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被年輕人玩出新花樣
人物
2025-02-04 22:32:58
又一年春節長假即將結束。
以前,過年往往沿襲著老一輩的傳統;而如今,年輕人正在創造新的年味兒。
傳統的年講究包餃子、放煙花、看春晚,而年輕人的年有獨特的慶祝方式。講脫口秀,去寺廟做義工,做手工舉辦偶像的「春晚」……
傳統的年講究闔家團圓,而年輕人的年建立了新的關係。有人將春節拆分成兩部分,一半時間遵循傳統習俗,一半時間創造新的花活兒;也有人直接按照自己的節奏,和伴侶一起摩旅,去海邊,和朋友一起圍著火爐打鼓、彈琴、唱歌,甚至招募陌生人一起過年。
傳統的年講究熱熱鬧鬧,而年輕人的年可以開辟出屬於自己的秘境。一個人外出旅行,一個人在家備考,一個人準備自己的年夜飯……
一些舊習也正在被打破。以往,春節在廚房裏操勞忙碌的常常是女人,但如今,開始有年輕人試圖改變那些「習以為常」。或是帶著媽媽去大理,找個小院子曬太陽,或是將姥姥一人忙活年夜飯的習慣變成了全家每人做一道菜,或是參加「春節家務營」在群裏打卡。還有人從微小處做起,改變遊戲規則,來自雲南的@春日載陽說,彝族村寨的拜年儀式隻允許男孩子參加,今年她挑戰傳統,倡議女孩們參與進來,「打響農村老家女性主義的第一槍」。
一代人有一代人過年的儀式感,被年輕人重新定義的春節,不再和擠火車、無聊、應付親戚催婚等等捆綁在一起,而是有了新的快樂和生機。一次特別的春節,就像@蓉入我心所說的,「會是一次可積攢的美好回憶,反複回放,可以美好無數次。」
以下是大家的過年故事——
「奔著好的方向更近一步」
「整活兒」
@smnanana 20+ 湖南瀏陽
買了好多的珠子,還把朋友也拉進坑了,過年就準備做手鏈、項鏈、手機鏈!每個人至少要做50條!夏天輪著戴!(已經答應下來了好多好多手機鏈,現在的進度是10/20。)
@小隨 29歲 山東壽光
在青島工作,每年都會拉幾箱青島啤酒和特產回家。今年開始嚐試講開放麥,新年給全家表演一段兒。
疫情之前,每年都會一起去影院,後來慢慢就淡了,更願意在家跟父母小酌聊天、唱歌,會給自己帶來專屬於親情的能量,補滿再次出發需要的電量。
@四喜 26歲 湖北
我會和家人在家一起過年,除夕那天我打算自己整活兒,想做手工辦一場鄧紫棋、周傑倫還有吉良吉影三個人夢幻聯動的春晚。配圖是還沒有完工的舞台,最近在學習,不太能怎麽折騰興趣愛好,所以除夕那天會繼續做完,然後錄製視頻。
@清言25歲 吉林長春
去福建的寺廟(幽岩寺),和寺院的義工一起過年,大家在一起包包餃子、喝茶聊天。每一次全新的春節對我來說,似乎都是奔著好的方向更近一步,未來的一年雖然一定會充滿坎坷和困難,但想想自己可以在新的一歲將這些坎坷和困難一一解決,就充滿了期待,並且越來越喜歡自己,這個跨度十分大的過程,實在是美好!
@野原廣誌
以往過年,躺平為主,在家裏實在沒什麽好幹的。閑極無聊,去年我開始在老家city
walk——這兩個詞放在一起實在是不沾邊。家門口的city walk,那不就是遛彎嘛!
