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汽車撞人群現場 警察強硬要求新華社記者刪照片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當地時間2024年12月20日晚,德國薩克森-安哈爾特州首府馬格德堡一聖誕市場發生車輛衝撞人群事件。 新華社柏林分社記者邰思聰、杜哲宇、袁亨瑞一行3人連夜從柏林出發前往事發地。

現場情況如何?突發事件現場如何展現“突破”的能力?他們向中國記協“我在現場”欄目發來稿件,講述報道經曆。

我在現場丨德國警察強硬要求新華社記者刪照片,後來……

本文作者:邰思聰 杜哲宇 袁亨瑞

(一)

當地時間2024年12月20日19點04分,正被聖誕氛圍包裹的德國曆史古城薩克森-安哈爾特州首府馬格德堡,遭遇了一場悲劇。

一輛越野車突然衝入擁擠的聖誕市場,撞倒人群,在市場中劃出“Z”字形。從網傳視頻來看,現場極度混亂,許多受傷的人倒在地上。

消息傳出後,社交媒體上關於傷亡人數的版本層出不窮:1人死亡、11人死亡,甚至有德國極右翼選擇黨議員稱34人死亡……

現場慘烈,傷亡人數不明,新華社歐洲總分社領導果斷要求我們組成全媒體小分隊,連夜從柏林出發,前往馬格德堡一探究竟。

路上,我們一邊關注德國媒體發布的動態,一邊了解事發現場的位置,預設拍攝采訪場景。

德國媒體雇員遍布各地,能迅速到達現場。而從外地趕來的我們,還是晚了一步:因肇事者車輛可能藏有爆炸物,警方擴大警戒範圍,封鎖了整條街道。我們無法近距離拍攝事發現場,隻能邊走邊拍。

德國汽車撞人群現場 警察強硬要求新華社記者刪照片

12月21日淩晨,德國馬格德堡車輛衝撞人群事發地附近被封鎖的街道。新華社記者 杜哲宇 攝

淩晨2點,警方排除存在爆炸物的可能性,縮小警戒範圍,我們得以靠近事發現場。此時街道上除了警方,幾乎沒有其他人,我們3人格外顯眼。

正準備再次拍攝一些現場畫麵時,我們遭到了警方盤查。他們態度十分強硬,要求我們刪除照片和視頻,馬上撤離現場。

我們不過多糾纏,象征性地刪掉部分素材後迅速離開,試圖繞到其他離事發現場更近的拍攝點位。

10分鍾後,我們來到事發聖誕市場的背後區域,那裏警力薄弱,主要是消防人員在工作。我們架起相機,在消防員“眼皮底下”完成了拍攝,並在淩晨4點將素材發回編輯部。

(二)

拍攝完成後,我們通過德國媒體得知,德國總理朔爾茨將在21日來到馬格德堡視察傷情並發表講話。於是,在休息三四個小時後,我們再次來到現場。

警戒線外,人們聚在一起向前望去,表情凝重。

據當地警方和薩克森-安哈爾特州州長賴納·哈澤洛夫的講話,該事件已造成5人死亡,200餘人受傷。嫌疑人是一名來自中東地區國家的50歲男子,自2006年以來一直居住在德國,是該州的一名醫生。初步調查顯示,此事件為單獨作案,目前沒有更多風險。

據德媒消息,被捕男子不在德國執法部門關注的極端分子名單上。德國內政部長費澤21日宣布,在全國範圍內降半旗哀悼遇難者。

當我們通過德國媒體發布的內容找到總理發表講話的位置時,現場早已聚集了近百家媒體。由於正麵機位被占,我們索性蹲在側麵,盡量靠近朔爾茨。

德國總理朔爾茨接受媒體采訪。新華社記者 袁亨瑞 攝

德國總理朔爾茨接受媒體采訪。新華社記者 袁亨瑞 攝

朔爾茨麵露悲傷,眼中布滿血絲,語氣十分低沉。麵對鏡頭,他表示肇事者殘忍傷害多人,其行為“可怕且瘋狂”,必須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

此時,新華社的話筒是畫麵中距離朔爾茨最近的一個,我們也成為現場近百家媒體中唯一一家中國媒體。

麵對這一重大突發事件,全世界的主流媒體齊聚馬格德堡——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CNN、BBC、德國電視一台ARD、德國電視二台ZDF……

最終,新華社在兩天內連續播發《德國馬格德堡發生車輛衝撞人群事件致2人死亡》《朔爾茨:必須深入調查馬格德堡聖誕市場襲擊事件》《德國:悼念馬格德堡襲擊事件遇難者》等6組中英文圖片稿件,總采用1900家。前後方記者密切配合,滾動播發中文多媒體和音視頻稿件12條,總采用963家,新華社客戶端總瀏覽量1475萬;英文稿9條,總采用540餘家。

作為唯一到場的中國媒體,新華社第一時間以多種形式報道現場,包括記者出鏡、總理講話實錄等,體現了新華社的全球布局優勢。

(三)

駐外時間不長的年輕記者,在從未到訪過的陌生城市,如何短時間內完成采訪報道?如何化解阻礙?總結了哪些經驗?這都是馬格德堡襲擊事件報道後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首先,突發事件報道,信源尤為關鍵。在前往馬格德堡的路上,前後方都在不斷收集德國媒體有關襲擊事件的報道內容。從死亡1人、2人,再到誇張的11人、34人,如何在紛繁複雜的信息中把握事實?

對於一些小眾媒體的信息,我們需要慎之又慎。例如,在德國《圖片報》報出死亡11人後,一些媒體跟風轉載。而我們的前後方記者通力配合,迅速核準事實信息,發現該數據並不準確,堅守了新聞底線。

其次,突發事件報道,要有新聞敏感性。事件發生後,我們第一時間在柏林播發了中英文消息和快訊,可前往現場的決定還是源於分社領導對新聞事件的敏感。

分社領導看到網絡上的襲擊視頻後,果斷要求我們前往現場,不僅要弄清傷亡情況,還要做好應對後續連鎖反應的準備。2016年,柏林一聖誕市場就曾遭遇襲擊,當時事件造成12人死亡。8年後,類似情況再次發生,前往現場更是記者職責所在。

第三,突發事件報道,突破采訪需要勇氣和智慧。麵對德國警方的阻攔,我們在強調記者職責和權利的同時,也要盡量避免正麵衝突,避其鋒芒,巧妙周旋,另尋機會,完成報道。

最後,突發事件報道,穩定的後勤保障也尤為重要。記者如何到達現場、采訪結束後在哪傳稿、在哪休息?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此次報道,是分社領導駕車接上分散居住的我們,迅速趕往火車站,才趕上了最後一班從柏林前往馬格德堡的火車。同時,分社同事根據媒體報道選擇更靠近事發現場的酒店,為我們在前方的記者保駕護航。

前後方的緊密配合和有力的後勤保障,讓這次突發事件報道取得了成功。

查看評論(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