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首次把對華貿易戰包含香港,港府斥無視世貿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美國把對華加徵10%關稅和撤銷小額包裹關稅的貿易戰措施適用於香港,是首次把香港列入對華貿易戰1中,港府對此表示強烈不滿,認為是無視世界貿易組織把香港視為獨立關稅區的做法,正研究有否違反世貿規定以便跟進,促美方盡快糾正現時的「錯誤做法」。中華廠商會認為,美方此舉會損害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及轉口港的地位,業界須嚴陣以待;香港總商會則以審慎態度看待事件。

美首次把對華貿易戰包含香港,港府斥無視世貿

6.2 香港貿易發展局因應美國加征香港貨品10%關稅,下調出口增長半個百分點至3.5%

港府發言人昨(5日)晚深夜發稿批評美方的做法,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今早則在電台作進一步闡釋,他承認,美國加徵關稅會影響香港的出口環境以至貿易,但由於企業早在上一輪貿易戰後作出應對,估計今次加徵關稅對總體的影響不會很大;他以2023年的數字為例指出,香港出口往美國的貨物總值約為61億港元(下同,折算約7.5億歐元),占香港總出口量約0.1%。不過,問題重點是,美國無視香港作為單獨關稅區的地位,這行為非常無理。

由於美國有不跟從世貿裁決的前科,被問到港府除了研究是否透過世貿組織跟進以外,會否一如一些建議所言,對美國采取諸如關稅之類的報複措施,丘應樺的答案可產生歧義,他先是重申香港是自由貿易地區,不設關稅,但接著說:「這(指設關稅)是另一個考慮。」

美國曾在特朗普第一屆任期簽署可對香港作出製裁的行政命令後,於2020年要求香港把入境貨品標簽上的「香港製造」,改為「中國製造」,經港府申訴後,世貿裁定美國違規,但美國拒絕跟從。

貿發局:涉增150億元稅款 出口增長下調0.5個百分點

另外,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範婉兒亦引述2023年的數據指出,香港出口至美國,而又以中國內地為來源地的產品,占香港整體出口約 3%,預計加徵10%關稅涉及的稅款約為 150億港元。

她又說,香港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度低,相信限製性貿易措施對香港帶來的影響輕微,但因應新措施,貿發局仍將香港今年出口增長預測由 4%下調至 3.5%。但她維持整體出口展望樂觀的預測。

範婉兒又說,即使關稅導致中國商品價格上升,但以中國貨的品質及其價格,相信其競爭力仍然強勁,美國難以找到其他替代品,因此不太擔心美國的消費需求會一下子消失,反而是當地消費者可能因此承受較高價格。

廠商會:分散市場不易 中小企年中訪泰越謀拓展

雖然官員聲言美國做法對香港易響不大,但以製造業成員為主的廠商會則有不同意見。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行政總裁徐耀霖認為,新措施對香港的國際貿易中心及轉口港地位均有損害,他指出,由中國內地經香港轉口至美國的貨品,以及香港製造出口至美國的貨品全部都受影響,而該會很多會員均以美國這香港第二大出口地為市場,特別是從內地經香港出口到美國,在2023年的相關貨值高達1529億元。現時對所有貨品加徵10%關稅,將波及輕工業如製衣丶珠寶丶鍾表及機械。

對於分散出口市場,徐耀霖直指並非易事,因為東南亞市場的訂單是「量少單細」;他又說,廠商亦希望采購來源減少對中國依賴,但內地仍然是香港的最大供應地,估計分散采購來源及市場步伐較慢的港商會最受加稅影響,期望港府就香港的獨立關稅地位向世貿交涉,並向北京的中央政府反映業界經營問題。

雖然新興市場被指「量細單少」,但麵對中美貿易衝突難免會傷及香港這池魚,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會長郭誌華透露,商經局已與該會商討應對方法,年中會率團,帶領中小企尋找其他買家和廠房,目標地點除「一帶一路」外,還有泰國丶印尼丶越南丶馬來西亞丶沙特阿拉伯及阿聯酋等六國,認為當地發展較為成熟。

香港今次是首次被牽涉入特朗普的對華貿易戰中:特朗普首個任期的對華貿易戰,並未波及香港;他於2020年頒布行政命令,取消美國法例下對香港有別於中國的差別待遇後,亦未觸及關稅;即使今次對華加徵 10%關稅的行政命令,亦未提及香港;但美國海關及與邊境保衛局和國土安全部的聯邦公告,卻引述 2020年行政命令,把徵收額外關稅的中國產品訂明「包括香港產品」,而同為中國特別行政區的澳門,公告則未有包括在內。

查看評論(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