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總統凍結對外援助,這可能為中國提升其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提供了機會。
就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哥倫比亞領導人就武力驅逐移民問題唇槍舌戰之際,中國駐哥倫比亞大使宣稱,北京與波哥大之間的關係正處於幾十年來的“最佳時期”。
朱京陽大使後來表示,他上周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該評論是一個巧合,就在前一天,特朗普聲稱,將對哥倫比亞征收關稅。但這種公開表態表明,中國政府認為,在中美兩國高風險的超級大國競爭中,有機會加強自身的影響力。
特朗普第二任政府上台已有兩周,他咄咄逼人的“美國優先”外交政策對北京來說既蘊含希望,也潛藏危機。
危機一直都很明顯:更多的關稅和更廣泛的貿易戰風險。本周末,特朗普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額外征收10%的關稅,稱這是對中國未能遏製芬太尼出口的回應。他可能會以更高的關稅來回應中國的任何報複。
不過,就在中國政府計算關稅對中國疲軟經濟的影響時,它肯定也在評估特朗普的其他舉措給中國帶來的機遇。
特朗普疏遠了美國的盟友和加拿大、墨西哥等夥伴,對它們的出口產品征收高額關稅。他削減對外援助,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氣候協定《巴黎協定》,從而削弱了美國的全球權威。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溫哥華的一家酒類專賣店下架了廣受歡迎的美國酒類品牌,以回應特朗普總統對加拿大商品征收25%的關稅。
分析人士表示,如果特朗普的第二個任期標誌著“美國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落幕,那麽中國幾乎肯定會利用這個機會,試圖重新塑造有利於自己的世界秩序。長期以來,北京一直指責華盛頓利用其主導地位遏製中國崛起,並且一直試圖在美國與歐盟、日本和澳大利亞等盟友之間製造裂痕。
“中國人非常清楚特朗普已經和正在對美國的全球信譽和影響力造成的損害。事實上,事態發展速度甚至超過了北京的預期,”喬治敦大學亞洲研究教授埃文·梅德羅斯說,他曾擔任奧巴馬總統的亞洲顧問。
特朗普威脅要奪取巴拿馬運河和格陵蘭島,以及將加拿大吞並為美國第51州,這可能會使強權即公理的世界秩序正常化。盡管中國官員在口頭上堅稱中國永不尋求霸權或擴張,但中國政府對這種做法並不陌生。
如果美國在巴拿馬的重要水道問題上對其施以強硬手段,或迫使丹麥放棄資源豐富的格陵蘭島領土,這就向中國發出了一個信號:涉及中國自己對自治島嶼台灣和南海大部分海域的主權要求問題上,脅迫勝過合作。
“中國肯定不會放棄台灣或南海,鑒於特朗普總統的所作所為,中國會更加堅定地維護自己在那裏的利益,這是肯定的,”總部位於北京的全球化智庫主席王輝耀說。
他說,盡管美國征收關稅,並任命了國務卿馬可·盧比奧和國家安全顧問邁克爾·華爾茲等鷹派顧問,但新政府上台的頭兩周還是令中國感到鼓舞。
特朗普沒有咄咄逼人地與中國對抗,而是表現得願意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談判,並有可能達成交易。特朗普提出了將關稅與TikTok的命運掛鉤的想法,他說TikTok應由一家美國公司擁有一半股權。
另一個可能達成協議的領域是烏克蘭。特朗普曾表示,中國應幫助結束俄羅斯在這個東歐國家的戰爭。可以想象,作為俄羅斯最大的經濟和物質支持提供者,中國可以向俄羅斯總統普京施壓,迫使他來到談判桌。
“特朗普希望中國幫助他結束烏克蘭戰爭,”王輝耀說。“中國是他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合作夥伴之一。”
周日在米拉弗洛雷斯船閘參觀時,國務卿馬可·盧比奧與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局長裏卡多·巴斯克斯交談。特朗普曾威脅要奪取巴拿馬運河。Pool
photo by Mark Schiefelbein
但由於存在眾多利益競爭,合作將十分困難。例如,中國一直避免批評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其立場是俄羅斯有權保護自己的國家安全。北京人民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時殷弘表示,由於中國的親俄立場,烏克蘭不會接受中國作為和平調解人。他說,另一方麵,普京不希望看起來屈從於中國,而特朗普“受不了”看到中國因發揮重要作用而受到稱讚。
一張俄羅斯國家媒體圖片顯示,俄羅斯總統普京上個月通過視頻會議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通話。特朗普總統希望爭取北京幫助結束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
在關稅問題上,北京必須決定它是否能夠承受與美國的貿易戰升級。周日,中國誓言將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訴訟,並在稍後明確反製措施,以回應特朗普的關稅。
北京可能會以關稅回擊。對於中國來說,更激烈的做法是發動“供應鏈戰爭”:停止向美國運輸對美國工業至關重要的材料和設備。12月初,中國停止了向美國出口銻和镓等礦物,這些礦物是生產某些半導體所必需的。
中國麵臨的風險是,貿易戰對自身的損害比對美國的損害更大。出口以及為生產出口產品而建造的工廠是中國經濟目前為數不多的優勢之一。因此,去年中國的貿易順差(出口額超過進口額的部分)達到近1萬億美元。
中國也尚未表示如何應對特朗普周六行政令細則中一項影響可能更為深遠的規定:取消對每個美國人每天價值不超過800美元的包裹的免稅處理。近年來,中國各地的工廠已轉向通過電子商務直接向美國家庭發貨,從而繞過了對進口並通過美國商店銷售的服裝等商品征收的許多關稅。
在爭奪全球影響力的競爭中,有人認為,特朗普政府凍結大部分對外援助的舉措已使中國受益,這一舉措已經擾亂了世界各地的援助項目。
在東南亞等地區,由於華盛頓在加沙戰爭中對以色列的支持,人們對美國的態度變得更加強硬,資助的中止引發了對美國可靠性的質疑。
“中國在此期間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但在某種程度上,最終看來像是這一切中的好人,”歐亞集團中國問題高級分析師傑裏米·陳(音)說。
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為軟實力對美國地位的重要性進行了辯護。
“如果不參與世界事務,不在非洲開展項目,而中國正試圖買下整個非洲大陸,那我們就犯了一個錯誤,”他在上個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