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票房第7電影中國排155名 觀眾未達“觀影門檻”?
文章來源: 上觀新聞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12月6日上映的好萊塢電影《魔法壞女巫》國內票房遇冷。
來自貓眼專業版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天中午,這部仍在上映中的電影累計票房1428.1萬元,但其全球票房已達5.87億美元。該片目前在全球票房排行中名列第7,卻在中國內地票房市場落到了155位。
一部全球票房亮眼、口碑尚可的電影,為何竟在國內無人問津?甚至有人在社交媒體以此為例稱該電影對國內觀眾“有觀影門檻”,果真如此嗎?記者走訪了部分觀眾和業內人士。
有網友將一部電影票房不佳歸結於國內觀眾的“門檻”
12月6日,已在北美上映兩周的電影《魔法壞女巫》在國內上映,中文海報上打出了“壓軸大戲、年末必看”的字樣——這樣的信心並非無源之水:11月22日在北美上映的首個周末,票房就突破1億美元。然而這部電影竟在國內折戟沉沙,5.87億美元票房中北美市場貢獻最大,其次是英國、澳大利亞,而總人口隻有5000餘萬的韓國市場名列第四。然而作為全球第二大票倉,該片的票房構成中中國內地僅列第19位。
在社交媒體上,有人對《魔法壞女巫》在中國市場失利表示不解。這部電影改編自同名音樂劇,2003年在百老匯首演以來吸引全球數以千萬計的觀眾並獲獎無數,有人稱其為《歌劇魅影》後最宏大的作品。而音樂劇的藍本則是誕生於1900年的美國著名童話《綠野仙蹤》,電影和音樂劇以此進行了創造性解構與重述。這部電影的主要演員包括近年來受全球年輕人喜歡的歌手“A妹”愛莉安娜·格蘭德(Ariana
Grande)以及國內觀眾熟悉的出生於馬來西亞、走紅於香港的華人演員楊紫瓊,電影導演朱浩偉也是一名華裔導演。票房之外,該片也在今年多個電影獎項中獲獎或得到提名。
“這部電影有著年度爆款大片的氣勢。”在社交媒體上,有一些網友對電影失利表示不解,也有網友對發現該片排片少、觀影人數寥寥,有人極端地表示“這部電影對中國觀眾有觀影門檻”。
“對於歐美觀眾而言,《綠野仙蹤》的IP價值遠遠比國內大,國內這部童話的情懷價值沒有這麽重。”記者走訪一些影院時從工作人員處獲悉,《魔法壞女巫》並未進行大規模有效宣發,甚至沒有海報,如今不少影院裏已擺出了春節檔相關電影的海報,“簡直想立即快進到春節檔。”有影院工作人員介紹,相比春節檔的《射雕英相傳》《哪吒》《封神》等中國大IP,國內觀眾對《綠野仙蹤》了解並不多。
據悉,《綠野仙蹤》是美國作家弗蘭克·鮑姆創作的童話作品,有研究者曾撰寫論文稱其問世的時代正是美國的現代文學時期,《綠野仙蹤》具有獨特的“美國性”。今年一場拍賣會也佐證了這一IP在西方的巨大影響力:好萊塢於1939年拍攝的電影《綠野仙蹤》多件道具在拍賣行進行拍賣,其中女主角穿著的小紅鞋最終成交價高達2800萬美元,加上拍賣行傭金等費用總額高達3250萬美元。這件曾在電影中使用過的小紅鞋存世僅4雙,其中一雙收藏於史密森尼美國國家曆史博物館;還有一雙曾被知名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和演員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拍賣獲得後捐贈給位於洛杉磯的奧斯卡電影博物館。
史密森尼美國國家曆史博物館收藏的“小紅鞋”
一些影院觀眾也表示,“女巫”題材也並非自己感興趣的範圍。“中國曆史文化裏沒有‘巫師’這樣的存在;我了解的巫師都是來自《哈利·波特》,但《哈利·波特》本身就是一個大IP,其他的內容我就沒興趣了。”在保利國際影城上海世博店,一名陳姓觀眾就表示,這樣的題材相比中國的神話傳說沒有優勢。即便如一些人所稱“人類的審美和喜好總體傾向一致”,一些觀眾也直言不能忽略中華傳統文化的天然親近性,有網友稱:“就像中國拍一部《葫蘆兄弟》,老外真的看得懂嗎?”