但既然要city
walk,還是得走走洋氣路線。我在小紅書上還特意搜了攻略,想體驗一下遊客視角的家鄉——不搜不知道,小紅書上的老家,一步一個打卡地,處處是景點。不跟著走這麽一趟,我還真不知道家鄉在這幾年裏,開了這麽多個網紅咖啡館。
除了網上的路線,我還趁此機會走了走小時候最熟悉的上學路線。在當年的印象裏,從我家到小學,簡直是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坐在校車上,小孩子從來也不關注窗外的景色,隻知道悶頭玩同學帶的遊戲機、跟鄰座天南海北地聊天,或者補沒做完的作業。手快一點,一路上足夠抄完兩套練習卷。重走老路,我竟然根本認不出那些走了6年的路口,屢屢靠導航才能分辨。一趟走下來,原來這條街這樣窄,這座橋這樣短,步行走到「天盡頭」的學校門口,也才用了1個小時。就算校車開得再慢,20分鍾之內也應該到了吧?可是在我印象裏,這十幾分鍾就是家與學校之間的悠長假期。比起那些不坐校車的同學,我每天都過兩次小長假,實在是太幸福了。
話說回來,過年本身不也是悠長假期嗎,隻不過成年人的計算單位從天變成了年。無論如何,還是應該好好利用,把假期變得悠長、再悠長一點。
圖源劇集《武林外傳》
「精神也被喂得飽飽的」
家人和朋友
@dada 30歲 四川成都
在成都,和家裏的8隻小貓以及一些會做飯的異鄉人。以一人一道菜的形式,招募陌生人在家裏一起過年。
@陽光 25歲 湖南衡陽
2021年的春節,我和幾個發小,兩把吉他、一把尤克裏裏,加個卡洪鼓,圍在火爐旁一起合唱了《晴天》這首歌,那是屬於我們的快樂,打破了以往的過年方式。在此之前一般都是在嗑瓜子、看春晚和打牌,這一次真正做到了回歸自我,找回了童年一起玩耍的快樂,後麵開了一輛轎車一起去看了韓寒的《四海》,說實話電影一般,看到一半,我們5個人坐一排你望我我望你,全體起立直接離場了,當時檢票的阿姨還問我們「怎麽就出來了」,我們笑而不語。
圖源劇集《重啟人生》
@小寶 31歲 河南
和我的男朋友一起過年,準備去濟州島遊玩,冬天的濟州島不是熱門季節,搭上「空中綠皮車」2000元一個人就可以出發,比我回河南還要便宜,遠離不太熟悉的七大姑八大姨,我選擇五一再和家人團聚。看了天氣,說春節濟州島可能有雪,大風能把人給吹跑,要是真的能把人吹得飛起來就好了,能夠脫離煩惱真是太好了!春節選擇外出旅遊,這樣讓我更加自由和快樂,無論是什麽假期,隻有自己享受放鬆才最棒!
@麻瓜 26歲 廣東肇慶
和今年元旦在一起的男朋友一起摩旅,去海邊過年、看煙花,男朋友很認真地練習搭人,準備了很多騎車要用的用具,確保安全且不會冷到我。
@faye不是飛機的飛
畢業後,我經常在國外工作,春節很少放假,基本上都是和同事們一起慶祝。去年伴著聯歡晚會的白噪音,湊了10個人在宿舍玩狼人殺到12點。跟著國內的時間一起呐喊,倒數新年的開始,感覺很安心。今年除夕,單位在半山腰租了一套帶泳池的小屋慶祝,7副撲克、山西老陳醋、健胃消食片,也下了包300個餃子的決心。
@之 29歲
2020那一年過年特別有意思。原本是很失落的,因為每年除夕都是和家人在一起,上午采買年貨,下午掃墓,回來媽媽做一桌子好吃的,然後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談天、看電視,到晚上11點左右,爸爸再開車帶我們去附近一個小山包頂等待新年綻放的煙火,0點鍾聲敲響那一刻,我們對彼此說著,「新年快樂!」
但因為疫情,那年這一切都沒法實現了。我和對象留在北京的出租屋,簡單買了一些菜,裝點除夕夜。我們計劃著未來幾天可以幹嘛,除了密雲區有一個雪場挺有意思,許多地方都不開放,我們就想去滑一次雪,其他時間在家看電影、喝茶,也算是過一個簡單、可以好好休息的年。
