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Jimmy
Carter)去世的消息星期一(12月30日)登上微博熱搜榜,引發中國網民的高度關注。由於卡特在任內促成美中建交,被認為對兩國關係具有曆史性貢獻,因此在中國普遍受到高度評價;然而,在台灣,卡特卻因與中華民國斷交而備受批評,被認為是“出賣台灣”的代表人物,展現了兩岸民眾對其功過評價的巨大分歧。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星期一的例行記者會表達對卡特的哀悼。她說,“卡特前總統是中美建交的推動者和決策者,長期以來為促進中美關係發展和兩國友好交流合作作出重要貢獻,我們對此予以高度評價。”
在中國社媒平台,#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去世#的詞條星期一一早即登上微博熱搜榜,一度是第三名最受熱議的話題,且截至當天下午6點,共收到超過6000萬的瀏覽量和逾8000萬的討論量,其中,多數中國網民都對卡特持正麵評價。
中國高度評價卡特的曆史貢獻
例如,中國官媒《環球網》的一則相關發帖下,收到600多條留言,大多是緬懷卡特對中美關係的貢獻。
位於廣東的微博網民“某某燊永不躺平”留言稱讚:“老好人卡特,真正配得上諾貝爾和平獎的美國總統。”
位於黑龍江的微博網民“聖元燃冬”也寫道,卡特在“所有在世前(美國)總統裏,他算對華比較友好的了。”
江西網民“奇幻魔法森林中的阿布”更留言細數卡特生前的三大曆史貢獻,他寫道:“見證曆史,他(卡特)是一位優秀的和平主義者。他為中美建交打開了曆史的閘門,推動了巴拿馬運河的收回,並且幫助埃及拿回了西奈半島。他身上擁有的善良品質確實值得肯定。”
還有浙江網民“邊山翁”語帶悲傷地感歎,中國的“老朋友又走了一個。”
遼寧大學美國與東亞研究院院長呂超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表示,卡特除了促成美中建交外,還與當時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保持了非常友好的關係,值此各界悼念卡特的同時,他呼籲,中美兩國應重拾當年的友好、持續發展雙邊關係。
呂超說:“卡特(前)總統在當時是根據世界發展的潮流、根據美國根本的利益和中國的利益做出這樣一個正確的(建交)選擇,而且這個正確的選擇到目前為止仍然被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所稱道。”
呂超還說,卡特在中國人心中備受稱許的政績除了美中建交外,還有他在1978年時,居中在當時的埃及總統薩達特及以色列總理梅納赫姆·貝京間協調,並促成有中東和平曙光的戴維營協議。
呂超還表示,卡特在中國人心中備受稱讚的政績不僅包括促成美中建交,還包括他在1978年成功協調當時的埃及總統薩達特和以色列總理梅納赫姆·貝京,促成了具有中東和平曙光意義的戴維營協議。這一外交成就進一步鞏固了卡特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也贏得了中國公眾的廣泛認可。
台灣對卡特的負麵評價:斷交的陰影
相比中國的讚譽,台灣對卡特的評價截然不同。卡特因1979年與中華民國(台灣)斷交、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被許多台灣人視為“背叛者”。在台灣人慣用的社交媒體臉書(Facebook)上,充斥著對卡特的嚴詞批評。
資深新聞人蔡漢勳在臉書上發文回憶,1999年卡特造訪台灣時,遭時任國策顧問呂秀蓮質問為何不為斷交道歉,但卡特堅持美中建交的決定是正確的,雖然他也很遺憾,當年的決定對台灣人不“完全正麵”,但不應由他負責。卡特還以“台灣民主、人權、經濟在那20年間有長足進步”為由,說他無須向台灣及台灣人民道歉。
對此,蔡漢勳寫道,“與中共建交、並‘出賣台灣’的卡特終於走完人生旅程…此人‘短視近利’,拜(美國前總統)尼克森‘水門醜聞’之賜選上總統。”
還有台灣網民留言譴責卡特,例如“Barr Yung”寫道:“這個花生農是斷交中華民國的原凶!”
“楊坤鵬”則附和稱:“就是他出賣台灣”。
另有老兵網民回憶卡特對台灣軍人帶來的傷痛。
位於台北的網民郭行知在臉書發文稱,台北時間1978年12月16日當日,他和軍中同袍接到上級戰情電話,緊急要求“全員取消休假,進入戰備。營門口立即架起拒馬,管製人員外出”。
他寫道,當時可以排休的弟兄都非常錯愕,且多數人都是隔天看了報紙才知道美國轉與北京建交、並與中華民國(台灣)斷交,讓軍中弟兄多人邊看報紙、邊爆粗口開罵。
美中建交的“正確性”爭議與現實反差
台灣前駐美副代表、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裘兆琳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則表示,以史為鑒,在美中建交45周年的今日來回顧兩國關係,實充滿反諷。
裘兆琳說,中華民國自1979年與美國斷交前,有數十年的盟友關係,還於二戰期間並肩作戰,但卡特無視美國國會對變更兩國協防條約前需征詢國會的決議,且決定斷交前,也僅給中華民國(台灣)7個小時的時間因應,“非常沒有必要、且有瑕疵”。
她說,她接觸過的十多位美國決策人士都不認同卡特的作法。
裘兆琳說:“後來,我個人也訪問了很多位當時候參與決策的(美國)官員,也有一些跟我反應,他(們)覺得,這樣子的處理辦法是不妥當的、不正確的,也不是一個對待多年盟友的方式。”
她還批評,對於美國出台保障台灣安全的《台灣關係法》,卡特除了以總統身份完成簽署外,也沒有扮演太多角色。
至於美中建交後,裘兆琳說,這45年來,中國根本不感激美國在80、90年代以來提供的各項經濟協助,包括永久最惠國待遇等,近年來還對美國越來越趾高氣揚。
例如,2021年3月19日,美中兩國外交高層在阿拉斯加的會談就是最經典的範例。當時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對著美國外交官幾近咆嘯,且長達16分鍾、火藥味十足的談話中、還脫口說出“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的大白話,等於狠狠打了美國一記耳光,也讓美中關係瞬間跌落穀底。
裘兆琳還說,中國也曾經狠狠羞辱過卡特個人。
她說,據美國學者夏偉(Orville
Schell)透露,卡特2014年9月喜赴北京慶祝美中建交35周年,但那趟北京行讓卡特簡直備受“恥辱”。中方不但擅改行程,還枉顧外交禮儀,包括當時人也在北京大會堂內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竟連親向卡特打個招呼的意願也沒有,讓卡特備受冷落,一度想打包走人。夏偉當時批評,這凸顯中美關係已經質變及中方自滿心態下的蠻橫。
在美中建交45周年後,台灣對卡特的負麵評價依然深刻。裘兆琳表示,相較於中國,盡管台灣在斷交後經曆國際孤立,但在民主化與經濟發展上取得了顯著成就,反而成為美國認可的重要夥伴。這種背景下,卡特的曆史角色在台灣被更多視為一種背叛的象征。
台灣總統府發言人在社交媒體平台X上發英文貼稱,“我們向前總統吉米·卡特的家人以及美國人民致以誠摯的哀悼。在緬懷他所留下的遺產之際,我們的心與他的親人和他忠誠服務的國家同在。”
台灣最大的反對黨國民黨也社媒平台X上發哀悼短文哀悼。該文稱,“我們對前總統吉米·卡特的逝世向他的家人表示哀悼。盡管他因決定與中華民國斷交而被台灣銘記,但我們敬佩他在全球對保障性住房、解決衝突、難民和其他誌業的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