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川普給墨西哥灣改名 中國給美國國務卿“改姓”

川普給墨西哥灣改名 中國給美國國務卿“改姓”

文章來源: RFA自由亞洲 於 2025-01-21 14:34:3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參議院於周一一致通過確認佛羅裏達州參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為美國第72任國務卿,成為特朗普總統就職當天內閣中首位被任命的成員。

魯比奧的確認投票以壓倒性兩黨支持通過,票數為99比0。魯比奧本人也為自己投下了支持票。

被中國當局兩次製裁的美國準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在上周的確認聽證會上,再次展現對華的強硬態度。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卻收斂早前的「戰狼外交」鋒芒,並悄悄將「盧比奧」的名字,變成新譯名「魯比奧」。前外交官分析指,這舉動疑是官方對製裁「盧比奧」解套;但時事評論員認為,中國的「示弱」無法迷惑美國政治家。

上周三(15日),即將履新的美國國務卿提名人魯比奧,在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召開的確認聽證會上,譴責中國透過撒謊、欺騙、黑客攻擊和偷竊等手段,取得全球超級大國的地位;他警示美國如果不轉變政策,中國仍將是21世紀美國繁榮的最大威脅。他亦警告中國在台灣議題,不要采取任何輕率且不理性的行動。

上周四(16日),在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法新社》記者就魯比奧此番強硬表態提問。中國外交部官網發布的當天記者會文稿中,美國國務卿提名人的名字被譯為「魯比奧」。此前,中國外交部和中國官媒皆使用「盧比奧」的譯名。

魯比奧兩度被中國列入製裁名單

作為對華強硬派代表人物,魯比奧擔任美國國會議員期間,被中國稱為「反華急先鋒」。他也因譴責中共當局對維吾爾人和港人的鎮壓,兩度被列入製裁名單。

首次製裁發生在2020年7月,在美國就中共針對維吾爾種族滅絕惡行,而製裁4名中國官員後,中國當局也宣布製裁包括魯比奧在內的3名美國議員。

第二次製裁發生在2020年8月,美國國務院和財政部以破壞香港自治為由,製裁11名中國政府和港府官員後,時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指控美方「公然插手香港事務,粗暴幹涉中國內政」,並宣布製裁包括魯比奧在內的11名美國議員、學者和人權組織負責人。

在兩次製裁中,《新華社》等中共黨媒都廣泛報道,官媒使用的名字為「盧比奧」;而目前中國外交部官網在2020年7月13日,和8月10日例行記者會通稿中,「盧比奧」的名字則為「魯比奧」。

網友調侃:可以改名字,改了他就能來了

中國官方這個不動聲色的「改名」動作引發網友熱議。旅居日本的作家、資深媒體人賈葭在X上寫道:「候任國務卿盧比奧被正式改名為『魯比奧』,所謂開弓沒有回頭箭,製裁名單不會撤,但可以改名字,改了他就能來了。」

早在去年11月12日,魯比奧被特朗普提名國務卿後第二天,就有很多網友預見中共當局和官媒極有可能用「改名」的方法作下台階,去年11月13日中共黨媒《參考消息》官網,已率先將「盧比奧」改名為「魯比奧」。

當時網友紛紛調侃道:「中國政府已經想到解決方案,就是給盧比奧改名,這樣未來的美國國務卿和被製裁的美國議員就不是同一人了」;「我們製裁的是盧比奧,不是魯比奧」;「盧比奧是過去式,現在被尊稱為魯比奧。」

評論:改譯名是對早期製裁行為解套和下台階

澳洲價值聯盟成員、中國駐悉尼總領館前政治領事陳用林向本台表示,中國外交部編譯室及《新華社》譯名室,對國外政治人物都有非常確定的譯名,且使用也非常規範。而中國外交官和官媒的變化,顯然是官方討論後做出的改變,是對早期製裁行為解套和下台階。

陳用林說:「中國對重要人物的譯名,是透過外交部翻譯室和《新華社》譯名室來定,顯然內部對這個名字經過一番討論,做出了一個決定。那些官僚為了維護共產黨的臉,那麽以前製裁的是那個盧比奧,這個魯比奧是國務卿,這個魯比奧不是那個盧比奧。中共做過的事情她是不會認錯的,用『魯比奧』自己給自己解套,實際上是多此一舉了。」

英國華裔作家、新當選的獨立中文筆會會長馬建在接受本台訪問時,直指中共又像以往一樣玩「文字遊戲」。

馬建說:「我覺得這種改名對中國來講很正常,一種最簡單的文字遊戲。這也是外交部裏的一種常態,用這種辦法妥協。你既然這麽恨、製裁了,你怎麽再去相處?退路也隻能這樣。」