沒想到,兩個電影愛好者看上癮了,一連四五天看了十幾部,幾乎解鎖了庫布裏克的所有經典作品。記得有一天晚上,我們倆被《閃靈》嚇到不敢睡,特別是伴著打字機的聲音,出現那一句重複的「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隻工作不玩耍,聰明孩子也變傻),瞬間毛骨悚然!後來,我們又看了一部輕喜劇緩衝恐懼,弄到很晚才睡,結果錯過了第二天的早鬧鍾,醒來已經九點多,來不及滑雪,好吧,那就把省下來的錢買車厘子,一邊吃,一邊窩在家裏繼續看電影,精神也被喂得飽飽的了。
@小範
2022年春節,室友、我和我們的貓留在了北京。
這對我個人來說也不算壞事。那陣子我的貓剛剛做完絕育,穿一件人類秋衣改成的病號服,毛紮紮、瘦條條的,像隻劍龍似的走來走去。但是隻虛弱的劍龍,吃飯、服藥,都要人喂,動不動就依偎在人的肚皮上。不敢想我倆回鄉去,貓怎麽獨自生活。
除夕那晚,貓的精神大好,我們仨就去了一位同事家裏守歲。幾人合作弄了頓飯,沒放春晚,又看了遍《愛在日落黃昏時》。同事給貓拍了貓生第一張藝術照,大誇貓有模特氣質,把我聽得暈乎乎的。就這樣一直玩過了淩晨。
剩下的幾天,我和室友每天睡到自然醒,做飯、看書,補完了一部長長的諜戰劇。春節假期結束時,我倆(或者說我們仨)精神之充沛難以言喻。不講客套、場麵話,無需裝出來的親熱,沒有糾纏式的打探和評價,我們過了一個寧靜的、輕鬆的年,是真正愉悅的假期。
圖源電影《愛在日落黃昏時》
@殷殷 28歲 山東濟南
今年的春節,好朋友珂仔和我一起,回我家過年。
珂仔家在雲南,我家在山東,我們在北京讀研時相識,到如今已有5年多,兩人一起經曆了非常多的事情,可以說她是我沒有血緣關係的家人,是這世界上除了父母外最愛我、我也最愛的人。
想了幾個關鍵詞,來表達這幾天的感受。
第一個關鍵詞是「吃」。因為朋友隻吃素,媽媽總是擔心自己做的菜不合南方人/吃素星人珂仔的胃口,於是「用力過猛」,總是做滿滿一桌吃的,讓我和珂仔連吃兩天都有點「積食」,朋友甚至為了消化而在跑步機上跑了半小時哈哈。爸爸笨拙地嚐試用濟南話跟南方人珂珂對話,跟她介紹濟南的特色食物,兩人努力聽懂對方的樣子讓我覺得很好玩。
第二個關鍵詞是「玩」。我們一起走過我童年就存在的集市,跟她分享我小時候和奶奶手牽手走過的路;一起去了大明湖和趵突泉,我在大明湖邊給她講小時候在這裏發生的趣事,也在趵突泉的滄園裏一起聞了臘月的臘梅花,是很清甜的味道。興盡而返的時候,朋友像隻小兔子一樣,一蹦一跳地走路,輕輕哼著歌,我的心情也跟著一起,輕快地跳起舞來。
第三個關鍵詞是「關係」。雖然早已在心裏把朋友當親人,但回鄉之前仍然會擔心,她會不會覺得在我家不自在。另外,我也有點難以想象在朋友麵前展現自己的另一麵,可能在父母麵前的我會更加「窩裏橫」、小孩子氣。但當回到家,開始相處起來,我發覺一切是那麽自然,我們一起裝扮家裏、貼春聯、給花換水、四人一起吃飯聊天的時候,我想這就是我期盼很久的、如常又很幸福的家人團聚時刻。
昨晚,我忽然翻到多年前在心理谘詢課上填寫的一份生前預囑文檔。我和朋友一起看那些條目,翻到最後,看到我填寫的兩位可以在臨終時幫助我的人,一個是媽媽,另一個是珂仔。珂仔看到後很認真地對我說「希望我能活到那個時候」。這一刻,雖然知道世事無常,但我仍然很貪心地希望,歲月常如此,人也依然如舊。
我和珂仔在泉水上的倒影
「這是我嶄新的人生道路啊」
獨自過年
@小案 22歲 湖北天門
今年是我來到北方的第一個年頭。我要自己一個人在天津過年啦!我已經想好那天要去超市買什麽食材,做什麽年夜飯:山楂排骨、雞蛋饅頭、醬汁山藥、蘋果紅棗湯……想想都覺得好吃。大學之前,我就期待一個人獨立生活,今年終於過上啦!等下我準備去超市買個福字,準備貼在住所的門上。這是我嶄新的人生道路啊!
