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相親對象已站在床邊,還有記者趴在床底下?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有一個形容媒體記者捕風捉影、道聽途說的很刻薄的詞,叫“聽床師”。

原本這個詞是虛指,大意是有些人趴在牆根下/躲在床底下聽人家吹枕頭風,再眉飛色舞地當成八卦傳播出去。萬萬沒想到,今年春節居然出了一個“聽床師”的實際案例……

一覺醒來相親對象已站在床邊,還有記者趴在床底下?

某些媒體把短視頻擺拍演繹的段子當成社會新聞報道出去,對事件內容卻沒有一絲一毫的采訪核實痕跡,宛如記者趴在床底下偷聽到的消息。

事情起因的這條“新聞”可能很多人都看到過,說是杭州一位女生被家人催婚,一覺醒來發現相親對象和七大姑八大姨已經站在床邊。

我也是在拜年間隙瞅過一眼標題,當時沒點進去看細節,隻在心裏默默吐槽了一句。

原本,這麽奇葩的事情,大家第一反應肯定認為是擺拍或者演繹的段子,畢竟經過這幾年社會新聞反複翻車打臉的訓練,大家對擺拍段子的免疫能力已經很強了。

可是,正規機構媒體一下場,網絡段子搖身一變成了社會新聞,這可信度立馬就不一樣了。



於是乎,一條非常明顯的擺拍段子視頻,就這麽被拱上了熱搜第一的位置,點燃了網友們討伐相親奇葩的導火索。

轉過頭來,當視頻被證實為擺拍之後,數十家媒體又大義凜然站出來聲討無良博主擺拍段子,批評平台監管不嚴……



某些媒體業務水平之低下,編審流程之草台,職業操守之淪喪,再一次刷新了大家的認知。

就問你們一句:還要點臉嗎?

網紅博主發布擺拍視頻沒有第一時間標注虛擬演繹,當然是有錯在先。但這件事情造成這麽廣泛的社會影響,最大的原因顯然是這些官方媒體的公信力背書,最大的責任顯然是這些官方媒體的推波助瀾:

第一,從網絡段子轉變為社會新聞,是官方媒體的責任

沒有官方媒體報道,段子不會被那麽多人當真,至少不會那麽篤定地當真。官方媒體在這裏起到了關鍵的質變作用。

第二,由娛樂調侃上升為嚴肅討論,是官方媒體的責任

基於我國的實際情況,自媒體要評論一件事情,第一步就是要去官方媒體找個信源。如果沒有官方媒體的報道,這事隻會有評論區的娛樂化調侃,而不會引發那麽多基於段子展開的一本正經的討論。

第三,從社會新聞變成熱搜第一擴大影響,是官方媒體的責任

如果隻是一家媒體采編把關不嚴,把段子當成真事報道,那也隻是製造了一條普普通通的社會新聞。可第一家媒體下場後,後續幾十上百家媒體直接以第一家媒體的錯誤報道為信源,跟進炒作,這才把一條擺拍段子推上了熱搜榜首。

真要追責打板子的話,發視頻的網紅博主要打10板,這些官方媒體至少該打90大板。

回過頭來看,這條視頻擺拍如此明顯,核實起來如此之簡單,無論如何,官方媒體都不該犯如此低級的錯誤。



首先,這條視頻是當事人以第一視角拍攝的,而內容卻是“一覺醒來發現……”

用腳趾頭也能想到,人不可能在睡夢中提前打開手機攝像頭拍攝自己醒來後第一眼的震驚場景,也不可能在披頭散發穿著睡衣被親戚和相親對象圍觀的情景下第一反應拿起手機,拍下自己今生最尷尬的瞬間。

網友的反問就特別貼切:誰家好人會在自己臥室裏裝個攝像頭呢?

然後,即便記者編輯社會經驗不足,基本常識欠費,沒看出來這是擺拍視頻,作為官方媒體報道這麽一件奇葩的社會新聞,總該做點基本的采訪核查吧?

當事女生是什麽人(who),事情發生在哪裏(where),前因後果是怎麽回事(what),這幾點最最基本的新聞要素,媒體總該去采訪核實一下吧?長輩們為什麽會把相親對象直接帶進女生閨房,這麽關鍵的問題,記者總該去問一問吧?

什麽都不采訪,什麽都不核實就敢當新聞發出來,莫非相親對象站在床邊,記者趴在床底下親耳偷聽到的?

最後,某些媒體自身業務水平低下新聞節操失守,被打臉了總該有點羞恥之心,怎麽還好意思裝作受害者去主持正義呢?

我作為退役記者都替你們臊得慌,丟人丟到姥姥家去了!

當然我也知道官方媒體犯這種低級錯誤背後的本質原因:

一是這個新聞報道可能根本就沒有記者參與,而是某位運營官方賬號的新媒體“小編”直接根據網絡段子剪了視頻,根本沒有采訪核實的流程。

二是某些官方媒體的流量饑渴比起自媒體營銷號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了提高閱讀量播放量,長年帶頭標題黨,大力炒作低俗話題。

三是這些官方媒體犯錯了幾乎從來沒有處罰機製,前一天還在把擺拍段子當社會新聞傳播,後一天把視頻一刪,像沒事人一樣開始批判無良網紅博流量。縱容,就是鼓勵,變成如今這樣也就不稀奇了。

我再重申一遍,就這次新聞反轉,沒有任何借口可言,純粹就是某些媒體采編業務水平低下,編審流程崩壞,職業操守喪失所導致的。

哀其不幸,更怒其不爭!

一點建設性意見:

有的媒體實在做不好的話,其實可以不做的。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