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畢業生,為什麽愛進製造業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招聘機構數據顯示,2023 屆應屆生投遞 IT/互聯網/遊戲行業的比例,相比 2021 屆已經減少了 32.95%,而機械/製造的投遞增幅達到了 104.47%。並且,在今年第三季度麵向應屆生招聘的製造業崗位中,“擰螺絲”的普工/技工占比並不算高,企業更想要的是銷售、工程師等人員。

據新華網報道,陝西一家汽車集團的黨委組織部部長表示,他們在 2023 屆校招中收到的簡曆數量突破了 1 萬份,感受到了大學生進製造業的意願變強。

是什麽讓潮流發生了轉向,讓研究生、博士生開始青睞工廠,程序員離開大廠走進工廠?

進“工廠”上班,是種什麽體驗?

2023 年 4 月,比亞迪在鄭州的新工廠正式投產。6 月畢業季,老家在河南的易千從物流工程管理專業碩士畢業,並入職了比亞迪,負責倉儲物流工作。易千的同學大多在考編、當老師,雖然也有其他互聯網大廠的選擇,但她覺得製造業是實體行業,比較牢靠。

還沒畢業時,易千在京東也有過相關實習,“本來我還以為是和在京東的時候一樣,天天坐辦公室、處理處理數據、做做 PPT 之類的,然後我們入職培訓的第一個月天天都在逛現場、找改善點,腿都跑細了。”

但仍有不少進入製造業的大學生們,難以習慣自己所處的環境,在社交平台的發帖中尋求“心理按摩”。在網絡社區、視頻平台的分享中,有人進入製造業以後發現這裏其實“學曆階層”森嚴,博士、碩士、中學生做的事截然不同;有人質疑“在象牙塔呆了 4 年的學生突然去這種環境,接受得了嗎?”也有過來人會指出,製造業的技術崗位長期來看穩定且有發展性,越老越吃香。

製造業的“文憑含量”在慢慢提升

根據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上海交通大學 2023 屆畢業生的去向中,製造業是第二大行業,有 16.75% 的人進入其中,規模僅次於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此外,相比 2022 年,本、碩、博畢業生進入製造業的比例都更大了。

而在部分綜合性院校,製造業也是就業人數占比最大的行業,以吉林大學、上海大學、安徽大學為例,分別達到23.9%(2024 年)、27.67%(2022 年)和 22.58%(2023 年)。甚至北京大學畢業生進入製造業的也更多了,從 2016 年 1.74% 的占比,增加到了 2022 年的 4.13%。

在宏觀層麵上,製造業的人員學曆結構也發生了實在的變化。最近 10 年來,不僅大學生的比例提高,教育水平在小學及以下的比例也增加了。

據人民網報道,比亞迪 2023 年校招總人數達到 3.18 萬人,其中碩士和博士的整體占比達 61.3%。“瘋狂”搶人的程度,甚至被網友們稱為“點擊即送 offer”。

兩極化、“杠鈴化”的變化,其實和生產技術的進步和智能技術的推廣不無關聯。一篇發表在《上海經濟研究》上的論文發現,如果把製造業根據高技能勞動力的占比情況,細分為高等/中等/低等技能行業,從 2004 年到 2018 年,中國製造業的高技術、低技術、中高技術行業的就業都在正增長,隻有中低技術行業就業略有下降。

這意味著在製造業的發展過程中,擁有較高、較低學曆和技能的人,都可能在製造業中生產技術的進步和智能技術的推廣中找到機會。據經濟觀察報的報道,一位高端數控係統研發公司的人事負責人也指出,傳統高技術製造業企業,除了研發人才和現場工程師,仍還需要大量普工。

製造業科技含量UP,已經進入Next Level

昏暗的光線、悶熱的空氣、流水線上的女工、擰螺絲的小年輕,這是一些人聽到製造業工廠會聯想的畫麵,尤其是在 10 年前。

實際上,製造業涵蓋幾十個細分行業,從農副食品加工、煙草製造,到儀器儀表製造、醫藥製造,技術含量懸殊,對人力的依賴程度也有高有低。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10 年時,製造業裏 20-24 歲的年輕人主要集中在紡織服裝、服飾業。那時候,火熱的詞還是“中國製造”,而不是“中國智造”,“Made in China”還曾被認為是廉價的代名詞。

而到了 2020 年,20-24 歲年輕人最集中的行業變成了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占比超過 20%。這個聽起來複雜、冗長的行業背後,不乏中芯國際、海康威視、工業富聯、京東方、中興通訊等頗有名聲的企業。

製造業從業者的科技含量也在提升。根據《中國科技統計年鑒》,從 2013 年到 2022 年,規模以上的製造業企業中,有 R&D 活動(研究與試驗發展,簡稱“研發”)的企業占比從 14.6% 提升到了 38.1%。從平均水平來看,各行業 R&D 人員的中位數,在 10 年間也從 6.8 萬人增長到了 10 萬人。

此外,澎湃新聞抓取了 556 家製造業裏的 A 股上市大型公司的員工構成,發現這 10 年間技術/研發人員總體占比一直在增長,已接近 20%,而一線的生產人員比例則有所降低。

其中,有 9 家製造業公司今年上半年營業總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在 A 股前 20。相比 2014 年,它們在 2023 年的技術人員占比大多都有 3% 到 10% 的漲幅。其中,屬於傳統的電器機械和器材製造業的格力電器,技術人員數量占比從 9.23% 增長到 21.5%。

正如《人物》的報道中所說,製造業“不是突然多出來的行業,但對年輕人來說,確實就像多出來的選擇”。

未來 10 年、20 年後的製造業會如何?但對於當下選擇了它的年輕人來說,看到實在的工廠、接觸到實際的產品、學到真實的技術,虛空的感覺可能就已經少了很多。

查看評論(12)