@牛貝貝 35歲 廣東廣州
今年打算自己在廣州過年,大齡考生備考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省考,從報名到考試隻有60天時間,時間緊任務重,打工牛馬要趁假期多學一點。雖然感覺是無法上岸,但還是想全力以赴去試試,看看這短短的時間裏,自己能走到哪一步。堅定自信,一起堅定自信!
作為大齡單身女青年,越來越享受自己一個人過年了。我與我周旋久,寧做我。
@阿真 28歲 上海
我有一位從學生時代就認識的好友,她皮膚白,頭發又黑,留著厚厚的齊劉海,憑誰第一眼見到18歲的她,都會說她像娃娃。我們暫且稱她為「娃娃」吧。
我們大學宿舍住得分散,6層隻有幾個人,我和娃娃就在其中。如果不是這樣,我應該不會跟她成為朋友。在我往嘴上塗Mac的chili和ruby
woo口紅時,娃娃幾乎不化妝,就背著雙肩包,天天穿梭往返於教室和圖書館。在我們幾個好友的眼裏,娃娃一直都是一個標準的乖孩子,連暗戀隔壁班的男生,理由也是對方成績好。娃娃做事也從不出錯,每一步都走得很紮實,後來穩穩考上了本校的研,又順利考了公,畢業進了體製內,成功在上海紮穩了腳跟。反觀我,在各種坑裏都踩了一遍,看到她偶爾發的歲月靜好的朋友圈,我總會不由自主地想,娃娃應該算是選了一條不出錯的人生路吧。
畢業後很長一段時間,我和娃娃的聯係並不多,直到我再一次找到工作,又回到了上海。娃娃來找我吃飯,那時她撥開了標誌性的劉海兒,頭發也染黃了。我後知後覺地發現,這兩年她去了很多地方,她不喜歡發九宮格,於是朋友圈裏有很多單張的照片,把曾經那些歲月靜好的照片都壓在了很下麵。她還是不化妝,但整個人看起來生動多了。
娃娃繼續跟我說,自從家裏的貓去世後,她再也沒有回過老家。她老家離上海也遠,最近幾年的春節,娃娃都會把這筆機票錢和給親戚們的紅包錢省下來,用作出國玩。她已經去過東南亞、美國、歐洲,今年打算去新西蘭,都是她自己去,也不喊別人。
直到今天,我並不知道在我缺席的那幾年裏,娃娃究竟經曆了什麽,但曾經生病都需要我陪著去校醫院的娃娃,曾經和我一起第一次辦護照的娃娃,如今已經能自己去這麽多地方了。我由衷為她開心,希望這個春節,她在新西蘭能玩得快樂、玩得盡興。
娃娃在歐洲發來的旅行「明信片」
從感受「年味兒」,變成製造「年味兒」
當年輕人成為春節主理人
@巧克力 25歲 甘肅天水
我們家人比較多,7口之家。今年打算和姐姐作為新年主理人,主持我們家特定的迎新晚會。爺爺致開場辭——蛇年好運刮刮卡(為每位家庭成員準備小禮物,大家抽到後將禮物互送給認為最適合的人)——辭舊迎新(分享過去一年的收獲與感悟,展望新的一年)——新年許心願(每位家庭成員在明信片上寫下新年願望,掛在家裏的許願樹上,營造溫馨氛圍)——定格美好瞬間(全體成員統一穿著紅色服裝,使用相機拍攝跨年全家福,記錄下這一美好時刻)
我們作為新青年,開始為我們的新年注入新的活力!從感受「年味兒」的人,變成了製造「年味兒」的人,對這次的新年期待滿滿!
