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月份製造業活動意外萎縮 創5個月來新低
文章來源: 美國之音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2025年1月27日,一名工人在中國東部山東省青州市的一家拖拉機製造廠的車間組裝拖拉機。
中國一月份製造業活動意外萎縮,根據星期一(1月27日)官方公布的一份工廠調查顯示,製造業表現降至自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引發外界呼籲中國政府持續采取經濟刺激措施,以提振經濟。
一月份官方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從12月份的50.1%降至49.1%,低於50%的增長與萎縮分界線,也低於路透社調查50.1%的中位數預測。
中國18萬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在2024年實現了政府設定的“約5%”的增長目標,但增長結構不均衡,出口和工業產出遠遠超過零售額,而失業率仍然居高不下。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威脅將於2月1日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10%的懲罰性關稅,目的是迫使北京打擊芬太尼化學前體的販運,這一舉措可能揭示出中國經濟對出口增長的依賴程度。
去年,因為生產商試圖將庫存轉移到海外以應對疲軟的國內需求,中國貿易順差達到近1萬億美元。工廠通貨緊縮和人民幣走弱進一步推動了中國的出口,使中國商品在全球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然而在國內,價格下跌卻侵蝕了企業利潤和工人收入。
2024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為74,310.5億元,比去年減少3.3%。
包括服務業和建築業在內的非製造業PMI從12月的52.2%放緩至50.2%,下降2個百分點。官方表示仍高於臨界點,非製造業總體保持擴張。
政策製定者承諾在2025年推出進一步的刺激措施,但分析人士擔心,刺激措施仍將重點集中於產業升級和基礎設施上,而非家庭領域,這可能會加劇工廠產能過剩,削弱消費,並增加通貨緊縮壓力。
北京已承諾將優先振興國內需求,但除了最近擴大的以舊換新計劃,為購買汽車、家電和其他商品提供補貼外,幾乎沒有透露其他具體措施。
中國領導人還希望去年年底出台的政策支持措施,能提升疲軟的房地產行業需求,緩解開發商的財務困難,這對國內需求和地方政府財政有著重大影響。
重新激發中國消費者的消費意願將有助於減少特朗普關稅威脅的影響,特朗普在先前的競選活動中曾表示關稅可能高達60%。
據路透社調查的分析人士預測,私營部門財新PMI仍為50.5。該數據將於1月31日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