞典現在是有數據統計的歐洲國家中人均槍支死亡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大部分暴力事件發生在瑞典國內的大城市:斯德哥爾摩、哥德堡、馬爾默和烏普薩拉。類似厄勒布魯的小城市,原本被認為治安相對較好。
公開信息顯示,自2015年起,瑞典警方在全國範圍內劃分了“治安脆弱地區”(utsatta)。在這些地區,警方難以運作,“幾乎不可能”執行任務。當地媒體也稱之為“禁區”,當地幫派統治,外人須穿著防彈衣並有警察護送才能進入。2023年,這些區域的常住人口僅占瑞典全國約5%,但與最嚴重的暴力和毒品事件密切相關。
英國《快報》獲取的警方數據顯示,2024年瑞典境內的槍擊案超300起,平均每三天發生一次爆炸,每28小時發生一次槍擊。僅2025年1月,瑞典境內就發生了31起爆炸案,以及一起涉及“外國勢力”的謀殺案。在慘案發生後,瑞典首相克裏斯特鬆在向全國發表講話時承認,“顯然政府已經無法控製這股暴力浪潮。”
瑞典首相克裏斯特鬆(資料圖)
從被視為北歐福利榜樣的“最安全”國家,到被暴力席卷,瑞典發生了什麽?瑞典德隆大學副教授、犯罪學專家阿爾達萬·霍什努德對封麵新聞記者指出,“這是多因素共同鑄成的結果,最可能的原因是:犯罪網絡突然增加、大量槍支走私供應、失敗的移民融合政策以及過時的刑法。”
2015年的難民危機後,瑞典政府采取開放移民政策。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瑞典總人口為1061萬,其中214萬被登記為外籍出生。自2022年贏得大選後成為瑞典議會中的第二大黨團後,極右翼的瑞典社會民主黨很快就把矛頭指向了移民,普遍的社會情緒已不再是“歡迎難民”。本次校園槍擊事件發生後,社交媒體亦有諸多關於凶手族裔的猜測。此前,瑞典社交媒體有傳言稱槍手為針對移民的新納粹分子,還有說法稱槍手是宗教極端分子。
“此次校園槍擊事件是一個悲劇性的孤立事件,但大規模槍擊案具有傳染性,我們或將見證更多的暴力事件。”霍什努德對封麵新聞記者指出,總體而言,瑞典的暴力事件高度集中於幫派和犯罪網絡,常使用非法走私的槍支,而此次襲擊中的槍手使用的是合法注冊的槍支。
針對槍手的種族猜測,霍什努德表示,“過往的研究認為,犯罪網絡本身往往並不建立在特定種族基礎,而是基於忠誠和利益。”自21世紀初開始,高失業率高、低教育水平和經濟水平的“治安脆弱地區”醞釀了街頭幫派和種族犯罪團夥,由此,槍支犯罪、爆炸和毒品犯罪呈現同步上升的趨勢。他認為,盡管約90%的犯罪團夥都具有移民背景,但社會現實指向的結論是,“瑞典的移民融合政策呈現了完全的失敗。”
另一方麵,從犯罪學的角度來看,瑞典犯罪幫派正在越來越多地招募年輕人甚至兒童。瑞典國家預防犯罪委員會的數據顯示,十年前,在與槍支有關的謀殺和過失殺人犯罪中,年齡在15至20歲之間的犯罪嫌疑人不到四分之一;到2022年,這一比例已升至45.1%。霍什努德認為,“由於年齡低於21歲的未成年人適用於特定的程序法律,因此警方打擊犯罪的工作異常困難。我相信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和幾年裏,瑞典法律將作出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