我們做的PPT
@何者 26歲 四川
今年一個人回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過年,這是我第一次完全以主持人身份參與家裏的事務。我幾乎花光了存下的所有獎學金,在年前半個月開始準備年貨:在網上買了燈籠、對聯、餐具、攝像頭、泡腳桶。為了讓奶奶不用撿拾柴火,還花了8000塊給奶奶安裝了天然氣,給爺爺買了智能手機,還把這些年拍的家人的照片整理打印寄回家。
今年於我而言,參與感滿滿,家裏買了很多東西等著我去捯飭。爺爺奶奶做好了臘肉,買好了食材。期待用新安裝的天然氣,給家人做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再拍上一張全家福。經過這一次一個人置辦年貨,讓我意識到,我似乎可以挑起家庭的大梁了。
「關關難過關關過」
歡喜之外,也有憂愁
@小案 22歲 湖北天門
2023年的春節,是我最難忘的一次春節。那一年奶奶病重了,我看著她一天天消瘦的臉龐,眼裏總是不自覺地積滿淚水。那年除夕夜的年夜飯都是寡淡無味的,悲傷籠罩著大家。奶奶是撐過正月十五才走的,她說怕壞了新年的氛圍。如今過去兩年,奶奶在那邊還好嗎?我很想她。
圖源電影《我們天上見》
@神佑 21歲 廣州
第一次擁有一份正式工作,還是需要過年加班的工作,三薪也不確定有沒有,很迷茫。我想回家看我的貓貓,可是沒有錢,家裏也沒給生活費了,不上班我的貓貓就吃不起貓糧。去年對象送給我一部手機,最近他手機也壞了,我想給他也買一部。
說實話好痛苦,我不敢問三薪到底有沒有,怕經理覺得我事多不要我了,之前還說有五險一金來著,現在也一點音訊沒有。問了朋友,朋友說實習就是這樣的,我也不知道該怎麽辦了,一個月2500的工資,哦對了貓貓也要做絕育了,怎麽感覺過年像在過劫,希望我能突然莫名其妙變得很厲害,給公司做出一堆貢獻,然後他們給我發獎金、升職加薪,這樣貓糧、貓貓的絕育手術、對象的手機就都有著落了。
@秋葵 24歲 河北
今年將在醫院迎接自己人生的第一個急診值班,留在醫院救治被鞭炮炸傷的人。作為醫生,多多少少還是有點迷信的,紅色代表興旺與熱鬧,但我真心希望急診室可以冷冷清清。所以今年過年早早買好了素色的新衣,綠色的頭箍和耳飾,這也算是一種過年的儀式感吧。
今年考了執業醫師資格證,終於從一個隻會縮在帶教老師身後的實習生,變成了獨立管床的住院醫師。短短一年,看到了很多相遇和離別,很多勇敢和無奈。我曾經無比懼怕急診的工作,獨立處理各種外傷確實是我的第一次,今年的年對我來說更多的是「年關」的含義,但關關難過關關過吧,希望我能心懷敬畏地、勇敢地、傾盡所有地迎接這個不一樣的新年。
@仙女跨過浪浪山 18歲 山東
今年的春節一如既往地在家中過,可是身邊人不一樣了。在去上大學的半年裏,家中壓抑已久的矛盾有了定局。母親決然地離開了家,不打算回家過年。上學的時候我已得知此事,可還是心存僥幸,父母爭吵過許多次,母親走過很多次,家庭矛盾是醜態百出,可是傳統習俗從未打破。