一些網友口中的“觀影門檻”,在於《魔法壞女巫》是一部音樂劇電影。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票務信息采集平台和燈塔專業版數據監測顯示,今年1月至10月,全國音樂劇演出場次、票房均明顯增長,其中上海音樂劇票房占全國56.0%。作為喜歡音樂劇的城市,上海也是這部電影在中國內地票房最高的城市,也僅269.8萬——似乎佐證了“門檻”存在。
“國外不僅有進劇場觀看舞台演出的傳統,音樂歌舞電影是常見類型。”一些業內人士介紹,以好萊塢重要獎項之一金球獎為例,戲劇類電影和音樂及喜劇電影多個獎項是分開評選的。《魔法壞女巫》的票房重倉之一韓國也是亞洲舞台劇發展最好的國家之一。
不過來自貓眼專業版的數據分析卻顯示,這部電影主要票房並非來自收入、開放度和包容度高的一線城市,國內二線城市貢獻了39.7%的票房,而排在第二名的則是四線城市,25.6%的票房來自這些中小城市。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此片的票房失利並不完全因為中國觀眾不喜歡音樂劇電影的形式。“近年來中國音樂劇市場發展很快,還有不少同行羨慕相比海外觀眾年紀偏大,中國的舞台劇觀眾普遍年輕。而且中國也有不少優秀的戲曲電影。”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音樂劇這樣的形式本身不是“門檻”,國內觀眾更看重形式與電影本身的結合等綜合因素。同樣以音樂歌舞劇形式呈現的電影,2017年上映的《愛樂之城》在國內獲得2.79億元票房,其全球票房則為4.38億美元。2018年上映的《馬戲之王》,國內票房達到1.01億元,其全球票房4.32億美元——均未顯示出《魔法壞女巫》如此巨大的差異。
近年來海外票房、口碑較好的電影在國內未取得良好票房,總有人反思中國觀眾達不到“觀影門檻”。
今年3月電影《沙丘2》上映期間,前期國內票房表現並不盡人意,一些網友也曾發帖稱國內票房“對不起這部電影的品質”,同樣有人上升到“國內審美教育不行”“觀眾達不到觀影門檻”。但記者走訪時獲悉,部分觀眾直言殖民、騎士、救世主這些根植西方曆史和宗教的元素中國觀眾很難共鳴,而視效、音效感受則需要硬件高的影院或影廳才能呈現,導致該片即便在同一影院不同影廳票房也差異巨大。最終該片在國內取得3.52億票房,中國內地市場在全球名列第三。
“我們沒有理由減少一部市場反應良好的電影排片。”針對社交媒體上一些網友稱《魔法壞女巫》排片低導致票房不佳,一家影院工作人員坦陳該片首日排片並不算高,“這和影院對市場判斷有關”,而此後該片上座率持續走低,導致後續排片逐步削減,“撐不住大廳的就不能叫大片”。相反的案例則是印度電影《因果報應》。11月29日在同一家影院上映時也隻排在小廳,“後來票房好我們就調整進大廳,也撐住了。”截至目前,該片票房已超過7710萬元。
查閱近年中國電影票房,中國市場對好萊塢大片祛魅已成事實。
今年國內票房前10的電影裏,隻有《哥斯拉大戰金剛2:帝國崛起》一部好萊塢電影名列第9,另一部進口電影《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則排在第10。而縱觀中國電影票房總榜,前20名除排在第8位的《複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其餘全是國產電影。
中國電影市場的情況並不是個例。日本電影《工作細胞》已蟬聯日本電影票房冠軍,這部改編自日本同名動漫的電影尚未在海外上映。而最近一周日本票房前10名電影中有7部是日本電影,不少僅在日本上映。
上海師範大學影視傳媒學院講師杜梁認為,《魔法壞女巫》國內遇冷,本質上還是國內市場的變化。“海外市場的觀眾群體和審美習慣相對比較固定,國內市場的變數會比較大。一方麵本土市場對海外作品已經祛魅了,另一方麵本土青年觀眾更多轉向短視頻、短劇,電影的吸引力受到一定影響。”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一部電影票房不佳不能說明中國觀眾“未達門檻”,相反越來越多的“專而美”的電影受到不同觀眾的歡迎見證了中國電影市場的豐富,今年紀錄片《裏斯本丸沉沒》收獲4736萬票房,《波提切利,佛羅倫薩和美第奇家族》《康熙與路易十四》等電影也得以通過分線發行在大銀幕與觀眾見麵。上海影城營銷經理楊斌也表示,未來影院、發行方需要給觀眾營造更精準的觀影動機,提供定製化、差異化的影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