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之死:根在金庸,不怪徐克肖戰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射雕》之死:根在金庸,不怪徐克肖戰

2024年8月6日,我在清邁一座小廟的祈福紅布上,看到歪歪扭扭的兩個字,“肖戰”。

這座小廟名為界遙寺,特色是敬奉蛇類,院落裏到處可見大小不一的眼鏡蛇造型。在一堆泰文和英文字符裏看到“肖戰”,我難免會愣了一下。

旁邊一位泰國少女貌似猜出了我的國籍,先指著紅布道,“肖——戰——”,又指向她自己,意思是她剛寫的。

我趕忙用二十多年前在鄉鎮中學灌裝的英語回一句,大意是“肖戰在中國是一位很紅的明星。”

那時我並知道肖戰長啥樣,就像我一直認為劉亦菲跟黃聖依很可能是同一人。

我記住肖戰的美貌,還得從《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的海報開始。這張海報電影院裏有,差評《射雕》的網文裏也會貼上,還散見於一些為肖戰鳴不平,直指《射雕》遭遇利益集團迫害的喊冤文。

我還看到了一段視頻,肖戰版郭靖大戰梁家輝版歐陽鋒,端的是飛沙走石,百丈內難以近身。照這個戰力,若幹年後郭靖一家三口襄陽城破領盒飯,隻能是自殺,賴不到他的前妻侄忽必烈頭上。

“領盒飯”的說法有點不敬,金庸老先生一直用的是“殉國”。我不讚成老先生的敬辭。郭靖一家殉的是趙宋,不是你們所愛的“ZG”。

中國幾千年下來,不缺趙宋這樣一個盤剝壓榨百姓到骨頭縫,又腐敗無能,屢戰屢敗最終人亡政息的政權。詳見這本書:

蒙古大軍勢如破竹,襄陽城肯定是守不住的,是要迎接新社會的。你守城的名將名士,大俠大V都是舊社會的既得利益者,你們有一萬個理由守城,可是城內三餐難繼的小卒和小民 ,從沒得到趙宋什麽好處,憑什麽要跟著你們送死?

蒙古人一旦遭遇激烈抵抗,破城就要屠城,而早早投降則可以免除刀兵之禍,助無數小民苟全性命。我是小民,我不想為他們的襄陽獻祭。

一千年後回望,當日死守襄陽的名將和大俠,以及被他們裹挾的小卒小民,隻是在愚忠死鬥罷了,並不值得提倡。

回到《射雕》原著,金庸老先生也曲筆美化了鐵木真團隊,書中並無多少蒙古人奸擄燒殺的惡行。

相反,把郭靖一家搞得家破人亡的,正是趙宋。收留郭靖母子,撫養小郭成人的,卻是蒙古人。郭靖幫趙宋對抗蒙古,其是非不分、認賊作父的程度,不亞於楊康。

他算哪門子的“俠之大者”?

《射雕》鼓吹的“俠之大者”,在史實和邏輯上的虛浮淺薄,導致其不可能有起碼的故事內核和情感驅動。

再加上電影參茶體係基於唯物史觀和“中H民Z”概念的仔細審視,情節必然會被大量刪改拆補,最後不知所雲,以賠錢挨罵收場。

這怨不得肖戰,要怪就怪徐克不懂政治,接這麽一個爛題。還要再怪,那就是金庸過時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也是胡扯。

2018年10月30日,老先生去世當日,我寫了一條朋友圈,稍稍刪改再發:

評價金庸,可能有很多維度並得到更多的結論,又因為對金庸作品已經成為漢語記憶的一部分,深嵌入很多人的成長史中,所以上述結論又很難冷靜客觀得出。

然而,我還是要說,金庸最被傳頌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卻是他思維和作品中最扯淡的一點。

他本人肯定算不上大俠,不少朋友認為彼時他在港島上運筆如刀,影射勾勒了某些率獸食人的袞袞諸公,還曾主持筆政,與某派大戰,但易地以處,以媒體人的標杆考之,似乎一般操作,勿6。你僅僅看如何評價殺父之仇,就會懷疑這是哪門子的“大俠”呀?

再說“俠之大者”為何不靠譜。在中國流氓幾千年的曆史中,遊食任俠者跟乞食的腐儒,都可歸入廣義的流氓行列。

除非郭靖們在華山論劍的現場可以用抖音快手直播求打賞,否則他們的收入來源永遠是難言之隱,無論他們的生死如何激蕩現代人心,他們畢竟來路不正鬼鬼祟祟,完全架空而來,也唯有如此,才更可滿足集體挫敗者意淫之需(李敖語)。

金庸所謂的“俠”,是不存在的。人人呼喚“江湖”,不過是廟堂太不堪而已。就如橡皮娃娃,再敦倫也無法十月懷胎。

再看“為國為民”說的是誰的“國”,哪兒的“民”,誰能保證“國”和“民”利益必然一致?胡漢之爭,夷夏之辨,於今天看就如一出荒誕劇。

現在更流行“中H民Z”,這個詞足以統戰從喬峰、鐵木真、郭靖、袁承誌到玄燁、陳近南等所有人物。

郭靖一家三口殉葬的宋,也殘酷滅過喬峰的故國遼,誰比不比誰正義多少。

至於亂世蟻民,譬如襄陽城的百姓,郭靖們的“俠之大者”與他們又有屁關係?把襄陽弄成張巡的睢陽,大家靠吃人肉維持體力去愛朝廷?

可惜呀,徐克和肖戰都沒有我的朋友圈。

查看評論(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