今年的春節也是第一次吧,過年少了媽媽,很不適應,也不想接受。大學放假後我就踏上了旅程,哪怕半年沒有回家,我也沒有想回家的衝動。在外麵待到彈盡糧絕,將近年關,我回來了。房間裏充斥著灰塵的味道,父親把房子裝修了一下,哪哪都陌生……也許今年春節就是我們幾個人,幾個沉默的人看看電視,吃個年夜飯,然後安靜地休息,第二天若無其事地一起出發去拜年。接受過太多傳統教育,我不知道該怎麽處理這樣的家庭情況,隻好接受一切,走一步看一步,即使年夜,也隻好繼續跟文字和學業作伴。
圖源電影《狗十三》
「今年的春節拆分成兩部分」
新舊結合的春節
@西西 27歲 河南鄭州
這幾年春節,我習慣把在北京養的貓貓帶回老家。剛開始養貓的時候,我爸媽非常不樂意,他們身邊很少有人養貓,對這種生物很陌生,也不理解我和貓貓之間建立的感情。
第一次帶貓回家過年是前年,假期在北京貓貓沒人照顧,約車回家七八個小時,就咬牙帶回家了。沒想到,我爸媽見到貓貓之後態度翻轉,立刻變了一個人,跟貓說話聲音會夾起來,對貓留在他們身上的毛毛也隻是嘴上吐槽兩句,實際是瞬間就接受了。有了貓在家裏活躍氣氛,一家三口的春節變得熱鬧許多。相比於關心別人的家長裏短,受困於各種複雜人情的纏繞,貓貓的出現讓我們的注意力回歸到了小家庭裏。任何催婚催育的話題,都會終結在貓貓奇異的睡姿上。
越長大越不喜歡春節串門,複雜的人情網絡真的令人疲憊不堪,是精神和經濟的雙重負擔。而這幾年,我逐漸發現帶著貓貓回家,能建立一種新的關係和儀式。每個家人麵對貓,都忍不住流露出溫情的一麵,畢竟,誰會不愛小貓咪呢。貓咪重置了一部分人跟人的關係,比如我的表妹為了跟貓睡覺,幾乎整天住在我家,我們變得更加親近。在和這種陌生生物的相處中,我想,大概每個人都能先放下世俗的門門道道,享受一下純粹的治愈時光。
圖源電影《貓貓的奇幻漂流》
@蓉入我心 45歲 河南鄭州
今年車票隻買到了除夕當天的,剛開始有些沮喪,回老家有點晚,缺席了最有年味兒的時段。看了《人物》的提問,忽然醍醐灌頂。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啊,可以過一個新式和傳統共存的年。我重新調整了過年計劃。先過一個三口之家的新式年,回去之後再陪父母親戚過一個傳統年。
我打算帶小朋友去參觀有新年展的博物館,購買新年特色的文創當禮物;我和娃爹約約朋友、聚餐聊天。等回去之後,就自動切換傳統習俗的時間表,守歲、看春晚、拜年串親戚收紅包啦!新式年傳統年,我都喜歡。因為無論形式怎麽變,年的內核都沒有變。每一年進入春節倒計時,我們自然而然就啟動了刻在骨子裏的情緒、情感,盼望團聚,期盼美好。無論舊的一年是愉悅、痛苦、迷茫,還是慌亂,我們都將它打包收藏好,存放在記憶庫中。新的一年意味著新的開始,新的征程,又一次讓人充滿希望,輕裝上陣再奮鬥。
@進擊的禿頭少女 31歲 廣西柳州
今年的春節拆分成兩部分,先回家陪爸媽吃年夜飯、初二大家庭聚餐,初三和男朋友直奔潿洲島追布氏鯨。
我家比較傳統,我剛提出這個計劃,媽媽就開始生氣了。我眼中的春節=放假,媽媽眼中的春節=女兒回家。我眼中的鯨魚=地球上美麗的生靈,媽媽眼中的鯨魚=魚。鴻溝難以跨越,每個「新」事物出現在家庭中,都意味著有矛盾等待處理。我理解、尊重,也熱愛這個節日和它的傳統,但在這個時代裏,我們有屬於當下的生活方式。