評論:中國的「示弱」無法迷惑美國政治家

陳用林也表示,這也象征內外交困的中國政府,以軟化姿態對待美國新政府,但魯比奧等新組閣成員,早已看清與全球民主國家為敵的中共政權。

陳用林說:「中國現在內外交困,開始回到軟的一手,魯比奧他肯定是對中共極其反感的,中國政府從表麵上想緩和一下,我覺得魯比奧不應該會吃她這一套。這幾年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進行反醒,中共她就是全球民主國家的敵人。」

馬建也表示,盡管中國做出示弱表象,但是中共對抗民主的念頭不會打消,因此希望魯比奧等美國政治家,在對華政策上更有遠見。

馬建說:「因為共產黨她從來就沒有認輸過,她會一直抗到死,這個是不會有回旋餘地的,隻是她現在國內的無論是經濟還是百姓的事情,這個時候如果美國的關係再處於一種低潮的話,對中國共產黨是非常大的打擊,她這時候需要拉點麵子。我希望美國這批稍微年輕的政治人物能更有遠見。」

魯比奧2011年進入參議院 一直關注中港人權

現年53歲的魯比奧在2011年進入美國參議院,在上一屆美國國會擔任情報委員會副主席,同時也是外交關係委員會和撥款委員會成員。

魯比奧也曾任美國國會及中國行政當局委員會(CECC)聯合主席,身為該機構的資深成員,他曾提出多項阻擊中共包括偷竊、鎮壓香港、針對維吾爾人實施種族滅絕、中共跨境鎮壓等的立法措施。

他在上周三的聽證會上也強調,美國與中國打交道要有底線,這有利於美國的國家利益。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5)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川普峰會忘關麥克風 對話流出 全場都聽見了…
水果姐默認與特魯多戀情 前第一夫人也發聲了
川普再登《時代》封麵 半夜發文怒飆:照片醜爆了
中國最帥武僧去年車禍亡 疑遭製成標本現蹤“798”
川普開放這件事 讓更多美國人變得更富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學者:若十年內未收回台灣,恐“永遠收不回”
真要來了!美國福利新規:一個月須工作80小時?
反擊不買美國大豆 川普:考慮停止購買中國食用油
歐盟或效法中國 要求在歐中國企業必須技術轉讓
兩分鍾路人生死搶救:起火的車,拉不開的門…
哈瑪斯重掌加薩 街頭行刑式處決異己
現場:波特蘭數百人裸騎單車 抗議川普派兵進駐
魯比奧讚揚特朗普卻遭其當場質疑 迅速改口遭嘲諷
又一“無名氏”卡車司機被抓!官員怒:如何通過背景審查?
哈馬斯在街頭公開處決“以色列合作者”
中國官宣不再“大拆大建” 債台高築 15年基建狂潮終結
美貿易代表:會否加征額外100%關稅,取決於中方態度
地球正在變暗!NASA示警 北半球更強極端氣候來了
美中貿易形勢陡變 虛張聲勢還是殊死鬥爭
川普政府開鍘!6外國人"嘲諷柯克遇刺",國務院撤銷簽證
美國:是否加征100%關稅 "取決於北京下一步行動"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川普給墨西哥灣改名 中國給美國國務卿“改姓”

RFA自由亞洲 2025-01-21 14:34:36



 

參議院於周一一致通過確認佛羅裏達州參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為美國第72任國務卿,成為特朗普總統就職當天內閣中首位被任命的成員。

魯比奧的確認投票以壓倒性兩黨支持通過,票數為99比0。魯比奧本人也為自己投下了支持票。

被中國當局兩次製裁的美國準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在上周的確認聽證會上,再次展現對華的強硬態度。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卻收斂早前的「戰狼外交」鋒芒,並悄悄將「盧比奧」的名字,變成新譯名「魯比奧」。前外交官分析指,這舉動疑是官方對製裁「盧比奧」解套;但時事評論員認為,中國的「示弱」無法迷惑美國政治家。

上周三(15日),即將履新的美國國務卿提名人魯比奧,在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召開的確認聽證會上,譴責中國透過撒謊、欺騙、黑客攻擊和偷竊等手段,取得全球超級大國的地位;他警示美國如果不轉變政策,中國仍將是21世紀美國繁榮的最大威脅。他亦警告中國在台灣議題,不要采取任何輕率且不理性的行動。

上周四(16日),在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法新社》記者就魯比奧此番強硬表態提問。中國外交部官網發布的當天記者會文稿中,美國國務卿提名人的名字被譯為「魯比奧」。此前,中國外交部和中國官媒皆使用「盧比奧」的譯名。

