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所知道的世界末日 哪些事件加速了末日…?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倪世傑 2024年12月28日

在2020年,距離暗指世界末日的“午夜”還剩下100秒,2023與2024年則調整為90秒。(合成圖片)

每年元月,位於芝加哥的“原子科學家論壇”(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都會公布“世界末日時鍾”(Domsday Clock)距離“午夜”的剩餘秒數,代表人為全球災難對世界末日還有多近。

在2020年,距離暗指世界末日的“午夜”還剩下100秒,2023與2024年則調整為90秒。自1947年設立以來,1994年是距離午夜最久的時間,當時還剩17分鍾。這無疑反映了1991年後蘇聯解體,美蘇冷戰正式結束,全球核對峙狀態大幅緩和,以及1993年後美國與俄羅斯簽署了第二階段戰略武器裁減條約(START II),削減雙方戰略核武器庫存,輔之以《核不擴散武器條約》(NPT)和《全麵禁止核試驗條約》(CTBT)談判進展順利。1994年的時鍾時間反映了對核戰威脅的樂觀情緒,但也隱含對其他非傳統安全問題(如環境變遷和區域衝突)可能崛起的警示。隨後幾年,全球核裁軍進程受阻,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再次抬頭,導致時鍾殘餘秒數逐漸縮短。

從17分鍾變成90秒,隻花了短短卅年的時間。放眼過去一年間,又有哪些事件推進加速了末日時鍾?

末日時鍾從17分鍾變成90秒,隻花了短短卅年的時間。(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戰爭

雖說美國候任總川普極可能2025年國際政治發展中的高度不確定性與不穩定性因素,但就在其就任前,俄烏戰爭仍正處於不斷升級的階段。在2024年底階段,不僅北朝鮮的部隊投入了獨裁者普京的侵略者陣營,北約也升高了對俄羅斯的軍事對抗,白宮批準烏克蘭能夠使用美國提供的陸軍戰術導彈係統(ATACMS),烏軍隨即以此針對俄羅斯本土的庫斯克地區發起兩次精準打擊,俄羅斯隨後向烏克蘭發射號稱“沒人攔截得了”、尾速快達每小時11馬赫的最新型極音速中程彈道導彈“榛果樹”(Oreshnik);普京簽署法令批準降低俄羅斯使用核武器的門檻,納入對非核武國家在擁核大國參與或支持下進行的攻擊行動。莫斯科現在似乎有意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擴散者,與伊朗與北朝鮮秘密進行武器和技術交易,使核不擴散成為一句空話。

中國也於2024年大幅增加了核彈頭庫存。美國國防部甫公布的的年度《中國軍力報告》指出,截至2024年中,中國的作戰核彈頭庫存已超過600枚,而在2023年五月的估計僅多於500枚,在一年的時間增加了百枚核彈頭顯示中國正積極地整軍備戰;同時,解放軍尋求建立涵蓋從低當量到精準打擊的導彈到洲際彈道導彈(ICBM)係統,謀求在各種升級衝突階段能靈活運用核武。同時,中國在包括東海、台灣海峽與南海周邊海域進行實戰演練有增無減,整個東亞都覆蓋在中國陸海空全方位的核嚇阻與攻擊能力之下。

圖為解放軍東風15型導彈 。(截自央視視頻)

此外,準核武國家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在加薩走廊的衝突有在今年急速加劇,即便兩造已於11月底簽署停戰協定,但未來會如何發展,仍是世界和平極大的變數。

  氣候變異

全球各地都在2024都遭受了極端氣候的侵襲,顯示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日益嚴重。2024年發生的主要極端氣候事件多到難以細數。南北極冰層仍正以相當快的速度溶解當中。2024年夏季,北極海冰融化程度嚴重,海冰麵積達到有記錄以來的第七低,延續了數十年來的縮小和變薄趨勢。同時,融化時間提前,結冰時間延後,這使得海冰的覆蓋時間大幅縮短。在南極,2024年的冬季非但沒增加海冰量,海冰量甚至接近曆史最低水平。 與北極相似,這也讓海洋吸收更多陽光,加速地球暖化。

而2024年也應該會打破2023年度的紀錄,成為人類曆史上最熱的一年。全球溫度上升,也是因為海水平均溫度上升,尤其自2013年10月開始的海洋增溫影響最為顯著。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表示今年7月的海洋溫度是曆史第二高。此外,全球7月氣溫較廿世紀平均氣溫15.8℃,高出了1.21度,在亞洲與非洲都遭遇了人類曆史上最熱的7月。西北太平洋也因為海溫上升了產生了26個颱風,對台灣而言,除了凱米、山陀兒、康芮等颱風曾登陸外,高雄、屏東更創下連續四天放颱風假的紀錄,更不消說,11月也出現銀杏、桔梗、天兔、萬宜等“四颱共舞”的特殊現象。就連中國,11月的颱風就造成人民幣7.6億元的災損。此外,西班牙瓦倫西亞地區在10月底遭遇百年大洪水,八小時內下了將近491mm的暴雨引發嚴重洪災,超過200人死亡和失蹤,是歐洲數十年來最嚴重的風暴相關災害;12月,位於南印度洋的莫三比克與法屬馬約特島也受到將近一個世紀以來最強颶風奇多(Chido)的襲擊。