「多一些平等和公平」
在春節,解放女人
@Roxana 31歲 寧夏
今天會帶媽媽一起去大理,找個小院子躺平過年,想出去逛的時候就出去逛一逛,不想出門了,就在院子躺著曬太陽。想做飯就搞點火鍋烤肉來吃,不想做就出去覓食或者點外賣。因為之前每年過年的時候,媽媽都要一個人提前準備很多東西,在我們那邊準備年貨,很多都是純手工製作,所以提前幾天就要開始操勞忙碌,過年的時候也經常一個人要準備一大家子的飯菜,很辛苦。所以今年就想要讓她解放一下,幹脆直接在外地過年。
每一個很歡樂、享受的年味兒背後,都有人在默默地承擔著這一切,而這個背後,都是女人。小時候是外婆,現在變成了媽媽。很多時候我沒辦法改變環境,也沒辦法改變傳統的一些想法,所以幹脆跳脫出來,換個環境,那也未嚐不可。
圖源電影《好東西》
@曳空體 18歲 山東
我的姥姥最擅長做飯。以往的除夕年夜飯,是姥姥從中午準備到晚上,忙活一大家子人的飯菜,但最後往往因為各種原因吃不完,留下很多剩菜,既浪費,又覺得姥姥的辛苦付諸東流。所以今年全家人一齊決定,每個人做一道,盡量避免浪費,也讓姥姥不再那麽辛苦。我從小是姥姥帶大的,新年願望是希望姥姥健康平安。
@春日載陽 26歲 雲南
老家是彝族村寨,新年有一個拜年儀式,就是召集全村小朋友挨家挨戶拜年,每戶人家都會給水果、零食、紅包,小朋友們再去分這些物資。曆年來,這項活動隻允許男生參加,今年我要挑戰傳統,倡議讓小女孩也參與進來,發言稿我都寫好了,祝我成功吧!打響農村老家女性主義的第一槍。
@臨安 37歲 湖北
說來羞愧,從沒想過會以這樣一種方式來過年。或者說,竟然直到現在才想起來用這種方式過年。
主要源於我參加了一個春節家務營。顧名思義,就是用做家務的方式過春節,群裏參加者主要是男性,每天需要做家務進行打卡。在過去的那些年裏,作為家裏的男性,我都是理所當然地享受著家中女性長輩們的勞動成果。媽媽、嬸嬸、姨媽、奶奶、外婆等等,她們做年夜飯、洗碗、洗衣服、晾曬、打掃衛生……她們會說,「過年難得回來一趟」,讓我好好休息,與此同時,叔叔、伯伯、爺爺之類的,則不用做家務,包括我在內,家裏的男性都在享受女性的勞動成果,並且幾乎意識不到這一點。
今年春節,我開始給家裏洗碗、晾曬、打掃衛生等等,也隻有真正做了之後,才知道家裏的女性們付出了什麽。來的人越多,碗筷越多,經常是十幾個碗、十幾個盤子,與此同時還有電飯煲、鍋、灶台、桌子的清潔,這樣的工作,一天要重複做多次,不光沒有任何正反饋(因為男性覺得這是應該的),而且一邊在廚房裏勞動,一邊還要聽著外麵男人們打牌、聊天、看電視的歡樂氛圍。
而我在開始承擔家務之後,盡管一開始她們都拒絕,但由於我的堅持,她們也可以得到稍微的休息。我想,在一個家庭裏,自己任何的安適背後,或許都意味著有人幫你承擔了勞動。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家或許就可以少一些所謂的「理所當然」,多一些平等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