魯比奧兩度被中國列入製裁名單

作為對華強硬派代表人物,魯比奧擔任美國國會議員期間,被中國稱為「反華急先鋒」。他也因譴責中共當局對維吾爾人和港人的鎮壓,兩度被列入製裁名單。

首次製裁發生在2020年7月,在美國就中共針對維吾爾種族滅絕惡行,而製裁4名中國官員後,中國當局也宣布製裁包括魯比奧在內的3名美國議員。

第二次製裁發生在2020年8月,美國國務院和財政部以破壞香港自治為由,製裁11名中國政府和港府官員後,時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指控美方「公然插手香港事務,粗暴幹涉中國內政」,並宣布製裁包括魯比奧在內的11名美國議員、學者和人權組織負責人。

在兩次製裁中,《新華社》等中共黨媒都廣泛報道,官媒使用的名字為「盧比奧」;而目前中國外交部官網在2020年7月13日,和8月10日例行記者會通稿中,「盧比奧」的名字則為「魯比奧」。

網友調侃:可以改名字,改了他就能來了

中國官方這個不動聲色的「改名」動作引發網友熱議。旅居日本的作家、資深媒體人賈葭在X上寫道:「候任國務卿盧比奧被正式改名為『魯比奧』,所謂開弓沒有回頭箭,製裁名單不會撤,但可以改名字,改了他就能來了。」

早在去年11月12日,魯比奧被特朗普提名國務卿後第二天,就有很多網友預見中共當局和官媒極有可能用「改名」的方法作下台階,去年11月13日中共黨媒《參考消息》官網,已率先將「盧比奧」改名為「魯比奧」。

當時網友紛紛調侃道:「中國政府已經想到解決方案,就是給盧比奧改名,這樣未來的美國國務卿和被製裁的美國議員就不是同一人了」;「我們製裁的是盧比奧,不是魯比奧」;「盧比奧是過去式,現在被尊稱為魯比奧。」

評論:改譯名是對早期製裁行為解套和下台階

澳洲價值聯盟成員、中國駐悉尼總領館前政治領事陳用林向本台表示,中國外交部編譯室及《新華社》譯名室,對國外政治人物都有非常確定的譯名,且使用也非常規範。而中國外交官和官媒的變化,顯然是官方討論後做出的改變,是對早期製裁行為解套和下台階。

陳用林說:「中國對重要人物的譯名,是透過外交部翻譯室和《新華社》譯名室來定,顯然內部對這個名字經過一番討論,做出了一個決定。那些官僚為了維護共產黨的臉,那麽以前製裁的是那個盧比奧,這個魯比奧是國務卿,這個魯比奧不是那個盧比奧。中共做過的事情她是不會認錯的,用『魯比奧』自己給自己解套,實際上是多此一舉了。」

英國華裔作家、新當選的獨立中文筆會會長馬建在接受本台訪問時,直指中共又像以往一樣玩「文字遊戲」。

馬建說:「我覺得這種改名對中國來講很正常,一種最簡單的文字遊戲。這也是外交部裏的一種常態,用這種辦法妥協。你既然這麽恨、製裁了,你怎麽再去相處?退路也隻能這樣。」

評論:中國的「示弱」無法迷惑美國政治家

陳用林也表示,這也象征內外交困的中國政府,以軟化姿態對待美國新政府,但魯比奧等新組閣成員,早已看清與全球民主國家為敵的中共政權。

陳用林說:「中國現在內外交困,開始回到軟的一手,魯比奧他肯定是對中共極其反感的,中國政府從表麵上想緩和一下,我覺得魯比奧不應該會吃她這一套。這幾年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進行反醒,中共她就是全球民主國家的敵人。」

馬建也表示,盡管中國做出示弱表象,但是中共對抗民主的念頭不會打消,因此希望魯比奧等美國政治家,在對華政策上更有遠見。

馬建說:「因為共產黨她從來就沒有認輸過,她會一直抗到死,這個是不會有回旋餘地的,隻是她現在國內的無論是經濟還是百姓的事情,這個時候如果美國的關係再處於一種低潮的話,對中國共產黨是非常大的打擊,她這時候需要拉點麵子。我希望美國這批稍微年輕的政治人物能更有遠見。」

魯比奧2011年進入參議院 一直關注中港人權

現年53歲的魯比奧在2011年進入美國參議院,在上一屆美國國會擔任情報委員會副主席,同時也是外交關係委員會和撥款委員會成員。

魯比奧也曾任美國國會及中國行政當局委員會(CECC)聯合主席,身為該機構的資深成員,他曾提出多項阻擊中共包括偷竊、鎮壓香港、針對維吾爾人實施種族滅絕、中共跨境鎮壓等的立法措施。

他在上周三的聽證會上也強調,美國與中國打交道要有底線,這有利於美國的國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