南北半球於2024年同樣受到熱浪與乾旱的侵襲。印度和巴基斯坦熱浪在4-6月經曆了長時間的高溫熱浪,造成多人死亡。沙烏地阿拉伯麥加於六月爆發超過51度℃的極端高溫,朝聖者大量中暑、脫水,死亡者超過1300人。意大利西西裏於7月的乾旱水資源嚴重短缺,農業和民生受到嚴重影響;美國加州於9月出現高達45℃的極端高溫並發生多起野火。巴西則是乾旱和洪災頻傳,亞馬遜河的水位持續降低,漁業捕撈與農產品產都遭遇破壞性的影響。以上皆顯示氣候變遷導致極端天氣事件更加頻繁和劇烈,人類生存環境也更趨向惡劣。

  人工智能

最後一項,毫無疑問,是人工智能(AI)帶來的影響。2024年的諾貝爾獎,特別是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都表彰了在人工智能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這顯示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科學研究領域,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其潛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也在增加。今年的物理學獎得辛頓(Geoffrey Hinton)被譽為“深度學習之父”,對人工智能的發展貢獻卓著。然而,近年來他也開始公開表達對AI發展的擔憂。

辛頓最初認為AI需要數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超越人類智慧。然而,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他改變了這一看法,他認為,AI不僅會製作虛假訊息混淆人的認知,引發人類社會信任的崩潰,也會搶走人類的工作;野心政客會利用超級智慧(Super-intelligence)來操控選舉、發起戰爭,尤其是自主武器係統方麵的應用,增添戰爭升級的甚至失控的可能性。他更警告,超級智慧將能從人類身上學到如何欺騙人類,他們很快就會比人類聰明,從而導致人類的毀滅。

  川普

川普即將於明年元月再次就任美國總統,在競選期間,他對俄烏戰爭與中東事務都表達了積極促進和平的態度,強調“美國優先”政策,傾向於減少美國在海外的軍事幹預,主張在確保美國利益的前提下,避免捲入新的軍事衝突。

但是他在選舉中的摯友,非隸屬聯邦政府的總統諮詢委員會“政府效率部”部長馬斯克(Elon Musk)認為,AI可以賦予無人機更強的自主性,使其能夠在沒有人類直接操控的情況下執行複雜的任務。例如,AI可以幫助無人機更好地識別目標、規劃路徑、協同作戰,從而提高作戰效率和效能。而AI與無人機群的協同作戰將形成更強大的戰鬥力。這種集群作戰能力可以有效地突破敵方防禦,並執行大規模的攻擊任務。同時,AI的應用則可以提高無人機的作戰效率,減少人員傷亡。馬斯克想做的,中共其實早就在進行中了。美、中的對峙終究是一場“以實力為後盾的和平”的戰爭博弈,砲彈不會自己射出去,敵意螺旋加上認知中力量失衡擴大往往才是觸發戰爭的主因。如果AI能夠自主決定武器的使用將是AI應用在軍武係統最大的風險,也因此馬斯克也同時呼籲國際社會加強對AI無人機的監管,以確保其發展和使用符合倫理和道德標準,並避免其被濫用於軍事目的。馬斯克對無人機與AI結合的態度是矛盾的,這個矛盾又要如何調和,也決定了末日時鍾會不會縮短秒數。

川普重返白宮後,可能採取更加單邊主義的政策,進一步破壞全球協調應對危機的能力。(美聯社)

再者,川普反對綠色能源,他認為這是中國的強項,歐洲一些國家與美國積極發展綠能是在幫中國“充實國力”。他主張增加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實現能源獨立與自主,並減少對化石燃料產業的監管,放寬環境限製,以促進國內能源生產。此外,他也極可能再次退出巴黎協定,削弱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合作,這對抵禦全球溫度上升毫無助益。最後,在國際社會的議題上他仍是以單邊主義的信奉者,在任期內,他退出如伊朗核協議等多項國際協議,並削弱國際合作,他重返白宮後,可能採取更加單邊主義的政策,進一步破壞全球協調應對危機的能力。

原子科學家論壇即將在下個月公佈最新的末日鍾時間,在當前充滿挑戰的國際局勢下,末日鍾的秒針是否會更進一步逼近午夜?根據以上,生活在這個地球的我們,實在沒有任何樂觀的本錢。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